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析]
- · 门头沟产业转型背景下采煤塌陷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和战略 [王海 赵华甫 吴克宁]
矿业城市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然而矿产资源日益枯竭成为制约矿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严重的挑战。修复和开发利用废弃土地,引导产业结构转型优化升级,是矿业城市实现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向。文章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分析方法,在系统研究国内外典型矿业城市产业经济发展历史、转型趋向、废弃矿业用地的再利用模式及相关政策工具的基础上,以门头沟为例,基于门头沟新城发展的土地紧约束现状和开发潜力,提出基于产业转型发展背景的城市采煤塌陷地修复和再利用的战略和模式。
- · “灰色用地”理念在矿业城镇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余翰武 吴越]
矿业城镇在发展转型过程中,面临多种变数,存在多种不确定性,这需要灵活的土地使用政策来适应。本文以“灰色用地”在湘潭市鹤岭镇总体规划中的实践为例,详细阐述了“灰色用地”在矿业城镇规划中的指导作用和应用方法。
- · 日本重化工型临海工业建设经验及启示 [陈飞 陆伟 蔡军]
日本战后以国土开发为契机建立了大量重化工型临海工业区,以发展钢铁、石油、化学产业为主。当前,我国滨海地区陆续开展以钢铁及高能耗产业为主的临海工业区建设,日本重化工型临海工业区建设与我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介绍日本重化工型临海工业发展情况,总结其在港口建设、用地布局、产业集群建设方面的经验,以及由过度开发引发的环境破坏教训;并在此基础上,从规划衔接、港口工业一体化建设、填海形制探索等方面,探讨了对我国临海工业建设方面的启示。
- · 西方国家后矿业景观改造的启示 [刘晓惠 刘小庆]
西方国家对于后矿业景观改造经历了长期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德国和英国等主要西方国家后矿业景观改造的思路和成功案例,从多元角度探究后矿业景观改造和转型的理念及方法,可为国内同类实践项目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 [规划与设计]
- · 城市系统规划研究综述与应用展望 [刘晓斌 温锋华]
从对系统思想的发展回顾入手,画出“系统运动图”。就系统科学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发展进行梳理,介绍国外城市系统规划发展的历程,包括自发、成熟、高潮和再兴起几个阶段,重点对我国近年来城市系统规划的理论研究动态和实践活动进行论述,总结了包括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空间规划、项目策划、以及体制保障和资金保障六大要素在内的系统规划“钻石模型”,提出系统规划实践的推动力量和应用案例。最后,在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展望城市系统规划的应用趋势,重点对其在存量规划和公共规划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 · 城市规划公共决策应用分析——以杭州国际商贸城规划公共决策为例 [候成哲]
城市规划过程作为公共决策的过程,是多个决策主体共同参与的结果,而其中城市规划决策主体在不同类型的城市规划项目、不同的决策环节承担的角色不同。通过杭州国际商贸城规划公共决策案例分析,研究城市重大项目规划公共决策中,在立项决策中进行辅助决策、目标决策中进行协同决策、方案决策中进行主导决策,以实践论证了规划决策主体在城市规划公共决策中可以发挥科学技术支撑、多方利益协调、公共政策制定等更大的作用。
- · 规划协调视角下的城中村改造规划优化研究——来自武汉市38个村湾改造规划的实证经验 [罗吉 彭阳 陶德凯 何浩 哈思杰]
一直以来,我国城中村改造都需要支付高额的拆迁改建成本,解决途径之一便是通过规划加强对土地深度利用获取额外收益,以此来平衡改造的经济需求,但由于城中村可利用面积有限,提高土地收益意味着更高的土地利用强度或是更能迎合市场的用地开发结构,因而在很多情况下改造规划会与既定的城市规划控制体系之间产生摩擦。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以武汉市已完成的38 个村湾改造规划为例,从实证分析评价入手,总结归纳了当前城中村改造规划与上位规划、相关规划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内部改良和外部协调并举的规划协调思路,具体通过优化当前城中村改造中的规划技术、方法和定位,减少编制改造规划的社会成本。
- · 基于情景规划的城市新区土地使用性质的“弹性”研究——以石嘴山环星海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王垚 马琰 范凡]
研究土地使用性质的“弹性”以应对城市规划未来的非确定性,适应城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土地使用性质“弹性”的确定方法:以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结构为基础,以情景规划作为理论和技术手段,在多情景模式下进行空间矢量叠加,进而建立城市新区土地使用性质“弹性”的基准模型,再结合公共服务用地、交通用地、工业用地、市政设施用地、绿地等影响因子,建立修正模型,最终构成基于情景规划的城市新区的土地使用性质的“弹性”模型。
- [土地与房地产]
- · 分类指导下的开发区土地合作再开发模式研究 [杨忠伟 陆媛 华晔]
目前,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开发区走上了以土地再开发为手段的开发区转型之路。但是,传统的城市更新开发模式将原权利人的更新诉求排斥在外,单纯以政府为开发主体的再开发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本文将开发区土地划分为“实”、“虚”、“伪”三类地区,比较分析各地区的再开发方向,并在现有的城市更新模式的基础上论证多元利益合作再开发的可行性,提出了各分区土地的多元利益合作模式,为推进开发区的转型进程奠定基础。
- [人文与社会]
