- 城市产业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2)-05-0042-05
- 中图分类号:F031 文献标识码:A
- 项目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961004)
- 作者简介:蔡国田(1975-),男,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专业城市与区域经济。邮编:广州,510631。
- 广州市老城区零售商业服务业区位类型特征及发展探析*
- A DISCUSSION ON THE LOCATION TYPES AND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ERCE TRADES IN OLD DISTRICT OF GUANG ZHONG
- 蔡国田 陈忠暖 林先扬
- CAI Guotian£» CHEN Zhongnuan£» LIN Xianyang
- 摘要:
采用基尼系数、带间差异系数、带别特化系数指标对广州老城区商业密集地带的零售商业服务业的区位类别进行了划分,区分出向心分布、离心分布、局部集聚、均匀分布四大类和九个亚类,进而分析广州老城区零售商业服务业区位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老城区零售商业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 关键词:
零售商业服务业; 区位类型; 广州市 - Abstract: This paper£¬based on the three indexes£ºGini,law£¬zone difference and specialization£¬is to discuss the location types of urban commerce trades in old district of Guangzhou£¬then divide them into four types and nine subtypes. Finally£¬the authors giv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velop the city commercial trade in this district.
- Key words: City commercial trade£»Location types£»Guangzhou
- 服务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服务业的现代化已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决定着城市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广州要建设成为适宜创业又适宜居住的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1],服务业的发展是关键。发展服务业首先应当发展商业,广州市老城区服务业以零售商业服务业为主,对老城区零售商业服务业进行研究,优化其商业服务业的结构与布局,对广州市商业服务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研究区域和商业地域单元的划定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经济发展迅速,作为城市核心的中央商务区(CBD)发展十分迅猛,并承担着重要的商业商务功能,广州的CBD一般指市级商业中心北京路—中山五路、海珠广场一带、上下九路—第十甫路以及写字楼密集的环市路、天河中心区等[2]。前三个均以中心商业职能尤其是零售功能突出,且分布于广州市老城区。后两个以中心商务职能为主,“环市东路”以金融与旅馆功能突出,而“天河”分区的信息产业发达。 由于市级商业中心北京路—中山五路、海珠广场一带、上下九路—第十甫路均分布于老城区,广州市老城区无疑是广州零售商业服务业密集带,选择这一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这一区域的其中一部分作为对象,主要是中山八路、北京路、上下九、海珠广场等及附近地区地组成。这一区域总面积为12.09平方公里,经实地调查本区内商业服务业网点共计14279个。在这一个区域内,采用方格法按414×423米共划分69个基本单元,将商业行业及网点数落实在基本单元上,平均单元商业网点密度达207个。2 零售商业服务业行业的划分与基础数据 首先,我们在划分商业服务业内的行业以国家的产业分类标准作为主导,根据国家服务行业分类标准GB/T19004.2—1994—ISO9004—2:1991,从其中抽取接待服务业、通信、健康服务、贸易、金融等主要类型确定出行业选择的大框架;其次,在所研究区域作实地调查基础上对国家产业分类的行业进行调整与补充;再次,以研究零售业作为重点,同时为了研究的需要,也选择一些零售业以外的其它服务行业,如金融、房地产等。这样确定出10个方面,43个具体行业。考虑到调查的可操作性和数据的准确性,采用一些易获取、不涉及商业机密、具有确定性但又能基本刻划商业的质与量的空间分布指标,即定格在商业地域单元上的行业种类(商业质的刻划)和网点数(商业量的刻划)作为分析研究的数据指标[3]。 3 区位设定与指标构建 根据商业分布的密集度,把所研究的区域划分为3大地带(表1)。