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功能布局优化研究]
- ·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功能布局优化研究: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 [蒋希冀 王静 王兰]
多源数据的运用能够提升对城市现状问题剖析的精准度,更好促进城市功能布局优化。本文构建了由“面”到“点”的城市功能布局的现状评估体系,聚焦功能分区、土地使用、公共中心和企业分布四大方面,建立了一套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功能布局优化研究的方法框架,即合理采用特定功能要素的空间集聚特征分析、协同功能要素的空间匹配分析和规划功能要素的绩效评价三条分析路径,结合城市发展条件提出功能布局综合优化建议。以上海宝山区为例,期望为相关规划实践提供一定基础与经验。
- · 基于空间句法的老城区商业服务设施落位优化研究 ——以天津市英租界片区为例 [孔俊婷 李倩 倪丽丽 殷思琪]
该研究选取天津市老城英租界片区的商业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句法为主要分析工具,探究路网流量等级与商业服务设施的位置关系,分析店铺总数与选择度、整合度的相关性,得到回归方程;进而基于对商业服务半径、分布拓扑规律、功能承载力三个方面的研究,提出商业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精准落位策略。此研究方法可在城市街区优化改造中为提高商业设施的可达性、提升商业空间的整体活力、增强商业空间的使用效率提供科学技术指导。
- · 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以徐州市为例 [王子豪 徐欢]
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对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和宜居城市建设有着较大的影响,如何对其进行合理配置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徐州市为例,运用空间点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城市6 类公益性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区公益性服务设施整体分布不均匀,各网点总体呈“东—西”方向分布,但西多东少,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各类型服务设施集聚程度有所差别,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的集聚程度最高为0.260,休闲游憩设施的集聚程度最低为0.801;6 类公益性服务设施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西部,城市内外围数量差距明显。最后提出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建议,为其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提供决策帮助。
- · 基于POI数据的重庆市主城区批发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宗会明 陈欣 易峥]
批发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配送和流通的重要环节,其空间布局对城市商业空间和货运交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核密度估计法、局域Getis-Ord Gi* 指数法,采用重庆市主城区批发类城市兴趣点(P OI)数据,分析城市内批发业空间特征以及热点区域,并进一步探索分行业的批发业态集聚区的空间分布和选址特征。研究表明:①重庆市主城区批发网点圈层分布呈现城市批发业活动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特征,批发网点主要布局在距市中心5~10k m 的圈层范围内;②批发网点空间分布的集聚特征明显,形成多中心集聚的分布状态,内环以内集聚中心呈现出“一带两点”的分布格局,且核密度均值显著高于外围地区;③批发网点符合局域Getis-Ord Gi* 统计特征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内环以内,其中九龙镇和石桥铺街道是显著性热点区域,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较大;④各批发行业的空间集聚特征不同,食品饮料类批发业数量多且布局分散,纺织服装和文化体育类批发业主要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城区商业中心地区或靠近城区的商品集散地,建材化工和机械设备类批发业多布局在城市外围地区。
- · 社区游憩设施密度对居民BMI的影响研究 [高璐璐 张宇航 方莹 潘洁雯 肖扬]
基于2014 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Lo gis tic 回归模型,探究了社区游憩设施密度对居民B M I 的影响。研究发现社区游憩设施密度对城乡居民的B M I 存在影响差异,游憩设施中的健身设施密度的增加可以显著降低城市居民的超重或肥胖几率,而对乡村居民并无显著作用,影响乡村居民BMI 的关键因素是其收入水平。城乡居民的健康意识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了个体健康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将对我国城乡社区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 “城市人”视角下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的供需匹配分析及规划策略 ——以武汉市为例 [魏伟 杨欢 陶煜]