- · 当前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的评述与展望 [侯学英]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贫困问题开始凸显,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城市贫困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2000-2013 年中国城市贫困研究的期刊文献和学术专著,按照贫困人群识别—空间特征—形成机理—反贫困措施(即Who-Where-Why-How)的逻辑思路进行归纳和梳理,分析了我国城市贫困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重点及其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从识别指标规范、微观数据支撑、城市尺度研究框架构建、贫困人群与贫困空间异质性和内在关联性分析等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 [经济]
- · 主体功能区视域下县域产业结构优化路径选择——以江苏新沂为例 [马随随 陈洪全 彭俊]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结构,其时空演进及优化升级是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保证。县域作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和规划落实的基本空间单元,主体功能区战略所倡导的适度开发、有序发展的理念为其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契机。借助GIS 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生态、社会、经济等因素完成县域内部空间产业发展适宜性分区,为县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提供更精确的空间框架,是推进县域经济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该思路,选取新沂地区为案例,对县域空间进行了“四层五区”的空间适宜性分区,并以其为空间支撑,结合县域重点开发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及其产业结构现状,分别讨论了中心片区、西北片区、西南片区、东北片区及东南片区的产业结构优化路径。
- · 转型期苏南中小城市产业发展趋势及空间组织应对研究——以张家港市为例 [吕席金 朱建达]
2008 年金融危机将苏南中小城市推进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本文以张家港市为考查重点,从历史维度对1962 年设县以来张家港市“产业发展—城市空间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诠释;并基于“以史为鉴、明晰未来”的思考,预测了转型期张家港市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及空间组织应对特征。最后,从产业转型升级可行性视角,探讨了“传承传统优势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道路,应当成为苏南中小城市的重要选择。
- · 深圳大芬“城中村”居住空间与产业发展评价研究 [张坤]
深圳市龙岗区大芬油画村从20 世纪80 年代末一个普通的城中村发展成为如今以油画为主的文化产业基地。在这发展过程中,大芬油画村“特殊村民”——画工的居住成本不断攀升,对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深入访谈及调查问卷的方法从三方面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从大芬油画村“特殊村民”居住空间的生长发展过程,二是从大芬油画村“特殊村民”居住成本的对比分析,三是从影响大芬油画村“特殊居民”居住成本的三方利益主体间的博弈关系。最后基于居住成本变化的分析结果对大芬油画村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 [历史保护与更新]
- · 踏寻江南市井逝去的记忆——宁波南塘老街景观营造研究 [张金炜]
结合宁波南塘老街案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营造,通过现状背景分析,提出景观建设思路,即从景观的文化性、活动性、空间性和主题性出发考虑设计理念。通过街巷的主入口、主干道、建筑出入口、码头及驳岸、墙隅及非物质文化等不同维空间及基础设施景观分析,为当今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作出有益的探索。
- [交通]
- · 新加坡电子道路管理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周庆 陈可石 史相宾 李静雅]
随着经济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推进,交通拥挤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解决交通拥挤,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探索性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以在新加坡成功实践的交通需求管理(T D M)策略——电子道路收费管理系统(E R P)为例,归纳总结了其发展背景、主要特征、实施前提、实施过程与实施效果评价,并提出了其对我国交通改善和城市健康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 [防灾减灾]
- · 原住民视角下的灾后重建评估——以北川新县城和映秀镇为例 [肖菲 翟国方 万膑莲 袁程远 李文超]
基于原住民视角对灾后重建效果进行评估,采用A M O S 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且分别对北川新县城和映秀镇灾后重建满意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建成环境重建已完成并且满意度较高,而经济重建急需重视,为未来灾后重建提出借鉴性建议。
- [其他]
- · 国内开放空间研究进展分析——以1996-2012年CNKI“篇名”含“开放(敞)空间”的文献为分析对象 [张帆 邱冰]
以1996 - 2012 年C N K I“篇名”含“开放(敞)空间”的文献为分析对象,归纳出十几年来国内开放空间研究的6 个主要方向的成果与进展。分析了国内开放空间研究文献的数量特征、研究取向的特征和知识层面的信息特征。指出了目前的研究存在定义不够清晰、研究对象不够明确、缺乏实证研究等问题。最后,对未来国内开放空间的研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