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宅价格及其影响因子探讨]
- · 基于sDNA模型的路网形态对广州市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 [古恒宇 孟鑫 沈体雁 陈慧灵 肖凡]
住宅价格的研究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路网形态作为影响城市住宅价格的变量之一,在以往国内相关研究中较少被关注。本文基于改进后的空间句法(sD N A 模型),结合特征价格法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在对区域路网形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路网形态对 2015 年广州市一手商品房价格的影响。文章发现 :① s D N A 模型作为新兴的高级空间分析模型,是对传统空间句法模型的补充和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②广州市路网形态呈现出“中心—边缘”特征,环城高速以内的区域是接近度和穿行度的前景网络核心,环城高速以外的大部分区域位于接近度和穿行度背景网络 ;③接近度与穿行度影响住宅价格时产生不同经济效应 :接近度与房价呈正相关关系,穿行度与房价呈负相关关系 ;④“车位配比”等变量对住宅价格产生一定影响,楼盘所属行政区对商品房售价产生的影响与区域路网形态特征相关。
- · 基于PVAR的住宅房价与区域间人口流动相互影响分析 [王林 陈炜林]
人口流动抑制或推升城市的住房价格,同时住宅房价的增长会反过来会抑制人口的流动。通过住宅房价和人口流动情况等指标建立 P V A R 模型,选取东部 7 省和西部 8 省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论表明 :①东部房价的上升会抑制人口流入,西部房价上升会抑制人口流失 ;②东部人口流动的变化对住宅价格产生的波动幅度相对西部显著,东部的人口流动会对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影响 ;③东部大部分地区在住房上仍应控制住房的供给,降低住房空置率,西部地区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城镇建设以减少人口的流失。
- · 土地供给弹性与房价波动:影响机制及实证研究 [张鹏 高波]
近年来的房地产价格剧烈波动,除了市场本身原因之外,地方政府土地供给行为对房地产价格有多个渠道的深刻影响。本文运用统计数据进行供给弹性计算,将弹性与房地产价格进行回归,验证二者负相关关系。通过全国 35 个城市的实证研究发现,土地供给弹性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一线城市土地供给弹性皆为负值,其房地产供给弹性远小于平均值,土地供给弹性和房地产供给弹性之间具有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要从土地供给源头入手,加强土地供给弹性管理。
- · 基于典型大中型城市住房需求弹性的非对称性分析 [方琳 徐升艳 苏巨国 赵成柏 张庆海]
本文依据全国 35 个大中型城市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的现状,基于面板数据聚类分析方法,将全体城市分成四大类,并以典型大中型城市 1994-2015 年数据为样本,采用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的边限协整检验方法,对居民收入、房价、政策导向和人口净流入的住房需求弹性进行了估计。研究结果显示,对应于不同供求市场结构的大中型城市,住房需求各弹性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既取决于各城市间的收入水平和人口净流入的差异,也取决于当地居民对房价的不同预期和政策导向的不对称性引导,而且仅靠政府的货币政策调控住房市场作用并不大,需要从提高收入水平和规划人口流动等方面进行多项调节才能保障住房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
- [生态与环境]
- · 西安市工业生态化水平测评研究 [刘淑茹 贺萍]
在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下,西安市的工业生态化转型已是刻不容缓。为明确其工业生态化发展现状与主要影响因素,将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对工业产值的弹性脱钩值作为动态指标,建立工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安市 2001—2015 年的工业生态化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工业烟粉尘去除率、工业企业利税总额、能源消耗情况与污染排放情况在主成分中有较大载荷,是影响工业生态化得分的主要因素 ;研究期内西安市的工业生态化主成分综合得分逐年上升,工业经济虽与资源消耗逐步实现脱钩,但并未与工业污染排放实现脱钩 ;进而在分析西安市工业生态化发展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健全补偿政策、建立生态导向的发展规划体系、推动区域工业生态化转型等方面提出促进西安市工业生态化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 · 京津冀地区城市新陈代谢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胡彪 程达]
