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建设中的治理问题(二)]
- · 政府项目与乡村善治 ——基于不同治理类型与效应的比较 [申明锐 张京祥]
中央高层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触发了各级政府项目在乡村领域的持续投放,之前深陷“中空”危机的乡村治理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简要回顾了海外经验中政府层面发起的乡村项目对乡村治理的促动,以南京市江宁区的三个典型乡村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类型特点进行了评述。文章认为,政府项目引发了一系列关乎乡村治理改善的“链式反应”,这一由政府先行推动、带动市场、农民参与的乡村运动,可以视作中国特色治理模式在乡村地域中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我们同时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合理界定乡村治理当中政府的干预边界是实践的当务之急。市场因素是这一过程更为根本的动力,乡村善治的达成更有赖于村民归属感与社群参与力的提高。
- · 城乡关系演进与治理策略的东亚经验及借鉴 [吴梦笛 陈晨 赵民]
作为快速城市化经济体,中国的城乡二元经济如何向一元经济融合是一个重要命题。中国地域广袤、发展条件迥异,需要实行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如果说“城乡统筹”是一个全国性的城乡发展导向,“城乡一体化”则是中国东部沿海及内陆特大城市市域城乡发展的现实命题。既有研究较关注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针对城乡二元结构走向一元结构的路径的讨论则相对不足。本文从城市化的阶段性特征与政策干预的视角,首先分析比较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东亚发达经济体的城乡关系演进的模式,然后基于东亚经验探讨中国特大城市市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治理策略。
- · 我国乡村社区营造的规划师等第三方主体的行为策略 ——以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陈庄为例 [杨槿 陈雯]
在各地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道路的背景下,各类旨在复兴乡村发展活力并以社区营造为核心的新“乡建”试验兴起。以江苏句容市茅山陈庄的社区营造过程为例,在剖析乡镇政府和村民对乡村改造态度和参与特征的基础上,探讨规划师等第三方主体的应对策略。研究发现,社区营造既面临着村民有强烈参与需求却缺乏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赋权”与支持的问题;又面临着村民在个体有利可图的参与过程中过度追求个体利益、出现不遵守参与规则等无序参与问题以及在乡村公共事务上参与不足两者并存的困境。因而,乡村社区营造既需要第三方(规划师)改变以往的技术精英的角色定位,通过信息赋权和教育赋权建立有效的社区参与工作机制,增强社区对于乡村建设过程的影响力,并构建起政府、村民和第三方主体三者协同配合的机制;更要求第三方赋予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责任,建立整合集成的工作机制,整合社区需求、协调与引导村民参与行为,并通过资源供给协助社区实现改进项目。尽管非政府组织的广泛介入可能代替政府的部分作用,乡村社区营造依旧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需要政府、社区村民与第三方力量形成协同效应。
- · 局部失序:乡村邻避冲突的治理困境 ——以中部某地胶筐厂为例 [贺辉文]
当前乡村环境冲突事件频发,邻避现象在乡村逐步显现,冲击着乡村的和谐和稳定。本文将邻避冲突的分析视野从城市扩展到乡村,以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乡村邻避冲突中各相关主体的行动及其效果。研究表明,由于乡村产权权益弱化、松散的乡村自组织容易崩解和乡村中权力与资本结合的优势地位,乡村邻避冲突治理出现了局部失序的现象。比较研究表明,解决乡村邻避冲突主要在于国家权力的常态化切入乡村,以及在此基础上村民稳固的自组织。
-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实证研究 ——以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为例 [高杨昕 殷洁]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以及对于农地整治的愿望三个方面详细调查了青龙社区居民对撤村并居政策实施的态度。从政府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施方案,总结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 · 成都市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及规划实践研究 [曾帆 邱建 蒋蓉]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全国各地均展开了美丽乡村规划的实践探索。国内外文献研究表明,乡村系统的复杂性要求适应于地域条件的规划模式及地方路径。成都市乡村规划建设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7)以及两次灾后重建(2008 年5·12 汶川和2013 年4·20 芦山)的政策革新中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地域文化等方面实践探索,提出了一种基于成都地区独有的内涵式发展的乡村规划建设模式和地方路径,即产村融合的规划模式及技术框架,包括规划集中选址、成片连线建设、“产村单元”构建、“小组生微”布局、建筑风貌塑造等,并在此实践基础上凝练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因素和理想路径。
- [规划与设计]
- · 基于空间句法的江南私家园林空间开合量化研究 [梁慧琳 张青萍]