社区卫生服务设施是保障居民健康生活的基础,是健全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城市人”理论,以使用者和设施运营者“自存—共存”平衡状态下的共识为目标,构建“基于理性的需求共识和物性的规划匹配以及面向典型人居的要素干预”的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评价及规划方法。以武汉市为例,采用社会调查、回归分析、最优化分析等方法,辨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需求方”满意度的共识,并对典型生活圈的要素进行提取和对比,从服务范围、人居属性、道路属性及设施属性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 [人文与社会]
- · 大城市人才保障房居住空间与人才需求偏好的适配性分析 ——以南京市为例 [王秀梅 黄春晓 蒋宇阳]
人才保障房政策对大城市城镇化进程有重要作用。以南京市为例,将大数据(P OI 等)与小数据(问卷和访谈)结合,利用GIS 空间分析和SPSS 统计方法,总结已建(在建)人才保障房的居住空间特征和新就业人才居住需求偏好,并探析人才保障房住区和需求偏好的适配与错位;最后透过问题反思讨论人才保障房的发展。主要结论为:(1)人才保障房围绕产业园区布局,选址考虑职住平衡,却远离城市中心;周边配套设施缺乏,而内部配套又不足;住区社会空间流动性高,住户场所感低。(2)在既已形成的功能格局和基于土地财政的经济理性下,当前人才保障房居住空间难以满足人才需求。
- · 传承与创新:东京文化资源区与新都市生活的耦合机制研究 [周详 成玉宁]
东京文化资源区是日本社会为推进2020 年东京奥运会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文化举措,因其异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规划途径和当前备受推崇的“自下而上”的参与方式而受到各方关注。文章首先从东京筹办2020 年奥运会的现实背景出发,系统梳理了东京文化资源区的提出过程、内涵、模式与操作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对中国的城市更新和存量规划的借鉴意义。其次,在将推动该计划的东京文化资源会议(T-CHA)定义为第三域的基础上,文章尝试提出第四域的概念,并详细论述了民产官学“四域构成”的社会联结方式。最后,文章认为:在第三域掀起团体革命浪潮的同时,从志愿组织演进为社会企业是包括东京文化资源会议在内的志愿团体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此外,作为中介触媒的第三域在联结上下两种规划方式和激活第四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城市管理]
- · 基于网格划分的城市密集地区变电站规划方法 ——以杭州市主城区变电站规划为例 [孙可 韩昊英 张全明 叶根富 张小东]
城市的外向扩张速度加快,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用地之间矛盾日益凸显,城市功能与变电站的矛盾亟待统筹化解。本文基于G IS 数据处理平台,分析杭州市变电站规划布局规律,摒弃复杂算法模型,提出关于变电站的可视化、一次性到位的网格化规划布局模式。网格化规划模式控制变电站服务半径,可以有效避免“站群”矛盾,并利用网格划分模式对杭州市主城区密集地区变电站规划布局进行实证研究,提出杭州市变电站规划布局存在的不足之处。总结出变电站网格单元的规划控制指标参考体系,以达到变电站周边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利用,并对将来城市其他基础设施规划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 · 地理学视角下信息通讯技术与城市互动影响研究综述 [莫正玺 叶强]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信息通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城市及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借助HistCite 和CiteSpace 文献科学计量软件,并结合传统文献阅读法,分析了1990 年以来信息通讯技术与城市互动的热点领域,梳理了信息通讯技术影响下的地理研究范式转变、信息通讯技术扩散与“数字鸿沟”、创新网络与产业集群、零售全球化、电子商务、城市内外部结构及城市策略、居民时空行为演变等热点内容,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内容维度归纳了相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比较,从研究深度、研究广度、研究视角、研究地域以及研究方法与数据角度提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信息通讯技术与城市研究的重点方向。认为应在进一步关注信息通讯技术对城市各系统要素影响的基础上,强调跨学科融合,并结合中国国情,从内涵、空间特征、发展模式、动态演变、运行机理、效应评价、信息通讯技术与城市各系统要素深度融合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
- [历史保护与更新]
- · 明代贵州卫所屯堡聚落形制初探 ——兼与长城和海防沿线卫所比较 [王念 周政旭 胡杰]
明朝初年推行卫所制度,短时期内在全国范围建立了各级卫所屯堡聚落,贵州不少城镇的形成均来源于此。与都司—卫—千户所—百户所的军事层级相对应,因为驻扎军士数量、承担功能、所处位置的不同,各层级的聚落也形成了不同的形制。文章以贵州卫所屯堡聚落体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地方志材料以及实地调研踏勘,讨论明代卫所制度下贵州都司城—卫城—千户所城—(百户所)屯堡等各层级聚落的总体规模及大致布局。研究表明,各级卫所聚落在规模上呈现明显的层级缩减态势,各级聚落基本为方形城垣,其中的道路、官署、城门等也受层级影响。最后将贵州卫所屯堡聚落与北方长城沿线、东部海防沿线的卫所聚落进行了初步比较。
