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25-2026)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期刊浏览
2010年 第11期
      [城市转型发展]
  •   从地理学与规划学视角出发,以中国特大城市——广州为例,对城市发展目标转型的内核进行分析。研究将城市发展目标转型特点归结为6 点:科学的空间到人性的空间;有形无神的空间到形神兼备的空间;本地市民的空间到全体居民的空间;数字表现优良的高端城市到充溢注重市井细节的基层城市;刚性的空间到弹性的空间;边界化、区隔的空间到共融、互动的空间。最后提出对我国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的3 点启示:(1)注重学科基础概念的重新认识;(2)重视微观层面的细化研究;(3)加强跨学科的整合研究。
  •   现阶段我国社会转型的本质就是社会经济和物质空间的秩序重构,转型时期公共空间的矛盾来源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针对社会与空间之间这种循环往复、彼此影响的问题,提出了“社会——空间”互动的工作思路和“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空间”逐层引导的策略路径,明确了修正公共空间建设的价值观、建立空间和社会良性互动的机制、把空间规划上升为公共政策的策略性主张,并提出对公共空间进行系统整合、内部完善、外部耦合的应对措施。
  •   首先运用区位商指标测度长三角16 个城市28 个制造业行业2000 ~2008 年间的产业集聚度,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然后从城市规模、资源状况、劳动力素质与成本、土地成本、生活成本、运输成本、市场规模、基础设施、资金供给、政府政策等角度分析产业集聚度变化的原因;最后得出关于不同规模城市产业发展方向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城市必须尽快实现从规模扩张发展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转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内涵和趋势是城市产业空间的重构和趋于服务化。作为带动城市现代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服务业的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创新效应正在引起城市的经济结构的变化、城市空间要素的优化以及城市功能的提升,从而推动实现城市的转型发展。为了实现现代城市的转型发展,必须促进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转型期中国城市推进服务业发展的治理措施。
    1. [生态]
  •   本文阐述了大尺度城市规划中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方法和特点,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取生态安全格局的制约要素,以此审视规划设计和管理控制中结构性生态框架的建构与调整,以及生态体系的保护。并在南京滨江新城的研究实践中,探索了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模型的应用和空间管制策略。
  •   为了有效地进行城市非建设用地划分,引入生态功能分区的方法,并以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例,对其进行生态功能分区,从而促进其发挥各自功能,从整体上平衡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1. [规划与设计]
  •   英国建筑师理查德·罗杰斯作为现代建筑风格中“高技派”的创始人之一,其大胆并且引人注目的设计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现在,罗杰斯主要的精力已经从单纯的建筑设计转移到城市整体规划中来,并且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技术的倡导者。本文结合理查德·罗杰斯的有代表性的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作品,分析探讨了他对“可持续城市”的理论研究以及利用自然资源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实践工作。对理查德·罗杰斯是怎样通过更好的设计,创造更紧凑的城市,反映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创造一个更合意的城市生活形式的实践成果作出总结和归纳。
  •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碳排放具有锁定作用。文章针对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空间规划入手,提出了绿色城市规划策略:构建公交导向的绿色交通体系,发展混合密集型城市和城市单元,建设生态单元与楔形绿地系统,实现在碳来源、碳排放、碳捕捉三个方面的减碳化,真正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   乡镇总体规划存在编制主体模糊、规划方法和目标定位较随意、空间布局依附性及利益协调复杂性等特征。具体到南宁市近郊乡镇总规,主要面临发展竞争性、规划被动性与反复性、条块分割、主从关系、利益分歧等基本矛盾。论文还从优化编审组织形式、规划内容方法务实创新、新形势下条块利益协调及多层面推动城乡统筹等方面进行了借鉴与探索。
    1. [国外借鉴]
  •   本文针对当前国内热议的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概要分析介绍了巴西库里蒂巴市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实践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国内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与对策建议。
  •   美国城市交通规划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技术体系。本文以社会经济发展为研究背景,以发展阶段为时间主线,从相关政策、政府组织结构和规划技术研究等角度对美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总结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的经验启示。
    1. [空间发展]
  •   本文根据兰州城市特色,将林奇的5 类城市意象要素进行细分,并转换为地点场所意象元素,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照片辨别以及认知地图对兰州市民进行城市意象的调查,得出兰州市的公众意象图:以南北向天水路、皋兰路- 金昌路- 城关黄河大桥- 大桥北路,东西向东岗路-庆阳路- 西津路- 西固路等道路及黄河为骨架形成的网格状城市空间意象图。功能分区、行政区划影响着城市居民的总体城市意象空间结构,黄河、白塔山和五泉山却起到了边缘要素的功能。总的来看兰州市存在着较为清晰的群体意象即“公众意象”。
  •   空间问题与空间相互作用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空间网络化发展趋势不仅整合了科技,而且也连接了人类的组织、社会、文化,从而极大地延伸了人类发展的时空界域。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来看,从地理学角度对网络空间问题的探讨,也逐渐形成虚拟地理学研究方向。虚拟地理学观下的虚拟空间基本特征及其与现实(社会)空间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没有涉及。本文在基于虚拟地理学观探讨虚拟空间对现实(社会)空间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旅游现实与虚拟社区的社会空间公正和谐构建理念进行初探。
    1. [旅游]
  •   以全球5 处已建成的迪士尼主题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与所在城市及区域经济影响的系统分析,总结出主题公园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表现在经济、文化、交通、形象4 方面。研究认为,上海未来迪士尼主题公园的建设将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4 个方面,本文借鉴海外迪士尼成功运营经验,提出培育上海迪士尼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更好地服务上海未来城市的发展。
期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