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空间探讨]
- · 现代城市空间和谐模式的特征 [陈群元 喻定权]
和谐的城市空间模式,会使城市空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使城市各项功能高效运转。人类对城市空间和谐模式的追求变化映射了不同历史时期城市发展的需要与变化。但由于城市规模大小、经济水平、人文习俗、社会制度与自然环境基础等的不同,现实中很难找到一个适合于每个城市的空间和谐模式。基于此,结合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与趋势,探讨了城市空间和谐模式应该具有的特征,以期为各城市在构建和谐空间结构与模式提供借鉴。
- · 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探讨 [李仙德 白光润]
转型期间,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主要表现在郊区化、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新城市空间浮现、公共空间失落、历史文化街区消亡等方面。影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经营城市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个人主要通过对居住空间选择等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活动共同驱动着上海城市空间重构。
- · 基于GIS的开发区产业空间布局评价研究——以常州市天宁经济开发区为例 [章建豪 王兴平]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开发区产业空间的布局现状与存在问题,建立一个基于多因子的评价体系,并剖析其对传统开发区产业空间规划的影响。同时,通过定性与定量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常州市天宁经济开发区的产业空间布局进行研究探讨,为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 [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
- · 作为产业类历史地段的工人村保护更新研究 [常江 陈华 袁媛]
工人村是伴随着传统产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类产业工人生活聚居区,这其中有部分不仅具有鲜明的工业历史特色,还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产业类历史地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这类工人村所具有的工业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时代特征,同时也指出了其在传统产业转型时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不同类型的工人村保护更新案例,探讨了其更新改造的途径,最后总结了其保护发展的整体思路。
- · 基于历史文化谱系的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研究 [唐常春 吕昀]
传统村镇的保护对象已经从注重保护典型文物古迹、优秀建筑发展到重点保护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见证实物以及非物质文化遗存。本文引入谱系学原理,提出历史文化谱系概念,并从我国非典型传统村镇的保护实际出发,对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思路与原则进行探讨,进而构建了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AHP模型,最后提出传统村镇风貌保护的基本策略与建议,以期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历史文化保护有所助益。
- · 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杨俊宴 吴明伟]
注重城市文化环境的改善和城市特色的体现是当今城市规划的大趋势。因而,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在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大背景下,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价值准则正趋于多元化,文化意义上、社会意义上、经济意义上的不同价值观相互交织,共同推进着保护的进程。落实到城市规划上,同样应尊重不同城市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环境,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总体研究,拓展保护价值观,区别不同保护方法,确定更广泛的实施策略,对其进行多元化保护。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 规划设计期决策的困境及出路探讨 [张晓阳 张海燕 孔德永]
决策失误或者决策不良将会使城市规划丧失方向。规划进入设计操作阶段后会遇到大量具体而细碎的决策问题。本文对目前规划设计期决策所存在的困境进行了反思,分析了影响设计决策科学性的原因,探讨了实现规划设计期科学决策的出路。提出应进一步完善设计决策机制、决策技术方案和决策理论研究,使决策向全面、科学、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 · 空间构形的内在可读性与寻路设计 [丁顺 周晓文]
本文旨在探讨空间构形的内在可读性与在寻路之间的关系。在对常州某区域进行虚拟寻路实验后发现,空间构形的内在可读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主体在寻路过程中的表现。笔者相信研究结果对城市设计特别是寻路设计将会有很大帮助。
- [城市研究]
- · 基于居民期望与感知的城市居住景观差异分析——以大连市南关岭街道为例 [张玉萍 李雪铭]
城市居住景观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空间和组成实体,是由城市居民的生活、交往、工作及游憩等一系列相关的聚居活动共同组成的景观整体,是城市人居环境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大连市南关岭街道为例,借助于期望感知理论和Visual Co-plot Version方法评析了城市居民对周围居住景观环境的满意程度。研究发现,城市居民对居住景观中的实际感知与期望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对街道级远景和住宅级近景的认知需求评价逐步提高。
- · 打造南京河西中央活动区(CAZ)的对策建议 [程茂吉]
河西新城区是南京实施“一城三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点。河西中心区按照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已基本建成物质载体,如何科学明确发展定位,大力提升中心区活力,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要按照建设中央活动区的要求,建设具有“24小时”持续活力的城市副中心,提高城市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河西新城的综合功能,建成真正体现新南京形象的现代化标志区。
- [建筑设计]
- · 城市纪念性空间的功能整合与空间套叠——雨花台烈士陵园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及纪念广场剖析 [张四维]
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内江苏公安英烈纪念墙及纪念广场为例,从城市纪念性空间场所功能的整合、场所空间的套叠,以及场所精神的把握入手,探讨了类比“城市综合体”这一实体的“纪念空间复合体”的“虚空”范畴。随着城市用地紧张的不断加剧,原有城市纪念性空间在无法扩展的前提下,逐渐向一种功能、空间、精神高度综合的形式演进,趋于浓缩。
- · 青松翠柏慰亡灵———浅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室外景观的处理 [董谦]
- [城市管理]
- · 中国城市管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马溯川 杨霖]
随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人口和产业迅速向城市聚集,城市的规模和数量持续扩大。当城市管理的发展速度与这种扩大不相符时,将导致若干社会问题。本文针对中国特色的城市管理问题,分别从城市规划科学化,内部政府治理结构合理化、外部法制保障明确化,市民参与制度化以及建设“特色型”城市持续化等方面,梳理出中国城市管理的问题及其可行性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