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观点
  • “古城再造”风体现了什么?
  • 2012-09-03

    2012-08-29 

      近日,河南开封千亿"再造汴京"的新闻令舆论哗然。而在山西大同,另一场声势浩大、耗资上百亿元的古城再造计划却早在2008年就已展开。簇新的城墙,成片的废墟,见证着大同的"复兴"之梦。

      为什么都那么热衷"再造"古城?古城可以"再造"吗?古城顾名思义,是古代建筑的城市,虽然它们的建筑年代有所不同,但都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突出一个"古"字。"再造"的古城,先不说是否能够完全还原古时的形状,就是外表完全相同,那也不能再叫古城了,顶多叫仿古城。

      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古城吗

      其实,当下热衷造古城的又何止以上两地:江苏金湖将投资30亿元建设尧帝古城,甘肃敦煌拟投资30亿元复建敦煌古城,河北滦县拟投资50亿元复建滦州古城,湖南新晃投资50亿打造夜郎古城 ……说"造古城运动"遍地开花,也不算太夸张。

      这种由地方政府主导,投资巨大、相互模仿的造古城之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国内兴起的主题公园热,全国600余座城市竟然一下子冒出2500多个主题公园,耗资高达1500多亿元。但这种盲目跟风上马的工程好景不长,据媒体报道,现在70%处于亏损状态,仅有10%左右的盈利。

      不可否认,前些年一些地方先人一步,通过古城项目开发旅游资源,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这并不说明,造古城就一定能让地方赚个盆满钵满。如果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全面考量,造古城项目很容易成为劳民伤财的"败家子"工程。再说了,我国真的需要那么多古城吗?

      现在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游客们见多识广,他们的旅游品位越来越高,很多人更钟情于反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对人造景点不太感兴趣。而且,各地一哄而上的"造古城运动",难免形成建庙造宫、内容雷同,千景一面的局面,有什么看头?

      另外,这种缺乏旅游投资理念,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决策的行为,也会导致人造景点走向"滑铁卢"。事实也是如此,如前些年河南省中牟县投资二千万元打造的官渡古战场遗址,如今已是一片凄凉,每天门票收入不足几十元。

      大兴土木造古城的投资与建设,涉及到土地应用、城市规划、老百姓搬迁等一系列问题,但很多地方都是在争议中一路上马,很少顾及百姓的意见和感受。这种轰轰烈烈的"造古城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也暴露了一些官员的政绩豪赌情节,赢了自然喜获升迁,输了则由百姓为此埋单。因此,当下应加大对一些"造古城运动"的监管及问责力度,让一些官员为自己的决策失误付出应有代价,不然,诸如此类的折腾还会继续下去。

      巨资再造古城风行 "造城风"是种浮躁病

      当年一窝蜂拆城,现在一窝蜂造城,哭笑不得之外,引人深思。

      首先,人为地把资源集中起来能不能提高效率?从短期看,确实如此,但从长期看,可能恰恰相反。因为人为干预会造成市场扭曲,扰乱供求关系。市场本是一套完美的信息系统,破坏了它,就会让决策变得盲目、无序,导致重复建设、反复建设、破坏性建设的泛滥,形成"别人在跑,我们在跳"的效应。

      第二,怎样约束错误的决策?一般来说,私有产权和投票是有效的办法,如果两者被架空,则公共品的性质就会被改变,成为少数人争政绩的工具,当决策与个体利益高度相关时,自然会导致论证不严谨、过程不透明、结论不科学的局面,于是,靠集中力量积累下的财富,因错误决策而损失殆尽。

      第三,对历史是否应有所敬畏?现代科技的进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能力,但科技面对的是物理世界,不能硬性嫁接到人文、社会领域中,因为物体运动的规律可以预测,而人的运动规律难以预测,无视"自发秩序",以为自己可以创造历史,结果就会沉浸在改造的冲动中,行破坏之实。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此大建古城,与尊重传统文化无关。这些仿古建筑不仅不能修复民族记忆,反而会给残存的文物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一边在消灭真的,一边在修建假的,这其实是在为愚昧和反历史大做广告,一旦GDP需要,舆论转向,这些假古城同样难逃被拆毁的命运。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学会平和地去认识文化与历史,不能因文化建设滞后了,便急功近利地大干快上,想靠几个假古董来弘扬人文精神,更不能因历史已消逝,便用创可贴来替代自然生长出来的皮肤。

