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社区]
- · 刍议国内外生态社区研究进展及其特征、意义 [宋言奇]
对生态社区的发展历程、研究状况、特征以及意义进行了详尽解读。生态社区是在城市化给人们带来生态负面影响的背景下提出的,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注重自然生态到自然与人文生态二者并重的历程;与之相应的是,人们对生态社区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从建筑、规划层面到多学科层面的发展过程;生态社区具有布局合理、环境保护、绿化体系以及功能混合等多种特征;生态社区对于建设生态城市以及打造低碳经济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 · 城市生态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建设策略 [周传斌 戴欣 王如松]
生态社区是城市生态建设的基础单元,其核心内容是社区生态关系的整合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强调居民家庭、建筑、基础设施、自然生态环境、社区社会服务等要素的有机融合。采取文献分析、公众调查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一套城市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该指标体系为引导,提出从规划、设计、建造到建成后的管理、运营、维护各阶段的生态社区建设策略。
- · 基于生态问题导向下的广州亚运城社区低碳生态规划 [肖荣波 蔡云楠 吴婕 代欣召]
亚运城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赛时需求,还应充分考虑赛后使用问题,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亚运城的低碳生态规划设计不仅能体现和践行“绿色亚运”的理念,更是一个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可持续城市化的窗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研究价值。文章重点分析了规划区关键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此为基础,从绿色基础设施、交通、市政、建筑以及赛后利用等方面,对亚运城社区低碳生态规划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类似地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 [规划研究]
- · 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研究——以厦门为例 [李晓刚]
伴随着国内各地区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人口、城市就业变化下带来的出行模式以及出行需求也在发生着改变。作为城市商业地产开发建设的新模式,“城市综合体”正在国内各经济发达地区建设使用。然而现实是城市综合体往往由商业策划机构进行单体设计,很少从规划角度进行总体分析研究。本文以厦门市为例,从分析城市综合体现状入手,借鉴国内其他城市提出的商业功能区设置标准,确定城市综合体设置标准;最终结合厦门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提出厦门市城市综合体布局规划以及实施思路。
- ·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区再开发初探 [袁新国]
开发区启动区是开发区在开发时间和空间上的先发区域,也是目前开发区二次创业的重点区域,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及开发区自身发展需要的驱动下,对这类空间的研究具有很强现实意义。本文以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典型案例,梳理其发展历程,阐述启动区再开发的必要性,评价其启动区在功能、空间、景观等方面的再开发现状,最后阐述了政府、市场、企业和政策等要素对启动区再开发的推动作用。
- · 基于公共设施角度的城市人居环境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熊薇 徐逸伦]
城市人居环境是人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体现,它除了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外,更多的受到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本文以城市内部人居环境为研究尺度,从人的行为特点和需求出发,选择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等公共设施因子作为评价人居环境适宜性的因素,在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分为基本生活圈和城市生活圈的基础上,研究城市内部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以南京市为例,定量评价城市内部人居环境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不同层次人群需求的满足情况,发现城市内部人居环境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分异的特点,不同层次人群需求的满足情况有所差异,并提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措施。
- [保护与更新]
- · 环境营造——大遗址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抓手 [陈稳亮]
本文在引介国内外文化遗产环境保护理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遗址的复杂特性,从历史、生态、社会3 个向度对其环境进行解构与释义。针对当前我国大遗址环境所面临的历史环境消退,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环境紊乱等严峻挑战,通过对大遗址环境营造的现实要求与目标指向这两个核心课题的理论阐释,将环境营造视作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抓手,将遗址环境与其本体间的和谐及历史、生态、社会各环境要素间的和谐确立为大遗址环境营造的终极目标。在此理论前提下,通过杜陵与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的环境营造案例,对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践探索。
- · 走向理性的南京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刘军 沈瑜]
在历史文化名城中,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南京在新一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从理性的立场加强了对历史地段的保护。本文重点介绍了南京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的工作思路、方法及实施策略,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借鉴和参考。
- · 特色街区建设与城区发展问题研究——青岛“市北现象”探析与借鉴 [刘文俭]
特色街区是城区特色经济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青岛市市北区以特色街区建设为突破口,先后建设了17 个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特色街区,引领了经济发展,改善了城区环境,提高了城市功能,方便了居民生活,促进了社会就业,优化了产业结构;显示出发展税源经济、复兴城区活力、提升城区品质等多重效应,形成了青岛“市北现象”。探究其发展规律可以为其他地区尤其是老城区发展带来重要启示;总结其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城市中心城区、老城区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 [地下空间]
- · 关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若干思考 [季翔 孙琪琦 田国华]
为了解决城市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城市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则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依托轨道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因缺乏整体规划体系的指导与管理,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旨在以专业的视角,来探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原则和布局特征,以期有更多的建筑师参与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 [创新研究]
- · 长三角城市创新资源分布动力机制研究 [马强 杨东辉]
长三角城市具备了较好的创新环境,其创新投入逐年增加,创新资源重点分解为财力和人力两种,探讨长三角城市创新资源配置的空间分布现状获得的主要结论是长三角城市创新研发资源规模总量多年来在全国雄踞榜首,但局部规模和结构不均衡。论证结果表明, 从长三角城市创新资源的分布看,经济发展固有的规律和政府主导配置的现象并生,共同构筑了创新资源分布的内在机制,理解和把握科技资源分布的内在规律并寻找其与政府配置行为内在规律的共同交融点,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望很好地实现两者的结合。
- · 面向创新转型的城市规划建设应对——以江苏连云港市为例 [富伟 朱东风 何培根]
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为例,在界定城市规划建设创新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连云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该市建设领域进行规划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创新空间载体建设的主要任务和体制机制创新策略。研究旨在为创新型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和解决方案,推动创新型城市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 [人文与社会]
- ·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价值问题研究进展 [宋立新 周春山]
“公共空间”概念既反映了西方政治价值观的变迁,也映射了城市空间功能的历史巨变和城市文化内涵的转变。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问题贯穿了西方社会空间哲学和社会发展史观的一系列核心价值领域。本文系统回顾了西方政治哲学和空间社会学理论对于公共空间价值问题的认知与思考,并结合对当代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变迁的分析,提出了公共空间的价值危机问题和在“社区”组织框架内重建公共空间的地方文化价值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