中国古典园林在构建师法自然的山水意境时,因善用空间开合对比和衬托的造园手法而呈现出变化多端、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建于城市中,面积有限,但对空间开合布局及对比手法的运用最为淋漓尽致,空间效果以以少胜多取胜。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以苏州怡园、沧浪亭、留园等不同面积大小的江南私家园林为例,通过空间连接度和对比度等指标,量化其空间的开合变化和对比等布局特征,分析游人在主要游线上的空间开合体验感,并将量化研究的结果图示化、直观化。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突破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传统的主观分析、感性描述的研究方法,科学、理性地研究和分析江南私家园林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探求其无序随机、富于变化的空间开合表象下隐藏的理性规律和特点。
- · 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粤北古村落保护规划研究 ——以河源苏家围为例 [范红蕾]
从文化遗产保护视野看,古村落保护与利用中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是一项重要内容。粤北地区是客家古村落的主要领地之一,作为客家人几百年来的聚居地,也是其生生不息的“历史记忆”。苏家围便是粤北河源市客家文化集中体现的典型村落,它不仅具有客家传统文化的共性,还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府第式”的民居建筑群,具有丰富客家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重要功能和遗产价值。文章即以苏家围为例,在分析其历史和现状基础上,同时与国内外其他古村落对比,全面评估苏家围的遗产价值,包括它的完整性与原真性及突出的普遍价值,最后结合现状问题提出了保护规划建议。
- [生态与环境]
- · 城市密集地区生态廊道网络规划研究 ——以广州都会区为例 [吴婕 李晓晖 龙闹 萧敬豪]
城市密集地区的生态空间管控对于城市生态健康的维护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城市密集区经济与人口聚集、土地价值高,其生态用地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尤其尖锐。本研究以广州都会区为例,基于对城市热岛缓解、生态连接度提升、水系功能完善、道路绿带预控等多重目标构建生态廊道网络体系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管控与实施思路,以期为城市密集地区的生态空间规划控制提供参考。
- · 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乡村绿道网络构建策略研究 ——以宁海县胡陈乡绿道规划为例 [范勇 赵明远 赵兰勇]
快速城镇化使乡村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然而部分乡村地区的盲目城镇化造成了乡村自然生态、人文环境和社会结构的诸多问题。本文在对乡村绿道特征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乡村绿道网络建设协调乡村自然生态、文化资源、产业要素、游憩需求以及公共服务等因素的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并结合宁海县胡陈乡乡村绿道网络构建,对以“分层+ 叠加”为基本思路的乡村绿道网络规划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基础调研——要素解析——功能分解——合成优化——方案比选——修正深化”6 个步骤为基本规划框架的实践路径来构建乡村绿道网络,研究一套具有参考意义的乡村绿道规划模式。
- ·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生态停车场优化设计研究 [侯嘉琳 李俊奇 王文亮 刘超 任艳芝]
随着我国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停车场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效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转变传统停车场径流雨水以排为主的设计理念,在生态停车场建设中纳入低影响开发技术,合理布置及优化设计低影响开发设施,能够有效提高停车场自身的生态效益。
- · 当前美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规划方法和实践 [汪晓茜 孙智 黄越]
随着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充电设施建设未来几年将步入爆发式增长阶段,面大量广的充电设施建设必将会对城乡空间和环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尽早将其建设纳入空间规划和设计层面进行统筹考虑和系统研究已刻不容缓。作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产业大国,美国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研究上起步早,方法成熟,实践成果显著。本文系统梳理了美国主流基础充电设施的一些规划思路、方法、案例等,同时分析了其特殊充电设施——特斯拉汽车多层次适应性的充电布局体系及特色,以期对我国刚刚起步但势头强劲的充电设施空间规划研究和实践工作产生启迪。
- [土地与房地产]
- · 江浙沪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环境效率评价 ——基于三阶段DEA与Bootstrap-DEA方法 [吴振华 唐芹 王亚蓓]
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利用率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水平的关键性因素,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建设用地环境效率的提高,因此客观正确地对城市建设用地环境效率进行评价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三阶段DEA 与Bootstrap-DEA 方法,对江浙沪地区25 个城市在2002-2013 年间的城市建设用地环境效率、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特征进行分析。为了使现实评估精确可行,剥离了外部环境因素、随机误差、样本敏感性及生产前沿面完全效率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年环境效率受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被低估;D E A 有效和非有效城市在空间布局上呈“小集中—大分散(上集中,下分散)”的分异特征,江苏省环境效率发展不均衡态势相对明显;苏北、长三角、浙南地区都符合“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综合效率”的规律,且都呈现出“浙南> 长三角> 苏北”的格局;省内环境效率发展不平衡,呈现出“苏南>苏中> 苏北,浙中> 浙东> 浙西”的格局。