以能值分析法作为账户统计工具,运用 S B M 模型指数对 2005-2014 年京津冀地区城市新陈代谢效率进行时空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 :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 S B M 模型对新陈代谢效率进行测算能够准确地反映城市新陈代谢效率的实际水平 ;2005-2014 年京津冀综合代谢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格局上由 2005 年的“低分散”转变为 2014 年的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高集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污染治理投资水平与新陈代谢效率呈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较低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城市化水平与新陈代谢效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则对新陈代谢效率有负向作用。
- [规划与设计]
- ·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动力机制优化 [李稷 张沛]
本文在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探讨公众参与的动力机制,寻求相关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支撑,意在研究公众的非理性思维,进一步了解人们参与的真实需求和动力,从而加强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笔者基于互联网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通过提出构建互联网 + 参与社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以行为经济学作为理论支持,保证公众更好的参与城市规划的工作过程中,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落实。
- · 基于规划诉求的城市绿色空间分类体系探讨 [叶林 曹坤梓 邢忠]
绿色空间是维持城市系统安全和健康的环境基石,国内规划实践中形成了多种与之相关的法定和非法定规划类型。分类体系是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基础,然而当前绿色空间规划缺乏统一的分类逻辑框架。通过理清规划诉求的关键问题,借鉴相关法规标准的分类经验,衔接现行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整合相关部门管理意图,笔者提出“双层多级分类体系”作为一种可行分类思路,以包融多功能复合价值、涵盖规划连续过程、整合多部门管理意图,并促进绿色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 · 北京四合院酒店时空分布规律及影 响机制研究 [张然 赵寰熹]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主题酒店以其个性化和特色化迅速占领市场,尤其是利用地方传统建筑、体现地方历史文化的主题酒店受到市场瞩目。本文以北京东西城四合院酒店为例,利用 A r c G I S 技术,从时间发展规律、空间分布特征及时空演替规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时空分布研究,同时选取南锣鼓巷和什刹海两个区域,分析其空间布局的影响机制,以期对主题酒店的时空研究有所裨益。
- [经济]
- · 多重转型下产业布局规划方法探索 [高喆 梅琳]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社会经济的多重转型,产业布局规划编制创新需求迫切。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产业布局规划创新的方向、实现逻辑及手段,指出“体现市场意志是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产业系统与城市系统的要素耦合是落实这一创新的有效手段”,并以武汉市为案例,在实践中对上述思路与方法予以细化落实。
- [城市管理]
- · 历史文化空间智慧治理框架的构建与应用 [何婧 周恺 周子乔]
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协同式的历史文化空间智慧治理框架,希望利用相关信息技术的智慧介入,更好地开展历史文化空间的信息数据共享管理、智能决策支持、在线监管、公众参与及可视化展示工作。框架运用多样的信息技术、融汇多种相关基础数据、耦合多方参与主体,推动智慧治理在历史文化空间保护工作中应用普及,进而推进规划编制数字技术与城市治理主体的变革。最后,文章通过示例系统的介绍,讨论了框架的技术实现路径,及其在当前规划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 · 浙江省强镇扩权改革中项目审批扩权的实施过程及评价 ——以嘉善县姚庄镇为例 [吴德刚 王德]
“强镇扩权”改革政策中受到关注较多的就是项目审批扩权,它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以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为例,在明确小城镇项目审批扩权与“强镇扩权”改革的对应关系基础上,从审批权限转移角度回顾了项目审批扩权在小城镇实施的过程,并对当前已经完成的扩权工作进行初步评价。
- · 国内外智慧城市评估研究述评 [王飞 邵磊]
在反思国内智慧城市评估研究困境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国外智慧城市评估研究的进展和成果,以此全面探讨智慧城市评估的内涵。智慧城市评估包含事后评估与事前评估两种基本类型。事后的绩效评估包含目标达成、项目效益和影响后果三个层次,而事前评估包含了为制定战略规划而开展的评估、针对战略规划开展的评估两种类型。同时对智慧城市评估的实施主体做了简要介绍。最后对智慧城市评估的完整环节、评估主题的选择、评估指标的选取进行了专门的讨论。
