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智慧与城乡生态实践]
- · 魅力的巴斯德范式v s.盛行的玻尔范式 ——谁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中更具生态实践智慧的研究范式? [著者:象伟宁 翻译:王涛 汪辉]
20 年来的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简称 ES)研究的文献回溯表明,ES 研究一直以来存在以下问题 :ES 学者们很少致力于在实践中运用新的知识。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提出了舍恩 - 司托克斯模型,并以此模型来审视这一领域过往 ES 学者的研究立场,发现上述问题正是由于玻尔范式的盛行而引起。因此,对于 ES 学者们而言,想要突破眼下的研究现状,可以站在全新的研究立场上选择一个截然不同的研究角色——做巴斯德范式下的实践学者。巴斯德范式作为玻尔范式的替代性选项更具生态实践智慧,ES 学者完全可以效法麦克哈格这类实践学者展开研究,创造真正实用、能用、管用的新知识。
- · 巴斯德范式视角下的麦克哈格与福曼生态规划研究比较 [汪辉 王涛 陈春娣 象伟宁]
研究范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往往产生不同性质的研究成果。首先追溯了巴斯德范式的源起及其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其次,对巴斯德范式的麦克哈格生态规划研究与玻尔范式的福曼生态规划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者的著作──《设计结合自然》与《景观设计学和土地利用规划中的景观生态原理》中的案例研究成果,总结其对于生态规划实践的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最后,探讨了巴斯德范式下的生态规划研究策略,并指出风景园林与城乡规划的研究者应该效法麦克哈格,做一名实践学者,在巴斯德范式下开展具有生态实践智慧的规划实践研究。
- · 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变迁:适应性智慧及启示 [颜文涛 贵体进 赵敏华 邹锦]
河流水系是影响城市形态发育演变的重要因素。以成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比较法,探讨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特征。研究表明,成都城市形态与河流水系的关系经历了二江珥城、二江抱城、二江环于城中的两次转变 ;从水系格局和自然过程的适应性、水系功能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形态功能与水系格局的适应性等方面,剖析成都城水关系的适应性智慧 ;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功能维度三个方面,提出对当代生态城市实践的若干启示。
- · 中国北方传统村落的古代生态实践智慧及其当代启示 [赵宏宇 解文龙 卢端芳 杨波]
传统村落是我国仅存不多的古代生态实践智慧的鲜活载体,其中所蕴含的朴素而可持续的生态智慧哲学观对我国现代城市规划领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本文在对我国黄土高原、黄淮海、东北、甘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 40 余个传统村落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三个思考:为什么从北方传统村落视角思考中国古代生态实践智慧?我国北方传统村落中生态实践智慧的核心特点是什么?应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其进行挖掘和研究?并最终提出三个关键启示 :中国古代生态智慧的挖掘应重点关注传统村落 ;中国古代城乡营建中可持续思想的核心是“低维护成本”;中国传统村落的生态实践智慧是实现从文化自信到文化输出的关键。
- · 规划顺应复杂:探讨面对非理性挑战的智慧规划途径 [象伟宁]
本文原为译著的中文书序,因其内容相关,经译著作者和出版社同意,收录在本专题中。在文中,作者通过对英文原著第一作者英尼斯学术生涯的介绍和学术思想的评述,就几个与国内规划学界和业界开始关注的“理性规划”相关的问题做了初步的阐发 :在面对几乎是无所不在的非理性问题挑战的城乡规划过程中,为什么规划者的实践以科学理性为唯一依据是不够的而需要其他理性的补充与支持?什么是协作理性?为什么协作理性可以被看作是对科学理性的一个发展和完善?规划学者应该以怎样的范式和角色定位从事研究以产生不仅在实践中有用(实用)而且在学术上有价值的成果?作者还以英尼斯的成长历程说明了在探讨应对非理性挑战的理性规划途径的过程中,规划者和学者追求理想、崇尚智慧和转识成智的重要性。
- [城市发展战略]
- · 我国城市蔓延的成因与机理研究述评 [陈吉煜 刘勇]
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将我国城市蔓延的成因归纳为市场因素和政府因素两方面,市场因素方面分析了市场经济因素和社会变迁因素的影响,政府因素方面总结了地方政府行为和土地制度缺陷对我国城市蔓延的作用机理。文献梳理发现,我国城市蔓延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地方政府行为和土地制度缺陷是我国城市蔓延的重要成因,在后续研究中,可根据我国制度背景深层次剖析城市蔓延的形成机理。
- · 城市收缩多维度、多尺度量化识别及成因研究 ——以转型期中国东北地区为例 [刘风豹 朱喜钢 陈蛟 孙洁 林晓]
城市收缩现象正出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地。国内以往的研究多聚焦于增长主义下的城镇化研究,而城市收缩相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以转型期中国东北地区为例开展城市收缩典型地区研究。首先,基于人口、DMSP/OLS 夜间灯光数据等多维度,从地级、县级等多尺度,采用 ArcGIS、数理统计等方法量化识别收缩现象,发现东北地区收缩呈现全域性、非均衡性、发展悖论性和假性收缩等特征。然后,结合转型期社会背景,从人口、经济、体制等的全域性衰退,地理环境及气候的局限性,“增长主义”政府及规划倾向和频繁的行政区划调整四个方面论述本地区收缩及其特征的具体成因。最后,展望未来应强化城市收缩的量化识别科学方法和本土化、城市规划转型、收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 [经济]
