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规划]
- · 非确定性城市开发建设的规划应对——以江苏海门科技创业园区规划设计为例 [杨安]
本文分析了海门科技创业园开发建设的背景条件,提出园区的开发建设具非确定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海门科技创业园的规划设计思路,探讨结构性空间安排、动态土地利用控制、模式化微观空间引导等规划设计创意。
-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协调机制探讨 [殷鹏飞 鲁成树 费罗成 马志超]
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带来的问题,分析不协调的根源,探求两者之间协调的理论基础,从规划编制、基础数据、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寻求两者的协调对策。
- · 新城市主义规划理念与我国西部城市边缘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成都市城南正兴片区概念性规划为例 [何杰 黄程芬 闫亮 刘栋]
本文从目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出发,通过我国西部边缘城镇——成都市城南正兴片区规划案例分析,探讨新城市主义三方面:即城市边缘城镇住区空间结构形态、交通布局模式和环境体系三者之间的密切相互作用关系,力求寻找一种合理的城市边缘城镇发展模式去弥补中心城,形成新的腹地。既实现限制城市漫无止境的蔓延扩张,又在自身内城创造适合人居和谐发展的环境,最终达到城市边缘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 [城市交通]
- ·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后评价研究 [刘俊娟 王炜 程琳]
诸多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实施,使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得到迅速发展。从后评价的角度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进行研究是对公共交通规划理论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修编的依据和前提,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系统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后评价的理论意义、特点、机制等,建立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后评价体系,可清晰地反映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影响因素。基于可拓学建立的多指标多层次的复合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模型为项目规划后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研究思路。
- · 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探析 [胡敏]
通过对我国已建和在建的轨道交通线路的综合研究,对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进行总结与概括。着重从居住空间的转移、商业空间的变化两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的作用机理及其影响,进而从宏观上分析轨道交通在影响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对城市整体空间布局的作用
- [城市景观]
- · 城市废弃地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张金伟 常江]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影响城市形象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徐州市夏桥工业遗址公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行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废弃地现状的分析,得出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的必要性。依据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原则,提出场地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
- · 景观、生态、文化并重谈城市迎宾大道绿化规划设计——以登封市少林大道为例 [刘晨宇 李广慧]
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本理论框架,依托城市的山水形态,“借山引绿”,从景观、生态、文化的角度,构建道路整体绿化景观架构,创造整体流动的道路绿色空间景观秩序,构筑登封城市大环境的生态格局和景观环境。同时,将道路绿化作为绿色传媒,利用传统树种、地方植栽,并结合道路休闲功能,塑造道路特定的地域感,体现城市的人文、历史、生活。
- [城市研究]
- · 基于资源约束的上海都市产业发展思考 [郁文凯 杨金鹏]
上海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有限,电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主要靠外部供给,环境保护要求非常高的城市。通过对上海都市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上海都市产业在上海工业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资源约束下上海都市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 · 日照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城市发展的策略研究 [赵西君 吴殿廷 何燕 宋金平]
同赋沿海优势的50多个城市其发展差距巨大,同一省域内沿海城市也是如此。部分沿海城市虽具良好的港口、交通、环境等优势条件,发展却不远如相邻的内陆城市。本文以日照市为例,在深入挖掘其优势条件与滞后效应矛盾的基础上,剖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依据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 · 南充市中心区的转移与形成机制 [袁一丁 翟有龙]
南充市中心区发生了由鸡市口一带向模范街转移,进而再向以五星花园为市中心,连接人民中路、文化路等经济重心,结合涪江路、人民南路、模范街形成的经济商圈的转移。本文对其转移的形成机制从城市经济重心的转移、商业活动内容的变化、商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人们置业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规划的推动作用这几个方面做了探讨。
- · 新加坡、中国香港城市土地价值获取机制分析与经验借鉴 [张娟锋 贾生华]
在土地政府所有与土地公共租赁的制度背景下,新加坡和香港政府利用高效的税费征收系统和土地招标拍卖体系,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充足资金,并通过政府开支体系,将这些收入重新回报给社会。新加坡、香港土地价值获取的路径、机制及其重新分配过程为正在经历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中国大陆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