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规划的权力与制衡]
- · 公权与私权博弈视角下的城市规划建设 [张京祥]
本文将城市规划建设置于公权与私权博弈的分析框架下,揭示了城市规划建设以公权干预私权的合法性——维护公共利益。同时,文章客观地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面临的公权力异化问题,并指出未来完善城市规划建设行使公权力及其对私权领域干预方式的基本方向。
- · 城市管理中的权力制衡与机制创新 [陈秉钊]
城市规划攸关城市健康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为确保规划的决策正确,准确实施,并置于有效监督之下,在政府行政体制内实行行政三分,战略决策从规划管理局分离出去;战术管理在规划局内加强规章建设,在实行体内监督的同时,加强体外公众监督。
- · 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制度建设 [孙施文 朱婷文]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实施的可操作性,已经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已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在现实中,公众难以真正有效地参与,制度化的公众参与要么流于形式,要么难以达成最终的结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制度建设的角度针对这些提出相应的对策,意图通过完善公众参与的具体制度,保证公众更加有效地参与到城市规划过程之中。
- · 加强规划沟通 均衡决策权力 [张立新]
文章尝试以沟通规划思想方法分析我国建设规划过程中的权力现状,提出规划决策者的权力观念急需转变,公众参与规划决策权力的法律保障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设想在以下方面改进规划决策、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决策权力的均衡分配和决策者沟通意识的养成;公民参与意识的培养;信息公开机制;沟通调解机制;换位思考教育等。
- · 面向政策和制度设计的区域规划 [胡佳 高华央]
本文通过对当前区域规划的国内外观背景进行分析,明确了加强政策和制度设计在当前区域规划中的必要性。同时通过新一轮的区域规划与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轮城镇体系规划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新时期区域规划在规划理念、工作重点、规划方法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政策制度设计层面进行了方法和对策的探讨。最终得出结论:立足于政策和制度设计的区域规划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 [特稿]
- · 规划课(十七) [齐康]
- [规划与设计]
- · 城乡统筹规划中城乡发展权转移研究 [谈步稳 马璇]
城乡统筹的目标导向一种理想的城乡关系,而统筹城乡则是指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操作手段。当前的研究更侧重于城乡统筹理论研究,而实施领域的研究仍然很缺乏。文章以发展权转移为切入点,通过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抓住当前城乡关系的核心问题——土地、社会保障问题,即与城乡发展直接相关的问题,重点研究城市近郊区的城乡统筹,为城乡统筹的推行提供可操作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 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城市规划的回应 [魏成 沈静]
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区域与城市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既给城市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竞争加剧、经济波动与不确定性等影响。与全球化时代相伴随的快速社会经济形势演变解构了中国传统城市发展的基本框架,由此,城市规划面临现实的严峻挑战,需要适时变革加以回应,才能以基于竞争压力的积极行动能力、弹性的空间安排与快速的治理应变来应对快速的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与地方发展的诉求。
- · 中小城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方法探讨——以泰兴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例 [张强华 葛幼松 李胜全]
作为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日益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背景之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和载体——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在各地相继展开。本文总结集聚区规划中功能定位、业态选择、内部组织以及实施运营等关键性的问题,并以泰兴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为例,详细探讨了中小城市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方法和步骤。
- · 川西灾区重建中的街区色彩探索 [朱冬冬 陈更 沈慧雯]
街区色彩,作为视觉体验的首要因子、饱含着城市文化情怀的必需元素,理应在规划设计中予以重视。根据色彩地理学、色彩景观理论,以四川绵竹富新镇区灾后重建的色彩规划作为实践案例,探索了以细致的现状调研、色彩基调的准确把握、针对不同街区给出不同的色彩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色彩设计、景观色彩设计的街区色彩设计手法。
- [生态与环境]
- · 适宜技术视野下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建构——以河北廊坊万庄可持续生态城为例 [莫霞 王伟强]
生态语境下,适宜技术观越来越呈现出注重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建构的特征,成为更趋适宜的作用于城市可持续开发的观念策略。提出基于适宜技术观,借助“建构框架、择取核心、实施评估”三个环节,对应“建立要素体系、确定关键指标、提出管理模型”的技术策略内容,来系统建构生态城指标体系。并以河北廊坊万庄可持续生态城(下文简称“万庄生态城”)作为实践案例进行分析解读。
- · 城市规模与碳排放的相关性思考 [钟宜根 葛幼松 张强华 顾鸣东]
文章利用灰色斜率关联度,对碳排放量与城市规模中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口与碳排放量存在一定正相关关系,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新增人口的人均碳排放量高于存量人口;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变化具有增量效应;而土地开发密度与碳排放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地开发密度越低,碳排放量越高。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构建低碳南京的建议,以为低碳城市建设服务。
- [房地产]
- · 科学推行税费改革,促进地产业良性发展 [华小俊 薛乐群]
以房地产为龙头的建筑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房产经济的过热或太冷都无益于国家经济的良性发展,从房改初期房产市场的迅速火爆到发展不同阶段的起起伏伏,我们不仅要思考消费市场的客观环境变化,也要重新思考国家及地方政府宏观政策的主观环境的影响,以创造一个健康的房地产经济运行环境。文章尝试对影响我国房地产税费体系改革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及新制度经济学和实践,提出改革我国房地产税费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 [保护与更新]
- · 南京云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再生——以中华织锦园景观规划为例 [吕倩 葛幼松 张旭]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得到多方面的广泛重视,但在城市景观与规划层面的探讨则较少。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为研究对象,在对非物质文化元素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景观与非物质文化融合的交叉点。通过对中华织锦园景观规划的尝试,试图探索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再生的模式。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保护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探索,并就其景观保护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 “为了忘却的记忆”——从城市的视角看1980年代中国建筑的改造 [周术 郝曙光 于英 孙佳媚]
在新一轮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大量1980年代建造的普通民用建筑成为改造的对象和面临着拆除的危机。这类建筑建成时间不足30年,在建筑学上的成就并不显赫,但充分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这个伟大时代的社会发展过程。文章以“回望1980年代”为起点,从城市的视角结合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改造实例剖析,希望未来的改造实践能保留人们对这一年代的记忆,并在城市中彼此孤立的单体之间建立起时空联系。
- · 河南省古城镇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孙庆珍 李锐]
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日益成为旅游业的热点。文章从河南省古镇的实际出发,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古城�镇资源并简要总结了河南省古镇旅游资源的特色,然后分析了河南省古镇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对开发河南省古镇旅游资源的思考与建议。
- [经济]
- · 2010上海世博会场馆后续效用研究 [胡广梅]
历届世博会的举办都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进行场馆开发,世博会结束后会场及建筑物的合理安排和使用是决定世博会后续效益的决定性因素。结合上海世博会的具体特点,以及对历届世博会展馆及奥运场馆的后续利用实践的分析,提出上海世博会展馆后续利用的基本前提以及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途径,以期作为2010上海世博会展馆及园区后续利用之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