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更新规划与规划更新]
- · 对经营型城市更新的反思 [张京祥 易千枫 项志远]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地方政府热衷于经营型的城市更新,注重短期现实经济利益的获取,由此导致了大量的经济与社会问题。文章在分析了当前经营型城市更新导致的经济与社会负面效应后,指出必须建树更加综合的城市经营目标,实现城市经营与城市更新的良性结合与互动。
- · 城市更新中的利益冲突与规划协调 [任绍斌]
结合城市更新的类型和模式的划分,重点分析不同类型和模式城市更新中的利益主体构成、利益冲突形式以及利益冲突的焦点,认为城市更新中利益冲突的焦点集中在政府、开发商和产权人之间的规则性冲突、分配性冲突和交易性冲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更新中规划协调的公平性、全局性和伦理性立场,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协调策略。
- · 城市更新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定位及其影响 [吕晓蓓]
本文回顾了城市更新及城市更新规划概念的演变, 同时也通过梳理和比较国内各大城市的城市更新规划情况,总结了目前城市更新规划在中国规划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由于城市更新工作的特殊性,城市更新规划较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其他类型规划在规划理念和方法上都具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未来城市更新规划可能成为各大城市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重点,城市更新规划必将对其他类型规划和规划体系本身产生深刻影响,规划体系应该积极面对,并主动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另外也有必要通过规划体系的改革,将城市更新规划有效地纳入到制度化的规划管理平台中,使之能与法定规划有效对接,使之能更有效地指导城市更新工作。
- · 旧城更新规划导则编制技术: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视角 [杨俊宴 潘奕巍 史宜]
规划与设计导则是城市规划与设计成果法令化的形式,既是行为的先导,又是遵守的法则。本文针对旧城更新的规划类型特点,从土地集约利用的视角分析空间发展三类制约因子,提出各项控制要素,进而构建层次分明、便于操作的导则编制方法,有限的、理性的弹性控制城市旧城空间的发展,为旧城更新提供可读、可视的技术参照依据。
- [保护与更新]
- · 历史街区民居生态化保护策略研究 [姜妍]
历史街区民居建筑的保护是颇受关注的城市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对这一问题提供相关生态化的保护策略。文中首先对典型的三种民居保护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目前民居建筑保护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然后阐述生态化保护的概念,并说明这种保护方式的原则,最后提出了生态化保护的策略——功能再利用策略、技术普及策略、因“国”制宜策略以及相关保护政策的制定,并就每种策略列举相应实例,为历史街区民居的生态化保护提供参考。
- · 浅析历史街区更新型RBD与城市CBD的有机互动——以成都大慈寺历史街区更新规划为例 [宋捷]
提出了历史街区更新型游憩商业区(HDA-RBD)的概念,并以成都大慈寺历史街区更新规划为例,分析了历史街区更新型R B D 与城市CB D 发展的有机互动机制,以期寻求一条适合我国城市发展CBD 以及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可行之路。
- · 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以济南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钟行明]
芙蓉街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古老的传统商业街区,也是济南目前保存较多历史遗存和文化内涵、集中体现泉城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但近年来,该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着功能结构失衡,活力衰退的困境。为保护其特色风貌、复兴其活力,文章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居民的社会网络等方面对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复兴提出了建议。
- · 日本Acrade商店街对我国传统街区改造的启示 [何柯 齐康 王成康]
日本商店街的发展变化是日本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成功案例之一,它的产生发展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化,我国的骑楼以及檐廊与它有许多相似之处,文章通过剖析它从传统商店街一步步发展变化至今的过程,期望能为我国的传统街区改造带来一些启示。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 城市规划“公权力”与“公信力”价值取向之辩——NGOs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的规划启示 [郑晓伟]
研究了转型期我国城市规划“公权力”价值取向的发展困境,指出只有建立在“公权力”基础之上的“公信力”价值取向才是我国城市规划在行政领域内行使其权利和义务的根本。并以N G O s成功参与汶川抗震救灾事件为研究案例,通过对事件过程中N G O s 在参与程度、信息公开、互助合作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公信力”行动准则和目标机制的实证分析,在结合相关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规划“公信力”价值取向建设的问责机制模型,包括透明度、参与、评估、投诉与回应机制四个维度,从而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对政府公共政策体系中的城市规划提出的新要求提供制度化保障。
