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25-2026)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期刊浏览
2004年 第3期
      [特稿]
  •   2004年1月份,看到《现代城市研究》第一期发表的冯骥才先生“关于新造城运动”的文章,初看到“新造城运动”一词给我一种错觉,以为冯先生援引了当年梁思成先生的建议:保护旧城,另建新城!
  •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德国第三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工业遗产地——关税同盟 (Zolleverein)煤矿。那个煤矿为什么用“关税同盟”来命名,我们尚未搞清楚,不过在德国的历史上“关税同盟”的成立确是一件重要的大事。
    1. [城市拆迁]
  •   针对当前农村土地问题的现状,认为调整农村土地关系,改革土地制度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之一。介绍苏格兰土地改革的经验,提出农村土地转为非农用地的交易中国家应实行限制性措施,可尝试建立“国家失地农民账户”和“国家失地农民保障基金”,从而合理分配土地交易产生的级差收益,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
  •   造成“拆迁上访”的深层原因是城市化过热,让拆迁户背负了城市化的成本。城市化的实质是投资活动,应遵循投资的一般规则。要解决城市化过热的问题,需要政府把城市化当成社会化的市场化的投资活动,转换自己在城市化中的角色与职能,宏观调控微观放手,并在城市化中自觉接受民主监督与法律约束。
  •   通过上海“新天地”开发项目中黄陂南路330号的拆迁事件,从拆迁行为目的、拆迁关系性质、拆迁行为原则、拆迁中居民权利的司法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揭示了我国当前房屋拆迁中的问题和尴尬。
  •   在城市扩张和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城市拆迁是不可避免的。城市拆迁在加快城市建设速度、满足公众利益需要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容回避的矛盾冲突。制定相对公平合理的政策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妥善解决拆迁工作中的矛盾冲突,要求政府重新界定在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管理职能,加快政府职能从“划船”到“掌舵”的转变。
    1. [城市生态]
  •   从生态学观点看城市的实质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自然三类异质性的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生相克、互为因果耦合而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建设的目的和目标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总目的,目标是人类和自然双双受益,天(自然)人调谐;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走向富裕(经济和生态资产的增长与积累),健康(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文明(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繁荣,同步获取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三赢。
  •   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复合体系,本身是不可持续的,然而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城市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文从生态足迹的角度入手分析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近、远期策略。
  •   在旅游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活动的今天,生态旅游始终是世界旅游组织(WTO)关注并推荐的焦点。本文从介绍国外生态旅游之一个案入手,研究中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中国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路。
  •   濠东绿苑“以人为本”、“以绿为主”,在地形地貌改造、景区建设、植物群落配置等方面,体现了生态原则,进一步提出了城市园林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 [城市竞争力]
  •   针对目前江苏省中等城市在“大城市发展快、小城镇基础好”的双向夹击下的尴尬境遇,介绍和评价了这些中等城市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它们现存的症结,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快全省中等城市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   进入21世纪,苏锡常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 强化四种意识,坚持四项原则,确立三大目标,加强五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即体制、制度与法规等保障能力建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生态整合能力的建设、区域性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的建设。
  •   在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珠海城市竞争力在珠三角区域的地位基础上,从区域的角度出发,论述珠海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区域基础,并初步探讨了提升珠海城市竞争力的途径。
    1. [城市研究]
  •   通过形成演化的宏观背景透视,分析了哈尔滨都市地域圈层化显性的时空潜在约束,诊断了现状总体特征和存在问题,综合集成了哈尔滨都市地域圈层化的支撑系统,构建了哈尔滨都市地域圈层结构,包括圈层空间范围结构、产业圈层化结构、空间圈层化结构和交通网络圈层化结构,论述了圈层化过程阶段,提出了哈尔滨都市地域圈层化调控对策措施。
  •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商业性娱乐场所迅速发展,引起了城市和社会地理学者的关注。以西安城市为例,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视角,在城市社会空间的社会区域组织体系及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实证计量与行为认知相结合的方法,试图揭示西安城市商业性娱乐场所与城市社会区域的生活空间质量的相互关系,及其商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空间结构。
期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