- [城镇化]
- · 城乡统筹背景下城乡风貌研究进展分析 [袁青 于婷婷 王翼飞]
2008 年,国家正式实施《城乡规划法》,标志着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时代的到来。在此背景下,城乡风貌作为直接反映城乡特有景观和风采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明晰城乡风貌研究方向和途径,本文辨析了“城乡风貌”的概念,梳理了 1980 年以来国内外城市风貌、乡村风貌和城乡风貌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的进展情况。研究旨在从不同视角综述国际风貌规划的动态,以此讨论城乡复合型风貌的研究前景,为城乡风貌统筹发展提供规划依据。
- · 资本的城市化:基于资本三级循环理论的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发展初探 [王有正 张京祥]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其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本文以资本三级循环理论为基础,首先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将我国城市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优先发展工业、开发区热房地产热及产业转型并对资本三级循环理论中国化进行简要分析。其次,在深入分析三个发展阶段的特征之后,认为在资本与特色政治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城市发展遭遇产能过剩、城市收缩、民众矛盾突出等危机,并对其进行解读。最后,本文提出简要应对策略,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借鉴。
- · 由镇升区的就地城镇化效应思辨 ——以马鞍山市博望镇为例 [孙洁 朱喜钢 郭紫雨]
文章以马鞍山市博望镇为例,阐述了由镇升区的概念及其可能产生的城镇化推动作用,辨析了升区后小城镇就地城镇化效应。认为 :由镇升区提升了博望镇的行政等级、管理主体和职能定位,使其自主管理权力与集聚资源能力得到强化。短期内本地产业经济、城镇建设及公共管理的升级明显,因而增强了农民就地转移意愿,加快了就地转移速度。然而,内外部因素变化导致区划调整效应渐弱,农民就地城镇化受到高房价等新的阻碍。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整体趋缓,需要更为科学理性地审视区划调整对小城镇的多重影响,并针对区划调整作用的时效性及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
- · 城镇空间扩展情景模拟与真实方案的比较研究 ——以福州海岸带地区为例 [樊海强 徐建刚 高抒 陈璐璐]
通过耦合神经网络(ANN)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城镇扩展模拟模型(AN N-M CR)。应用该模型模拟了福州海岸带 2020 年城镇扩展情景,并将模拟方案与真实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模拟方案的扩展弹性指数、生态服务价值损益指数、公共服务覆盖度(分别为1.02、5.4 万元 / h m2、0.76)均优于真实方案(分别为 1.54、8.9 万元 / h m2、0.72),而真实方案的土地开发成本指数(2.11 亿元 /km2)优于模拟方案(3.87 亿元 /km2)。这说明真实方案过度扩张仍是突出问题、重视经济成本而忽视生态成本、空间服务质量也有待提升。
- [交通]
- · 机场轨道交通系统配置研究 [陈斌 凌小静]
机场作为城市甚至区域的门户,其客流集散越来越受到重视,轨道交通作为快速、准点的交通方式,较为契合机场客流的集散需求,机场轨道交通系统配置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重点。在全面梳理国内机场轨道交通运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大型机场轨道交通配置成功案例剖析,总结机场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各项要素。
- · 重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研究 [申立银 陈洋 杜小云]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 16 年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资金投入的重点,如何充分发挥交通对西部经济的带动作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灰色关联模型,对重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展开研究。研究发现 :重庆航空运输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为显著,高速公路次之 ;桥梁、铁路的修建布局对重庆经济发展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但二者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稍弱于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 ;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远远低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