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图像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来源。针对目前以机器识别为主导的城市图像识别方法,可以识别图像中的物质环境要素并大规模应用,而图解、叠图等传统的图像分析方法可以转译出空间中的社会要素,但又无法将其上升为普适性空间规律的问题,文章尝试结合图像学理论与编码的方法,从地图、航拍、照片等图像中挖掘出建筑构件、构筑物、街道家具等空间要素与空间权属等社会属性之间的相互转译关系。文章从图像空间要素向社会属性的转译、设施空间利用特征与社会主体的提取与检验、建设运营特征的归纳与检验3个阶段,建构从图像中提取空间建设运营特征的技术方法。研究将其应用到长沙市雨花区的296个社区生活圈设施点的图像分析中,得到社区生活圈设施依托建设主体的合作突破产权边界、运营主体的相似性促成设施形成明显聚类的建设运营特征。研究结论指出,图像编码方法通过补充图像中可转译的要素、将要素标签化以提升转译的可重复性,从而提升分析的图像数据规模,以弥补图解法、叠图法等分析方法只能小规模应用的缺陷,此外,该方法的非线性循环编码过程有助于从图像中挖掘社区生活圈设施建设运营中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