核心带:由北京路、上下九所包括范围构成,这是老城区最为繁华的地区,亦是广州著名的两大商业圈。密集带:由中山八路至中山六路、人民中路和人民南路、解放中路和解放南路组成,它们均处老城区的交通要道,商业分布密集。外缘带:除以上两带以外的其他区域。 以上3个带构建了分析各商业行业区位类型及特征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引入 3个分析指标[3]: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反映某地理要事在区域内的聚散程度的指标,其值在0-1之间变化,数字越大集聚程度越高。用基尼系数可以衡量商业行业在区域内分布的集聚程度计算公式为: G=∑∣Xi-x∣/[∑Xi+(N-2)x]式中,G表示基尼系数, Xi表示在第i个商业地域单元内某行业的网点数,x表示某行业网点数在全部商业地域内的平均密度,N表示商业地域单元总数。 带间差异系数:用以衡量地理事物在区域间分布差异的一项指标。这里用来反映某行业在广州市老城区内的商业核心带、商业密集带、外缘带三带之间分布的差异程度,故称其为带间差异系数。计算公式为: CV=δ/x式中,CV为某行业带间差异系数,δ为标准差,x为某行业在商业地域内分布的平均密度。 带别特化系数:带别特化系数指某一行业的带内密度与全域密度的比值,可以表示某一行业在某个带内的相对集聚程度。计算方法如下:Bi=di/D式中,Bi为I带特化系数,di为某行业网点在I带内的密度 ,D为某行业网点在全部商业地域单元内的平均密度。4 区位类型的分析及特点 通过实地调查获得每一个具体位置的商业地域单元的商业行业数、网点总数、分行业网点数,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出每一个行业的3项指标(表2),用以进行区位类型的判断和特点分析。4.1 行业区位的分析过程 零售商业服务业区位特征分析的主要方法是:(1) 按各行业的带间差异系数大小与基尼系数的大小分为均匀分布和不均匀分布两大类;(2) 在不均匀大类中,根据带别特化系数将其划分为核心集聚分布、局部集聚分布和离心分布3类,局部集聚分布分为密集带集聚与外缘带局部集聚,离心分布分为强离心分布和中离心分布;(3) 在均匀大类,根据带别特化系数分为弱向心均匀分布、弱离心均匀分布及均匀分布;(4) 把上述类型划分余下的行业归并到与其相近的类别中。这样将43个业种划分为4个大类9个亚类,具体划分如下(表3): A 均匀大类:带间差异系数<1.2,基尼系数<0.5,共有14个行业。其亚类划分标准如下: A1弱向心均匀:核心带带别特化系数>1.20,且带别特化系数由核心带向外缘带递减。其行业有鞋帽、大中饭店。 A2弱离心均匀:外缘带带别特化系数>0.8,特化系数由核心带向外缘带渐增。其行业有美容美发。 A3均匀类:A1、A2以外的类。其行业有电信、摄影、音像制品、房地产、面包糕点、小饭店、银行、小百货、药店、小医院门诊、旅馆。 B向心类:核心带带别特化系数>2.0,基尼系数>0.5,共有8个行业。其亚类划分标准如下: B1核心集聚:核心带带别特化系数>2.0,基尼系数>0.6。其行业有中高档服装、金银珠宝、大书店、影剧院、邮政、大中型百货。 B2核心周边:B1之外的向心类,其行业有纺织、眼镜店。 C局部积聚大类:分为密集带集聚与外缘带集聚两个亚类,划分标准如下: C1密集带集聚:密集带带别特化系数>1.60,基尼系数>0.5。其行业有电脑城、电器、广告、家具、鲜花礼品、旅行社。 C2外缘带集聚:外缘带带别特化系数>1.1 ,基尼系数>0.5。其行业有摩托汽车、保险、小超市、房屋装饰。 D离心大类: B、C以外的,密集带带别特化系数<1.50,共有7个行业。其亚类划分标准如下: D1强离心:外缘带带别特化系数>密集带带别特化系数,其行业有粮油副食、五交化。 D2中离心:密集带带别特化系数>外缘带带别特化系数,其行业有证券、大医院、星级宾馆、报刊小书店、大中超市。 按以上指标划分以后,有4个行业不能归类,按照相似性原则,把一般宾馆归入D2类,文印归入A2中,西餐厅和一般服装归入A1类。4.2 行业区位特点 第一, 经调查统计可看出,本区大部分是传统零售商业,电脑、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等高级别及新兴服务业分布较少。主要是由于本区是广州市的传统商业中心区,土地利用趋于饱和,交通阻塞,环境嘈杂,基础设施陈旧,制约高级别服务业发展。 第二,广州市老城区商业服务业分为均匀分布、离心分布、核心集聚分布及局部集聚分布四种区位类型,这与国内外此类研究所揭示的商业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基本一致的[4]。其中核心集聚分布、局部集聚分布明显,这是老城区商业空间分布的显著特征,CBD发育较完善,成熟度较高。 第三,从表3可知,均匀分布的行业共有17个,如美容美发、小饭店、小百货、小医院门诊等,这些行业的服务门槛低或较低,主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且级别较低,它们广布于广州老城区。银行属均匀分布,结合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区银行网点较多且分布广泛,为本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也方便了市民游客购物。 第四,向心集聚分布行业大多是一些级别高的行业,如中高档服装、金银珠宝、大中型百货等,主要集中在北京路—中山五路、海珠广场一带、上下九路—第十甫路一带,这些行业的服务半径大,服务门槛高,经营商品档次较高,主要面向中高收入者。