- · 城乡建设用地联动规划——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的必然与必须 [黄明华 陈默 张静雯]
长期以来,城镇化带来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加的“必然”与作为国家安全战略的耕地保护的“必须”成为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而城乡统筹下的城乡建设用地统筹则有可能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一种思路。本文提出的“城乡土地使用联动规划”是在综合考虑当前已有相关规划类型,在编制要求和方法存在差异的前提下,探索的一种既具有“城乡整体”的总体规划理念,又与当前规划编制体系相衔接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城市——乡村联动土地使用总体规划方法。文章试图以规划为平台落实城乡统筹、以联动方式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发展变化,为解决用地增长和耕地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必然”和“必须”的和谐统一。
- · 从废弃地到公园:多元视角的分析 [张健健]
世界范围的经济转型给当代城市留下了大量的废弃场地,包括废弃的工厂、垃圾场、军事基地、滨水区等。这些场地往往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对于城市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为此,许多西方城市都通过建造公园的方式对一些面积较大、受破坏较重的废弃地进行改造。文章从生态、社会、文化多元角度对国外有代表性的废弃地景观改造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期望给国内同类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 · 基于步行者视角的兰州市步行环境研究 [白永平 闪爱萍]
近年来,伴随着各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热潮,步行空间被挤占、步行环境恶化问题不断涌现。本文基于对兰州市四个区域520 位出行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城市步行环境存在问题及规划的必要性并提出部分建议,以期对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表明:①现代交通体系中,步行仍是居民的首要出行方式,出行时间与年龄影响出行方式的选择。②收入水平及出行目的决定步行者需求,影响着步行者对步行环境的满意度。③步行环境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④城市步行环境规划必须明确观念、原则、对象,抓落实,勤管理。
- [土地与房地产]
- · 居住与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及其引发的问题思考 [蔡军 陈飞 李彻丽格日]
本文对我国城市居住与工业用地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近20 年来我国城市居住与工业用地的面积比呈“倒V”型,曲线转折点为2001 年。用地出让制度改革、政绩考核及现有的税收体制导致地方政府2002 年之后的供地偏好转变,产生了低价、超量供应工业用地与高价、缩量供应居住用地的供地倾向,致使我国城市工业与居住用地供应出现结构性失衡。在对近10 年全国居住用地比例、商品住宅供求关系、商品住宅平均价格回归分析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从实证角度验证了居住用地比例下降(即居住用地供应不足)在房价过快上涨过程中所起到的基础性作用。最后,论文针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结构优化及居住用地供应保障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 · 西欧份地花园与美国社区花园的体系比较 [钱静]
一方面纳入地方规划和国家法律以形成保障其发展的政策框架,另一方面建立地方政府监管机构,同时与公共机构、私人团体和非营利组织密切协作以形成促进其发展的体制环境,是西欧份地花园长期稳定存在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美国,没有官方支持、组织松散的非营利组织筹集资金、争取土地的多样化渠道,以及在闲置土地再生、社区复兴自治等方面的努力同样值得参照。借鉴和比较西欧份地花园和美国社区花园体系体制内的稳定性与体制外的多样性,将其纳入城市开放空间体系,有利于引导和促进社区花园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实现其积极的社会环境意义。
- [城市化]
- · 基于农民进城意愿调查的城市化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嘉兴市为例 [甄延临 董玉良]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规律,加快推进城市化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手段。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以农民为主体,充分了解农民进城意愿,并按照城乡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有效的引导才是快速、有效、健康、持续的城市化形式。本文以嘉兴市为例,在对农民意愿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嘉兴市第二次农村普查资料,通过数据整理与深入研究,分析了嘉兴城市化目前遇到的问题与主要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