- ·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中国房地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刘康兵 韩佳琪]
文章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比分析中国2000-2010 年和美国2010 年的投入产出表以考察中国房地产业关联效应,并得到以下结论:目前中国房地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 投入结构不尽合理,更多地依赖物质性投入品的消耗,仍处于数量积累和扩张的粗放阶段;中国房地产业所提供产品和服务更多被第二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部门所消耗,而非直接面向消费者;中国房地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在各行业的影响力系数排名中基本处于垫底水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如其他行业,不能支撑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
- [城市发展战略]
- · 基于集对分析的长吉图城市人口增长与空间扩张协调性研究 [李晴宇 李月芬 解小雨]
我国系统协调性研究多以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构建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系统间的不确定性。而集对分析主要用于处理问题的不确定性,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集对分析对位于长吉图区域的长春、九台、吉林、蛟河、敦化、延吉、龙井、和龙、图们以及珲春等10 座城市的人口增长与空间扩张系统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2 年除龙井与和龙以外,其他城市均已达到基本协调状态,但有些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结构也未能满足人口集聚所需,并且所有城市的协调性都十分不稳定。从2006-2012 年数据来看,长春、吉林、延吉以及图们的系统协调性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 · 不同类型中小城市空间扩展特征研究 ——基于敦煌、金昌、张掖的分析 [何倡 陈晓键]
城市空间扩展除受城市自身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技术条件的影响外, 还受城市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大区域城镇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形成和发展的不同特点和规律。本文采用GIS 技术分别对河西走廊敦煌市、金昌市、张掖市三种职能类型差异显著的城市中心城区2004 年、2009 年、2014 年建设用地空间扩展情况进行分析,以年均扩展量、年均扩展速率来比较三个时间点和两个阶段城市空间扩展的强度变化,并采用“等扇分析法”对三个城市中心城区空间扩展的各向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各类城市空间扩展的用地结构特征,总结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效益和协调性两方面评析了不同类型典型城市空间扩展绩效。
- [经济]
- · 深圳市城中村商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宋海宏 李平]
深圳市城中村商业由市场自发形成,满足了村内甚至村外居民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是对市场的一个有效补充,市场发育所处的阶段不同,会呈现不同的特征,产生不同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特区内三个主要城区的多个城中村商业进行调研分析,在对城中村商业的形成与发展机制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其现阶段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 [其他]
- · 传统街道空间环境调查 ——以南京中山路为例 [徐萌萌 刘峰 赵和生]
街道承载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街道的营建是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街道环境品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人居环境品质。本文以南京市中山路街道为例,对其关于交通通行能力、人行道环境和节点环境的典型实例进行调查,分析人在街道中的行为及人对街道环境设施的应变。对各项实例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归纳典型问题并提出提升此类街道品质的一些建议。
- · 《新城市议程》:通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行动纲领 ——联合国住房与可持续城市发展大会(人居三)综述 [陈小坚]
联合国住房与可持续城市发展大会于2016 年10 月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召开,并通过了《新城市议程》。全球城市化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必要找到一条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新城市议程》是一个包容性的、注重行动的纲领,它旨在指导未来20 年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转型发展。它更加强调包容性和利益相关群体、私营部门、民间团体等社会各界的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