- · 创新经济驱动下的老城复兴规划方法探讨 ——基于纽约布鲁克林科技三角区的规划实践 [夏天慈 张京祥 何鹤鸣]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型经济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借助创新经济来推动老城区的转型与复兴,是城市更新规划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创新经济作用下的老城复兴规划通过物质空间与社会制度的协同策略来推动老城区向“创新城区”转型,布鲁克林科技三角区战略规划是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本文通过系统性地分析解读该规划的背景、目标和策略,探讨老城区经济再生、空间重构和社会网络改善的策略和机制,总结创新经济驱动下老城复兴规划的基本方法,并对我国城市规划实践提出借鉴参考的建议。
- · 考古遗址的“再生”与“共生”: 意大利亚庇古道公园运营及其启示 [韩晴 范在予]
意大利罗马亚庇古道公园是在亚庇古道遗址的考古挖掘基础上建立的城郊遗址公园。从道路的线性空间到以教堂、陵墓为节点的放射形空间,最后至公园的块状空间,外在形态的转变反映出亚庇古道公园内在功能转变与再生的历程。基于现阶段的建设与保护理念,亚庇古道公园与罗马市形成了特别的“城园”一体的形态关系,通过城乡与公园共生、人文与生态共生、约束与自由共生的解决策略,成功将遗址保护同城市发展和群众需求结合起来。其建设运营为我国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城市发展战略]
- · 重塑城市形态:美国空间形态管制的演变特征及控制实施体系研究 [杨欢]
20 世纪80 年代末,传统以土地用途为核心的区划因无法预测城市空间形态而遭到批判,同时新城市主义、可持续发展及精明增长等新理念逐步兴起,提倡重塑步行空间和新邻里规划的回归。在此背景下,美国空间形态管制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完善。本文阐述美国空间形态管制的背景缘起,梳理其内涵体系及演变脉络,并探索美国空间形态管制实施的地方化模式。之后,归纳评析其先进经验,为增强我国城市特色和空间形态提供思路。
- · 行政干预与自然引导:中韩两种环形城市空间的形成过程对比研究 [杨俊涛 白承万]
我国郑州市郑东新区和韩国世宗市是同时期建设的新都市(区),且都采用了环形城市空间的规划理论。本文以这两个城市(区)为研究对象,从行政干预和自然引导两个侧面出发,从环形城市空间规划的稳定性以及环形城市空间自然要素的生态性实现等方面,对郑东新区和世宗市的环形城市空间的规划建设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其差异性和实施方法为重点,讨论世宗市的环形城市建设实践对优化我国环形城市规划和建设途径的启示。
- · 新形势下南京紫东地区建设发展研究 [南京紫东地区建设发展研究课题组]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紫东地区作为南京向东发展的战略支点,在推进区域一体化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城乡建设实践经验,梳理理论研究成果,系统分析紫东地区空间网络结构、资源禀赋和建设成效,研判紫东地区面临的形势,提出符合南京紫东地区建设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建设发展路径,为同类城市提供可推广、可示范和可复制的研究参考。
- · 基于TOPSIS模型与多维结构的中国城镇化质量空间分异及影响分析 [张文娴 白永平 车磊 效瑞 魏献花]
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和生态5 个维度构建中国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引入熵技术下的TOPSIS 模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16 年中国289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综合质量、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分布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城镇化发展内部差异大,土地城镇化以及生态城镇化表现为珠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最佳,社会城镇化发展整体质量较高。(2)高质量类型城市集聚在中国主要城市群地区,聚集弱、分散强、质量低等城镇化现象明显。(3)综合质量呈现较弱的全局自相关性,高值区分布在3 大主要城市群,低值区在西北地区连片聚集。(4)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金融能力和财政水平是影响城镇化质量的主要因素。
- [交通]
- · 基于CiteSpace方法概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发展 [徐同乐 刘永孝 韩峰]
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的文献数量特征、机构作者合作特征、研究热点演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经历了3 个阶段,2006 年以来形成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运营能力,推动自主创新、完善装备体系、走城市轨道交通国产化之路3 个主要的研究方向。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面高速稳定运行、保持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发展不断创新成为新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