      在过去的百年中,浮躁症曾给我们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可为什么我们始终走不出它的阴影呢?因为浮躁不完全是主观意愿决定,它还是制度、环境、管理的产物。

      "再造古城"暴露扭曲政绩观

      在当前着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大趋势下,无论对于任何地区来说,充分挖掘当地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与当前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紧密结合,从而探索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文化繁荣之路,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一些地区打着所谓"繁荣文化"的旗号,纷纷耗费巨资大搞工程,如此现实情形,不仅缘于官员的政绩观出现了问题,更在于在投资巨大的工程背后,往往存在着见不得阳光的腐败黑幕。

      这些年来,有关工程腐败的黑幕可谓是屡见不鲜。一些地方官员往往以"民生工程"等各种美妙的托辞为幌子,与开发商串通一气、狼狈为奸,姑且不论相关工程究竟带给当地老百姓多大的福利,他们只追求通过这样的工程,将纳税人的血汗钱流入少数人的腰包当中。

      于是,我们看到,一些地区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短命"工程变得越来越多,纳税人的血汗钱被大加挥霍的同时,少数官员的腰包却由此而变得越来越鼓……

      就拿大同市的"再造古城"项目来说,所有现代建筑的大搬迁,这势必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意味着太多太多的城市建设必须要"推倒重来",也说明大量的建筑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短命工程",如此巨大的损耗,难免会让公众觉得心疼。

      事实上,近年来,在推进城乡发展的进程当中,不少地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短命工程",有的地区刚建起的豪华大楼实施爆破处理,有的地区刚修好的道路却要重新翻建……

      如此这般的"短命工程",既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也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而就在不久前,河南省开封市的"全城搬迁"计划,在社会上引发轩然大波。无论是山西省大同市的"再造古城",还是河南省开封市的"全城搬迁",所有这些做法,显然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也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格格不入。

      因此,希望大同市委、市政府还是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现实状况,切莫在扭曲政绩观的左右下,去干违背科学发展规律的荒唐事情!

      造"古"来"吃"或将适得其反

      "再造"古城,动辄要用百亿、千亿,经过科学严肃认真地论证审批了?那可都是纳税人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啊。取没有取得纳税人的同意,有没有严格把关?不能今天的市长热衷城建就大搞城建,明天的市长热衷草木就大种草木,纳税人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据大同市长耿彦波称,大同如此"再造"古城,已瞄准未来的旅游人数300万目标,以100元门票算,一年是3亿元。一年是3亿元旅游收入,看上去不少,然而要想收回建筑投资成本需要30多年。这究竟是明智决策还是糊涂决策?何况就这还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到时候到底能不能达到300人次还是未知数。

      2010年大同人均GDP首超3000美元,而我国2008年就突破了3000美元。2010年当年,绝大多数省份人均GDP都远超大同。可见大同还是一座欠发达城市。一座欠发达城市,急需提高改善的是民生,而不是一座计划30年后才能够收回成本的"古城"!投资百亿"再造"古城的落后地区,显然没有把民生放在重要位置。

      "再造"古城的地方,不是钱多了,恰恰相反都是经济不甚发达地区。我们什么时候,看到发达地区、发达国家,把发展社会的点子想到了"再造"古城上?这是急切想发展浮躁心态的表现。越是不发达地区,越要用好宝贵有限的经费,避免花巨资造好看不实惠的人造景观。

      地方政府发展社会,必须把目光首先放在改善现实民生问题上,把心思放在"回到宋朝"、"回到明朝"上,都不是好思路。"吃"古人,有现成的"吃""吃"无妨,如果已经不存在,却要造"古"来"吃",不仅是懒政思维,而且可能适得其反,成为现代发展的负担。

    来源:半月谈网综合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