- · 基于产出的工业用地要素价格偏离研究 [李晓亮 朱道林 陈庚 徐思超]
在实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工业用地价格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嘉兴市调研企业为微观研究单元,基于工业企业的产出数据构建生产函数,并对计算所得的工业用地均衡价格与工业用地要素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不同地区工业用地一、二级市场下的工业用地要素价格均负向偏离基于产出关系的工业用地均衡价格,其中二级市场下的要素价格偏离度更小 ;对于招商引资强度较大的地区,工业用地要素价格负向偏离的程度越大。因此,应在兼顾工业用地资产保值增值与土地利用综合收益的基础上施行工业用地价格差别化管理,切忌盲目提高工业地价。
- · 全域旅游视角下上海“商旅文”发展现状、特征与模式转型 [张媛 楼嘉军]
“商旅文”是一种城市产业发展理念和模式,意在打破资源利用的界限,实现城市商业、旅游和文化的共同发展。本文首先梳理了上海商旅文的历史发展阶段,总结其发展特点;进而以“全域旅游”视野进行分析,指出上海“商旅文”的发展需从资源观、产品观、市场观和产业观四个方面进行调整,从而构建商旅文发展全维度升级,全品牌建设,全文化营销,全市场协调的全域模式。
- [历史保护与更新]
-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利益网络治理研究 ——以北京南锣鼓巷街区为例 [时少华]
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治理是制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出发,在利益相关者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网络数据收集,从网络密度、关联性、互惠性、等级性、传递性以及中介性展开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凝聚性看,要疏解当地政府机构以及压力集团两个利益集团内部的派系林立问题 ;二从关联性看,加强当地政府机构与社区之间的有效关联 ;三从互惠性以及传递性看,加强企业内部、社区和压力集团之间的利益互惠关联,建立利益集团内部和集团之间的利益互赖与合作交流机制 ;四从等级性看,增加 NGO 保护组织和行业协会、媒体和专家在街区保护中的话语权与决策权 ;五从代理性看,要重点培养企业和社区利益集团的协调人、守门人和代理人角色。
- · “地方性”与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再利用 ——以美国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国家历史公园为 例 [丁新军]
随着我国城市更新速度加快,保护市区重要工业遗存成为重要现实课题。发展旅游业,改造为开放式主题公园、城市历史公园等成为适应性再利用重要手段之一。传统文化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学“地方性”理念,对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再利用具有借鉴价值。本文基于传统文化地理学和新文化地理理学理论,探索性构建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再利用概念性理论框架,并结合美国美国马萨诸塞州洛厄尔国家历史公园实践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工业遗产旅游再利用应兼顾文化的空间研究和空间的文化化研究,在促进“地方感”形成的同时,强化“地方认同”,立足遗产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突出标志性构筑物、宏观可视性、情境化再现、形象意义认同和变化关系考量等视角介入,加强原有场所价值,凝聚“地方性”认同感,实现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 · 发生学视角下运河古村的空间解析及保护策略 ——以浙东运河段半浦古村为例 [许广通 何依 殷楠 孙亮]
文章以运河古村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类村落空间构成与演化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当前保护规划呈现的当前化、表象化与零散化问题,借鉴发生学研究方法,将运河古村历史环境视为动态建构的过程,从宗族社会与运河经济入手,对古村空间进行“还原”与“叠合”,厘清村落演化的时间脉络与空间拓展过程,揭示两大作用的具体表现,从而充分认识运河古村的价值特色,探索具有针对性的运河古村空间精准保护策略。
- [城镇化]
- · 县域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探究 ——以江阴为例 [徐静 谷人旭 王春萌 许树辉]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探索,而非城镇化的工业化却导致我国工业发展遍地开花。本文对多次蝉联百强县榜首的江阴市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协调性进行测度。结果显示 :自 2001年以来江阴市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不断提升,且长期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自从2010 年进入优质协调阶段以后,先前优势并不明显,说明高水平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未必带来高阶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协调性。