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25-2026)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期刊浏览
2006年 第2期
      [城市循环经济]
  •   在循环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城市的超循环体系?文章从循环经济的视点,分析城市系统中的超循环基础,认为城市超循环体系可分为企业、产业、城市、区域四个层面,每个层面循环的体系、模式、功能、效果均各不相同。从城市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及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分析评价,从产业内部循环、产业链、产业间的循环及反馈调控体系等方面建立超循环体系的框架,并认为城市超循环体系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社会性、自组织与他组织共同作用等基本特征。
  •   实施以循环利用为主的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是对我国城市工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对城市工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把握。该战略的有效实施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工业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的同步,推动节约型城市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资源型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但是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及长期的历史积累,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压力大、生活水平下降等许多矛盾和困难。本文以伊春为例,通过分析伊春市资源现状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循环经济理论,提出资源型城市——伊春经济转型的思路。
  •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和设计原则,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城市生态工业园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它为城市开发区的循环经济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   城市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本文通过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制度缺失现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构想。
    1. [城市房地产]
  •   本文以现阶段房地产过热和经济适用住房运作秩序混乱为背景,根据经济适用住房补贴方式不合理的现状,分别从经济学原理和社会现实两个角度论述了补贴消费者的优势和补贴生产者的弊端,并为经济适用住房补贴方式模型设计提供了思路,以供参考。
  •   结合我国最近7年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所用的可负担能力指数理论来验证全国以及北京和上海1998~2004年房价,得出当前我国商品住宅总体上处于可负担水平;北京的房价如此高使得指数一直低于可负担水平但可负担指数在逐渐提高;上海的房价最近两年上涨太快使得指数剧烈下降,由2002年的可负担下降到2003年和2004年的不可负担水平,最后给出相应分析。
    1. [城市发展战略]
  •   城市职能是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传统研究领域,但已有研究多局限于区域中城市的职能分类,而对于单个城市的具体研究则相对薄弱。文章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历史演变和区域比较两个角度综合分析了武汉市城市职能的演变特点、内在肌理和现实区域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能研究对于武汉城市性质确定的启示,以期为单个城市的城市职能研究提供一个思路。
  •   本文用区域的视角,从保定市所在区域中的地位、宏观形势以及城市发展的内外条件等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保定市“从服务京津到接轨京津”的功能定位和“西部山区—保定—白洋淀”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强调“一轴一带”的城市整体发展思路,构建了“西山东水”的城市生态框架,突破行政区划,建设功能强大的中心城市。
  •   宁夏地处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区域竞争逐步加强。本篇通过对宁夏自治区区域竞争力现状的研究分析,明确区域竞争力在全国范围所处位置,分析了自治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对策思路。
  •   本文首先界定了淮海经济区的范围,从经济、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淮海经济区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及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构建徐州都市圈与淮海省的可能性与条件,最后提出了加速淮海经济区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
    1. [城市CDB建设]
  •   本文通过对CBD自身发展规律、城市商务的吸引力、我国城市CBD适建性的构成特征、以及CBD的建设现状等因素的深入分析,阐述我国CBD的科学范畴及其建构特征。
  •   上海中央商务区(CBD)的发展是一部百年兴衰史。浦东开发开放后,上海CBD从浦西的外滩迅速向浦东陆家嘴地区扩展,同时四大副中心的规划和建设浮出水面,上海CBD体系逐渐形成轮廓。面向21世纪,上海CBD的发展任重道远,必须进一步充实功能,调整空间结构,主动迎接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
    1. [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
  •   南京是中国的著名古都,但在历史进程中南京老城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南京老城的历史价值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老城保护与更新平衡协调的关系,提出了保护与更新协调发展的对策。
  •   南京民国文化是南京历史上三大文化之一,其城市建设更是具有全国性意义,在中国文化史上起到承前启后、融贯中西的作用。通过大量对现存民国时期建筑、道路和功能分区的调查,对城市风貌各微观要素做出实际评价。运用国际国内历史街区保护的准则,评价民国历史风貌保护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应该注重现有规划中忽视的可视性、可达性、可意象性、元素符号和控制区界定等方面。
  •   通过对南京时空特征与明城墙意象特质的分析提炼,及对城市标志产生机制的思考,提出将明城墙风光带塑造成为南京历史与未来城市标志的规划定位和相关设计原则,以期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形象,最大规模的实现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价值。
    1. [城市设计]
  •   作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城市,斯图加特在城市建设中开展的生态运动及其所取得的成效,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本文介绍了该市在城市交通、绿化、用水管理、能源管理、环境管理、城市建筑、小区建设和城市社会管理等方面所取的进展。最后概括出几点体会,即:在城市建设中需要一个合适的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学原则贯彻始终,城市建设需要全民参与以及全民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
    1. []
期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