如分布在北京路上的广北、新大新均以高档商品经营为主。 第五,本区局部集聚分布行业较多,如电器、家具、鲜花礼品、摩托汽车、房屋装饰等,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专业街,如大南路、泰康路装饰材料专业街,解放中、惠福西路东段电子电器街,这反映本区商业地域分化明显,专业分工明显,形成了现代城市商业分布的基本格局。5 发展零售商业服务业的几点建议5.1 完善专业街功能,发展特色经营 由表3可知,老城区局部集聚的行业较多,在这一地区形成了许多专业购物街,如长寿路玉器专业街,大南路、泰康路装饰材料专业街,解放中、惠福西路东段电子电器街,解放中路鲜花批发中心,一德路广州国际玩具文具精品广场等等,这些专业购物街既是本区的优势,又是特色所在。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人们消费档次的提高及消费个性化的强化,对专业店和特色商品需求必然会大大增长。应充分利用这种需求变化趋势,发挥专业购物街的现有优势,以市场消费需求为导向,对现有专业购物街进一步改造,完善专业街功能,发展特色经营,建立一些新的符合人们消费需求的新型专业街、风情街。如上下九步行街附近的一些商铺大力开展特色经营,骏业阁的商铺致力打造成南方名酒交易中心,宝华豪庭和创基(商场策划)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广州美食不夜城—趣园民间美食坊,多宝华厦打出西关人自己的电脑城的旗号[5],这些都是一些成功的范例。5.2 保护并利用好老字号品牌,拓展市场空间 广州市的老字号共有27个,如致美斋、沧州栈、陈李济、精益、大学鞋业公司、广州酒家等, 主要分布广州在老城区,仅中山四、五、六路一带,就集中了全市70多家老字号店铺,但是由于旧城改造,地铁建设拆迁等原因,广州市的老字号相继面临被拆迁的厄运。这些老字号创建历史悠久,见证着广州的商业发展历史,具有良好的地缘人缘优势,它们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品牌价值已经成为老城区的一笔重要财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老字号商店的经营方式和产品质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老字号的经营应该转变观念,考虑自身的转型,既要保留传统风格,更要融入现代管理与技术,不断改善经营和提高产品质量,丰富老字号品牌内涵,从而增强老字号的竞争优势,在激励竞争的现代市场赢得更大发展空间。5.3 提升北京路和上下九路商业圈辐射和聚集能力,增强老城区商业竞争力 广州市政府于2001年正式确定将老城区的北京路、上下九路两个传统商业旺区定为商业步行街,并且要把它们建成为国际级的商业步行街,以这两大步行街为中心的北京路商业圈商业和上下九商业圈,一直是广州市重要商业中心。天河最繁华地段将出现天河城广场、正佳广场、太古汇—广州日报报业文化广场三大购物中心鼎立之势,发展成为广州名副其实的第一商圈[6],这将使广州的商业服务业竞争趋向激烈。而老城区与天河新城区相比,用地紧张,交通拥挤,发展空间小,存在许多发展限制性因素,所以加快北京路商业圈和上下九商业圈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对北京路商业圈和上下九商业圈的商业网点进行调整,将一些没有竞争力的商业网点退出经营,为引入知名企业、品牌让出空间,增强两大商圈的竞争力;其次,引进现代商业业态,更新经营观念,同时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商贸业,尤其要大力发展以连锁经营为重点的现代经营方式;再次,要依托另外一些商业旺街和大型商贸企业,整体规划,逐步推进,努力营造若干个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次级区域性商圈,从而与北京路商业圈和上下九商业圈相结合,构成完备的商业网络,增强老城区的商业竞争力。5.4 以人为本,改善老城区商业消费环境 调查也发现老城区商业消费环境存在许多不足,例如,在老城区两大商业步行街均存在公共厕所欠缺、公共休息座椅不足、现有的商业结构以单一购物功能为主和文化氛围不浓等问题,市民对商业消费环境的满意度不高。这主要是由于过去发展商业主要考虑经济效益,忽视了人的多样化需求,这些都会影响老城区的商业吸引力,不利于提高其竞争力。消费环境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交通状况、公共设施、环境卫生、建筑风貌、市场秩序、商业结构、治安状况、文化特色及消费服务功能等方面,所以今后得大力改善以上各个方面的现状,实现它们的最佳组合,使老城区消费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尤其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消费行为向多样化、个性化、休闲化和时尚化的发展趋势,使老城区服务功能向综合化和休闲化发展,加强商业服务的同时注重文化内涵的建设并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老城区真正成为集商业购物、旅游观光、餐饮美食、休闲娱乐、文化性消费于一体的现代化大众消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