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贫困阶层及其聚居区研究]
- · 中国城市贫困状况分析及反贫困对策 [蒋贵凰 宋迎昌]
随着城市贫困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贫富差距的拉大,城市贫困问题已备受关注。基于统计数据测算,我国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大约在人均年收入7500 ~ 8500 元之间,贫困人口数大约为5000 万人,是目前低保标准和受保人数的2 倍左右。受到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其中东部地区贫困人口比重最低,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比重较高。研究深刻分析了城市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源,依照我国国情提出城市贫困监测、城市经济发展、收入分配机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力资本投资及反贫困路径的拓展等多方面反贫困的对策建议。
- · 中国城市贫困阶层聚居区的变迁、分类和特征——以广州为例 [袁媛]
目前国内贫困阶层聚居区研究以静态分析为主,少有动态关注聚居区的历史演变。本文用广州的历史文献、宏观空间数据和微观社区调查分析,系统论述在清初和清末民国时期、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初期、改革深化到现阶段等不同时期,贫困阶层聚居区的区位和分布特征变化。研究发现,广州城市贫困阶层聚居经历了“外围和中心区位- 中心区位- 中心和外围区位”的变迁,形成了“集中- 分散- 再集中”的分布演变过程,这是体制和市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迥异于西方的贫困阶层聚居理论。
- · 居住空间分异及贫困阶层聚居的影响与对策 [单菁菁]
居住空间分异特别是贫困阶层聚居是长期困扰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会深刻变化,居住空间分异与极化现象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已初见端倪。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贫困阶层聚居的五大动因和社会影响,并运用系统理论,从收入分配、政策体制、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应对策略的探讨。
- · 发展中国家城市贫困地区居住环境整治初探 [孙立 沈莹 城所哲夫]
如何改善城市贫困地区的居住环境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共通的紧急课题,涉及到城市化、贫困消减与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本文结合先进事例的介绍概观了发展中国家城市贫困地区居住环境改善事业的发展动向,指出如何使贫困层实现“自我发展”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贫困地区居住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
- [规划与设计]
- · 内容·方法·成果——南京总体城市设计专题研究纲要 [高源 王建国 阳建强]
针对研究广袤性设计范畴与引导性研究价值的特点,从内容、方法、成果三个层面展开探讨。在研究内容上,基于南京“山水城林”的城市特色,通过现状梳理与分析,确定“空间结构、特色意图区、空间景观、高度分区”四个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上,采用借用解读的研究手段、意向感知的研究途径与格局优先的研究原则;研究成果上,整合分项研究成果,提出南京城市空间优化的129 个要素,图纸导则并举,明确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框架与发展思路。
- · 城市转型中新加坡CBD的演化及其启示 [楚天骄]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充分利用CBD的规划和建设,不断进行城市转型,奠定了其在全球性的城市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地位。本文研究新加坡城市转型过程中CBD的演化历程,着重剖析CBD发展背后的经济和政策因素。结论显示,CBD的演化是城市转型的空间反映,我国在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CBD的规划和建设,并改变传统的CBD规划思想和现有的城市公共空间开发、管理制度,加快CBD向CAZ 的转变。
- [经济]
- · 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效益比较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刘伟奇]
以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开发区为例,构建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效益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效益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一种动态的检测体系,作为评判开发区相对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标杆。通过对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效益比较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还有近半数的国家级开发区空间效益水平低于城市,违背其设立的初衷,最后从城市和开发区两个层面探讨了影响开发区相对于城市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
- · 苏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对策研究 [王寅生 周有军 朱建达]
我国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承接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是国家战略在城市尺度的具体化和地方化。本文分析了苏州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基础和将要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其发展的目标,最后提出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等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
- · 《物权法》调整土地抵押贷款及经济影响分析 [陆新亚]
《物权法》是顺应我国不动产价值显化的趋势而诞生的,是调整不动产及其相对人之间关系的法律。物权法对土地抵押融资影响深远。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重点阐述土地抵押的现状、法律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充分利用土地资产价值的观点,为土地使用者在显化土地资产价值过程中如何积极融资提供了新的思路。
- [人文与社会]
- · 虚拟社区实体化驱动力机制与演变模型实证分析——以南京西祠街区、淘淘巷、杭州四季星座为例 [何序君 陈沧杰 王美芳]
虚拟社区实体化作为虚拟社区发展的新趋势,是虚拟社区的产业化发展表现,在空间上表现为“网络实体街区”的形成。近年来随着网络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中国许多互联网发达城市陆续出现“网络实体街区”,并伴随着城市更新运动,有方兴未艾之势。本文通过对虚拟社区实体化驱动力机制的探索,揭示网络实体街区形成与发展的演变规律;并对南京西祠街区、淘淘巷、杭州四季星座三个典型案例展开实证分析。
- · “居家养老为主”模式下的老年住宅设计 [周燕珉 王富青]
随着人口的逐步老龄化,发达国家对养老居住模式进行了探索,目前多确立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模式。我国老龄人口多,增速快,且未富先老,老年人的养老居住问题逐渐凸显。国家当前制定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的政策。目前我国居家养老的硬件环境和服务体系都有待完善。其中,老年住宅的科学设计是营造安全、舒适的养老居住环境的重要基础。
- [旅游]
- · 军事文化遗迹体验叠加旅游开发研究——以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屯堡文化为例 [唐晓岚 冒丹]
军事文化遗迹旅游具有历史性、针对性和知识性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本文以“体验叠加”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的比较性研究,对两地旅游体验叠加开发的构想进行可行性探讨。通过分析认为: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开发应打造区域旅游、强化军事主题、开发长距离模式,既有利于形成两地文化形象的互补性,并推动对文化差异性的整合,形成体验叠加效应,又有利于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局限的桎梏,系统利用、开发旅游资源,进行军事文化旅游整合规划,以整体开发带动明军事文化遗迹的旅游发展,打造出一个特色鲜明的高质、高品位的明军事文化遗迹品牌。
- · 基于系统论的都市旅游资源综合体构建研究——以上海长宁区为例 [张睿]
本文针对都市旅游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资源瓶颈问题,分析了都市旅游资源本质与内涵,从系统论角度,提出了旅游资源综合体的概念,并以上海长宁区为例,对旅游资源综合体的构成、如何构建做了详细论述,提出了构建旅游资源综合体的三种策略。
- [管理]
- · 城市融合的模式·机制·途径研究 [胡刚 廖小珊]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一些地域相近的城市呈现相互融合的态势。然而当城市间利益协调受阻时,城市融合困难重重。为此,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城市融合宜实行组合城市的模式,采用多元化管理体制,建立“存量不变,增量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并提出了几种城市融合的途径。
- · 城市公共管理理论演进、实践发展及其启示 [王 双]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下,城市公共管理需求的推动使得城市公共管理理念、运作机制、方式手段得以创新,城市公共管理的实践探索及理论发展也随城市化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城市公共管理理论体系。本文对近代、现代及当代的城市公共管理理论演进及其实践发展进行梳理,提出对未来城市公共管理的几点有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