江阴市新桥镇的成功转型表明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镇域尺度的产镇融合,为县域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推进探索方向,也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产业园区、产业小镇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 · 城市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长沙市的调查数据 [王腊芳 朱丹]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视角,采用综合指标法构建了一个包含 15个二级指标和 30 个三级指标的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 2014 年农民工课题组的问卷调查数据对长沙市农民工市民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影响长沙市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 :长沙市农民工总体市民化水平已达 46.9% 的“半”市民化状态,虽然心理认同市民化程度已接近 50%,而经济生活市民化程度已高达 66.5%,但他们的政治参与市民化程度、社会关系市民化程度和居住条件市民化程度都偏低。农民工的城市居住时间、职业培训情况、劳动合同的签订情况以及工资收入状况对其市民化程度有显著影响 ;而性别、年龄、婚姻情况、受教育程度及户口所在地对市民化水平影响不显著。
- [生态与环境]
- · 基于生态空间可占用性评价的徐州城市开发边界划定研究 [朱文龙 徐晨旭 舒帮荣 丁自立]
城市开发边界是抑制城市蔓延,引导城市空间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现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研究关注热点,从城市开发边界的起源到我国的引入与实践都有大量的研究。为了丰富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研究,同时探索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划定方法,本文以徐州市区为研究区域,进行生态适宜性、生态重要性和生态脆弱性分析,通过生态空间可占用性评价模型,对徐州市区的城市开发边界进行划定,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期望能够对其他类似城市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提供一些参考。
-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城市景观色彩研究现状与前景 [范榕 吴寒玉 赵锴铮]
借助 CNKI、万方、维普和 Elsevier Science Direct 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 30 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城市景观色彩要素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国内外年度文献数量呈不断增长的态势,且研究重点逐步聚焦到城市景观色彩感受分析和评价上,而不仅是色彩本身,其中街道景观色彩研究广受关注。通过构建总量数据库,发现城市景观色彩要素研究涉及多个学科,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前期研究成果较少后期增长较快,核心期刊变化趋势和国内外年发表情况一致。借助高科技手段和相关实验设备是未来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为国内城市景观色彩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 居民对公租房社区人居环境感知与居住意愿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 [刘晓君 张丽]
站在居民对人居环境需求感知的视角,从配套设施环境、住房条件、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4 个维度构建“公租房社区人居环境满意度与居住意愿”结构方程模型,利用西安市实地调研数据,探寻各变量对人居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和居住意愿的关系。研究显示,配套设施环境、住房条件直接正向影响人居环境满意度,人文社会环境间接影响人居环境满意度,人居环境满意度对居住意愿具有显著正影响。文章最后提出提高房屋的质量与功能性、加强配套设施的有效供给以及搭建社区人文交流的平台等提升公租房社区人居环境的政策建议。
- · 城市棕地污染遥感监测与快速识别途径进展 [傅煜 张浪]
城市棕地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其中重金属、烃类有机物是其最主要的污染源,快速准确地对污染棕地进行准确识别、实地定位、动态监测以及定量分析是开展大尺度棕地修复必不可少的前期工作。遥感技术凭借其大面积、多时相、无破坏性、时间成本低等优势成为开展大尺度城市棕地污染监测的首要选择。本文介绍了遥感光谱技术在土壤污染定性探测及定量反演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分别阐述了土壤污染物与裸土光谱、异常植被光谱的特征响应依据,以及不同数据平台下高光谱遥感在土壤污染快速识别及定量化中的应用,展望了利用遥感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城市棕地污染状况的可能性。利用遥感技术评估城市棕地污染类型、分布和影响程度将成为区域尺度城市棕地污染监测与快速识别的必然趋势,为绘制大尺度棕地污染“人体健康图”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