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稿]
- ·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 [姜爱林任志儒]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在“数字城市”迅速建
设与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
所谓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指建立在数字技
术基础之上的,以单元网格管理为基本特征的
一整套城市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
称,具有数字化管理、闭环式管理、精细化管
理、动态化管理等特征。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
的基本构成包括管理方法、组织设计、管理流
程、监督评价等;关键技术主要有3S技术、网格
及网格计算技术、构件与构件库技术、中间件
技术、地理编码技术等。近年来网格化城市管
理模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
题。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若干对策。
- [城市规划]
- · 对公共开放空间量化评价体系的实证探索 [李云 杨晓春]
针对国内公共开放空间研究领域内评价标准的缺失,立足深圳特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规划案例,提出了人均公共开放空间和步行可达范围覆盖率两项基准指标,并进一步探讨了趋势性分析。
- []
- · 论城市肌理——城市人文精神复兴的重要议题 [徐丹]
肌理对于城市意象的锻造是强烈而持续的,它不仅从物质环境建设角度表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更从人文美学角度解说了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影射着人们活跃的生活场景。因而,肌理美学对于城市设计来说是一条重要的线索,对构建城市街区的空间结构、保持当地人群的生活模式、恢复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有着重要指示作用。本文从建筑格局、道路网格、地块界线等线索入手对肌理在复兴城市人文精神方面的实质作用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通过上海市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规划这一案例来解说。
- [城市规划]
- · 城市规划编制中的规划失效影响分析 [张旺锋 朱德宝 江琦]
通过剖析编制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揭示了其“技术理性”所表现出来的两大特征:其一,编制过程的“有限理性”导致编制过程只是在寻找一种使多方利益组织达到某种程度满意的过程;其二,“政策实施工具的理性” 体现了政治的偏好与过程。
- [城市史话]
- · 把古都改建为近代化城市的先驱者 [王亚男 赵永革]
介绍和总结民国初年朱启钤领导京都市政公所在古都北京改造和发展中所开展的改造正阳门、修建环城铁路、规划建设新市区、整修开放市民公园以及制定完善城市管理法规等重要实践活动,对朱启钤在吸收近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理念和思想基础上推动北京城市建设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进行了评价。
- [城市交通]
- · 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黄娟 陆建]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步行空间及其体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它对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和塑造城市特色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步行交通现状及其特征,阐述了建立步行通道系统的必要性,并对步行通道系统规划建设的重点进行了探讨,以山海关关城步行区为实例进行了说明,指出应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在中心区步行街改造、公交捷运换乘、行人过街设施等方面完善城市步行交通系统。
- · GIS技术在大型活动交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洪武 蔡先华 陆建]
在对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特点、大型活动交通管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GIS技术在大型活动交通需求管理、交通运行组织、交通信息发布及宣传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开发了基于GIS技术的大型活动交通管理模拟信息系统,并介绍了所开发系统的功能和在VC++环境下基于MO的开发方法。所开发的系统成功地运用于“十运会”期间的交通组织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交通组织管理的科学性与效率。
- · 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相互关系探析——以淮安市为例 [叶亮]
本文主要对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因素和城市空间和交通方式组成的演化分析,得到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制约又互相协调发展的辩证关系。并以淮安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分析和说明。
- [国外观点速递]
- · 创意城市:概念问题和政策审视 [Allen J. Scott / 翻译:汤茂林]
本文代表对创意城市的性质和重要性所进行的一种宽泛而偶然的辩证性思考。作者试图将创意城市放在所谓新经济的背景下,追索这些现象与技术、生产结构、劳动力市场和区位集聚动力之间的联系。我特别希望揭示新经济的结构是如何释放现代城市中的经济和文化创新的特定历史形式的。本文关注各种政策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决策者在企图建立创意城市时面临的一般可能和局限。本文也探讨了全球化的影响,特别提及全球范围的与竞争和合作密切相关的创意城市网络的预期出现。在结论部分,我特别指出创意城市的实际和潜在的某些黑暗面。
- [城市研究]
- · 城市居住区分化及混合生态居住模式研究 [郭宏定 姚润月 胡俊成]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的出现及其负面影响已引起极大关注。本文从分析产生大城市居住分异现象的经济社会根源出发,借鉴西方混合居住发展模式和经验,运用系统理论、政治经济学、公共利益理论和社会生态理论,提出了在当前我国城市住宅开发中积极推进混合生态型居住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 · 新城市主义的逻辑结构与实践性 [姚秀利 王红扬]
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理论的剖析,解构了其在西方城市产生的理论判断前提、理论的价值取向以及实践的具体模式,从而构建起“新城市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新城市主义理论的逻辑结构,分别提出了新城市主义在中西方不同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实践性。针对中西方的差别,提出了在中国新城市主义本土化实践过程中,进行改良所要注意的4个基准条件以及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实践所能给予中国城市发展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