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25-2026)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期刊浏览
2009年 第10期
      [信息专栏]
    1. [长三角区域发展]
  •   长三角地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之一,但国际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和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区域经济首当其冲,受到的冲击比较大、比较多,直面的问题也更为复杂、使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矛盾更加凸显。文章认为:1)就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拥有不少的机遇与优势,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大幅度增强区域经济抵御金融危机的抗冲击能力的根本所在;2)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化,加上发展模式的固有弊病和资源环境约束矛盾的加剧,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环境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同时存在不少的劣势和挑战;3)为进一步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资源环境约束条件下的长三角地区必须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环境的改善作为新时期引导地区发展的主线,把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作为加快地区发展的重点,把促进城镇空间结构和组织模式持续优化作为统筹和协调地区发展的抓手,加强协同和合作,进行一体化发展。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长三角;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   长三角区域目前处在人口、产业进一步向城市集聚的重要时期,但土地集约利用、水环境整治、生态维护等仍是区域发展的主要约束因素。在区域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要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主要调控途径:依据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实施相对宽松的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实行土地利用分区管制,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设定土地利用投资门槛;加强重点流域、区域的水污染防治,确保江河湖库饮用水源安全,加强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实施跨区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协调途径;划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实施生态保护分区管制。
  •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和文化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其一体化目标在新的发展时期已被提升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文章在简要回顾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文章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文化资本的内涵与特征,进而指出,文化资本的积累和认同可以实现整合的力量促进长三角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重视文化资本,提升文化认同与整合是新时期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1. [特稿]
    1. [规划]
  •   文章就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中“社会绩效”缺失的现象,进行一定的剖析和研究,并着重指出研究重大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社会影响的重要性。文章归纳出重大城市规划与建设项目的社会影响主要集中在“物质空间环境建设”和“目标人群的益损状况”领域,并对影响领域中土地和空间资源的配置、社会居住隔离状况、开敞空间的共享性以及社会目标人群的益损差别性和原居民权益的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   快速城市化的总体发展趋势与新的法制要求所构成的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新形势对控规的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具可操作性的控规日益成为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规划编制单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结合太仓市西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实践,对控规编制的核心问题——指标确定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适用于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城市设计和经济分析相结合、公众参与贯穿始终的技术路线,为新形势下控规的编制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   当前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日益兴起的“公众问卷调查热”,正面临着几个方面的困境:1)调查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对规划编制的作用十分有限;2)问卷的问题设计存在诸多弊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3)对问卷调查的使用比较盲目,调查多流于形式。究其原因,问卷调查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导致调查作用有限;而公众参与途径的匮乏、城市规划核心理论的缺失和科学性的不足则是问卷调查被热捧和滥用的根源。针对这些问题,应从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完善基础资料收集制度、加强理论研究、针对专题开展调查、改良问卷设计与实施等方面进行相应改进。
  •   运用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以城市用地和空间拓展作为切入点,梳理建国以来现代(1949~2002年)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其形态演变的轨迹、特征及动力机制,发掘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潜在的基本规律。
    1. [交通]
  •   重点研究常州市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形态及各种用地功能布局演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常州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常州交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策略。
  •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南京市有车居民家庭的居住现状和出行方式,然后分别探讨了家庭收入、社会属性、个人偏好等与有车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关系,最后总结了私人小汽车交通发展对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
    1. [人文与社会]
  •   以金融危机为背景研究中国农民工流动及其与城镇化的关系。运用相关统计资料与文献分析法,分析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流动问题及其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分析中国农民工流动模式、特点以及在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模式背景下的农村城镇化模式和农民工进城将带来极大冲击,它凸显了农民工人口城镇化进程的脆弱性;促进农民工人口城镇化是解决农民工流动与实现中国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   保证城市居民的健康是城市发展的永恒目标之一。在说明价值导向对城市空间构成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健康与城市空间关系的剖析,提出健康价值观引导下的城市空间应该由两部分构成,即保障健康生活的环境系统和引导健康行为的生活单元,目的是通过提供有利于健康的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健康的城市生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生态]
  •   文化生态学是20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理念,也是生态文明时代崛起的必然产物。论文对该理论在不同研究领域进行了分类综述和评析,分析文化生态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目的是为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新路径。
  •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徐州,由于长期的煤炭开采,在城市边缘地区形成了大量的采煤塌陷地。由于数量庞大,分布零散,塌陷地已经形成半包围徐州城区的格局,严重限制了城市建设和发展。文章总结了徐州矿区采煤塌陷地的形成机理和时空发展特征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在生态文明和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探讨了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的规划思路和方法。最后结合具体实例,完成了徐州九里矿区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
期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