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争鸣]
- · 中国城市化研究的范式转型——基础方法论 [王红扬]
对中国城市化研究不能令人满意的进展进行了坦率的剖析,指出在认识论上,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城市化这样一个复杂系统性问题所对应的科学知识的属性,这导致现状研究基于本质上错误的方法论。正确的基础方法论包含不可分割的三个要点:基于猜想建构直面解决的系统性、综合性知识;通过结构把握研究的复杂系统性、实践意义和理论建构;基于对猜想的严格检验和结构引导下的累积性研究,实现可行的研究广度、深度的连续拓展和成果质量的连续提升。
- [特稿]
- · 规划课(十六) [齐康]
- [土地]
- ·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对城乡发展的影响 [黄贤金]
针对我国当前较为广泛开展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着重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集体土地租赁模式、资产置换模式、都市休闲农业模式以及跨区域地票模式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主要流转模式,分析了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对城乡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构建符合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体系。
- [发展战略]
- · 中国城市消费型转型研究 [赵宇 张京祥]
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型,外需拉动的作用逐渐弱化,扩大投资作为救急性政策难以持续,而消费作为拉动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三大引擎的作用日益显著。文章意在探索世界经济危机宏观背景下,城市消费型转型的特点及其良性循环的社会发展模式。本文运用过程分析法对城市在消费型转型过程中所遇到的产业空心化、经济软性化、社会极化加重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最后得出城市消费型转型将是当前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城市复兴与良性发展的有效政策的结论。
- · 城市发展趋势的哲学意蕴——从“人”的本质论中国城市发展动力 [马溯川]
城市的产生是历史产物,城市的发展也必然是有动力驱动的。掌握城市发展的动力,方能科学分析城市问题、开展城市管理、推动城市进步。从人性的四个特征,“以人为本”的讨论中国发展的动力特点。并根据城市主体“人”的种种需求,对中国城市的未来管理给出科学建议。
- [规划与设计]
- · 场所理论应用于城市空间设计研究探讨 [张中华 张沛 朱菁]
场所是一个充满经济社会文化意义的空间,是构成城市空间结构体系的微观认知单元。场所精神的回归是后现代建筑学、城市学、地理学以及社会学研究人本主义空间观的焦点与趋势。场所理论从人的行为认知角度来认识人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景观是一个被赋予多重行为(文化)意义的地理外观,场所的差异性彰显出人的场所感。场所理论在地域文化建筑与本土化城市设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以及城市景观环境认知与形态塑造等空间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试图从人本主义空间观——场所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从场所的行为文化认知规律切入,结合国外场所理论应用城市空间设计研究的价值取向及研究趋势,探讨场所理论架构下的城市空间设计的本质与方法论体系。从而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的微观原理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及其实践应用可能。
- · 都市港湾:多伦多堂河下游地段一次成功的景观城市主义实践 [杨锐]
加拿大多伦多堂河下游地段位于城市滨水区与堂河的交界处,原先处在城市的边缘地区,但是随着多伦多城市的不断扩张,大量移民人口的不断涌入,原先是工业码头的堂河下游地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如何运用景观城市主义理论来缓解困扰多年的闲置与发展的矛盾,将该地区建设成能协调好城市、堂河和安大略湖之间关系的绿色湖滨社区,是摆在多伦多滨水保护建设组织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对多伦多堂河下游地段2007年设计竞赛获奖方案“都市港湾”的介绍和解析,阐述了景观城市主义理论在快速发展背景下的适用性并总结出相应的规律,以期对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开发建设提供借鉴。
- · 城市物质空间结构中的面元素 [韩晓峰]
基于建筑师立场,对大尺度的城市物质空间的诠释和操作提出分类。主要提出镶嵌状的面、元素层叠形成的面、地块-街区-街道形成的面三种面元素。面元素与点元素和线元素的主要区别在于,城市中的面自身占据较大尺度的空间面积,而点和线元素则是局部的空间构成要素。结合具体案例深入解析三种面的诠释视角对设计操作的影响。在结论中点明了提出“点-线-面”诠释和操作城市物质空间的意义。
- · 分形与城市规划 [吴越 王冉然]
以分形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分形与混沌、全息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城市规划领域中区域规划、城市功能结构规划、城市生活空间形态的分形特征,提出了运用分形理论思考城市规划发展问题的新思路。
- [保护与更新]
- · 同质化背景下村镇特色空间保护——以赤岸为例 [刘奔腾 董卫]
首先从发展模式、空间结构和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分析了村镇空间同质化现象,并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造成同质化的原因。结合赤岸实践,提出面向发展的村镇空间保护理念,并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建筑设计三个层面制�实施策略。
- ·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老年住区模式研究——以南京门西地区为例 [袁亚琦]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也愈加重视.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难点在于保护历史环境和适应城市发展的双重要求。本文以南京门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门西地区条件的分析,对应老年住区的基本要求,着重从居民的生活角度出发,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老年住区模式进行探索。
- · 创意城市:老工业城市的再生之路——以淄博市东部化工区搬迁改造工程为例 [李顺成 胡畔]
创意城市是新兴起的城市学概念,它以城市文化作为切入点和基点,在此基础上寻求城市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这种新的城市发展观点对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期的老工业城市具有启发意义。本文以我国老工业城市淄博市东部化工区搬迁改造工程为例,探讨利用城市再生和创意城市的理念将旧城工业区改造成为文化创意园区的可能性,并对老工业城市的创意城市发展战略进行思考。
- [生态]
- ·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欧盟“生态城”建设 [陈浩]
在全球生态城市广泛实践的背景下,由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建设项目(ECOCITY project),选择了分别来自芬兰、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意大利和西班牙7个国家的7个地区进行“生态城”建设试点。本文希望通过引介该 “生态城”建设项目,从一个角度反映目前欧洲生态城市建设的趋势和侧重点,为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与研究提供借鉴。
- · 生态网络与生态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江苏常州嘉泽镇生态网络建设与都市农业发展策略 [黄耀志 陆志刚 李清宇]
生态网络是维护生态安全和景观格局的保�障,而三、四级生态网络覆盖区又是城镇、乡村以及耕作区重叠的地区,生态网络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突出。大城市范围圈内相当部分的小城镇,在市域空间分工中承担了生态斑块、维育生态环境的功能,经济发展、产业选择的空间不大,只有实现生态网络建设与生态化的经济发展相融合、一体化的发展才是最佳出路。江苏常武地区嘉泽镇为这种发展方式提供了经验。
- [防灾减灾]
- · 大型地下商业空间安全管理复杂性分析 [赵丽琴 陈宁 刘红]
通过对城市大型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的概述,从地下商业空间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地下商业空间的空间结构与布局、商业业态类型、客流结构、事故隐患以及现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复杂性,对地下商业空间安全管理的复杂性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