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道规划与管理]
- · 绿道规划理论实践及其在我国城市规划整合中的对策研究 [金云峰 周聪惠]
近年来绿道规划设计在我国开始兴起,本文首先以研究范围和关注点为两条脉络,回顾了绿道规划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其关注点的演变。接下来阐述了我国当前绿道规划的总体背景和发展现状,并选取了最为典型的广东区域层面珠江三角洲地区绿道网规划和市区层面的佛山市绿道网规划为例来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道理论在我国应用实践所要面临的挑战,以及我国当前城乡规划当中的绿道规划设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城市特性差异性对于绿道发展的挑战,如何将绿道规划良好地整合到我国当前的城乡规划体系当中,以及绿道当中的用地来源、组成与控制、绿道平衡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和问题。本文针对我国的国情并借鉴其它国家和城市的规划经验,来探讨应对以上问题和挑战的对策。
- · 构建与法定规划体系相衔接的绿道规划体系 [朱江 尹向东 周健]
文章结合珠三角地区绿道规划建设的实践,通过理清各层级绿道规划与法定规划之间的关系和构建与法定规划体系相衔接的绿道规划体系,将绿道规划融入相应的法定规划体系中,使绿道建设变成城市日常建设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保障绿道规划建设长期推进的目的。
- · 绿道旅游功能开发与运营管理初探 [焦建春]
国内众多省市越来越重视绿道的规划建设,如何对在建和已建成的绿道进行旅游功能开发和运营管理维护,已经急迫地摆在眼前。本文以国内绿道的特点和类型为基础,尝试对上述问题作初步的分析与探讨,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与思考。
- [规划与设计]
- · 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的价值、困境及对策研究 [宋立新 周春山 欧阳理]
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对于城市边缘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促进城乡融合、控制城市空间蔓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国内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公共物品开发管理及空间配置不均衡、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城乡规划对非建设用地管理的缺失等,带来了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不断被侵蚀、或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及设施建设和保护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公共开放空间用地产权的公共属性、建立社区为主体的公共空间建设模式、加强对城市边缘区非建设用地管理等。
- · 新时期杭州市区人口空间特征研究及规划对策 [公理 应联行]
2000 年前后杭州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配置空间资源。随后“一主三副六组团”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思路的提出,则实质上暗含通过多中心空间结构引导老城人口疏解以及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区划调整后近10 年来的人口统计数据,对新时期杭州市区的人口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并从市区和主城两个层面对杭州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据此提出引导杭州市区人口空间合理分布的规划对策与建议。
- · 香港购物中心设计多样性研究 [陆原]
购物中心是当代城市公共聚集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购物中心的设计应体现多样性。香港购物中心,通过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彰显城市空间特色、体现城市建筑文化,其多样性设计手法纯熟而有效值得中国大陆借鉴。
- [公共设施]
- · 低碳时代中国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初探 [汪晓茜 钱锋]
随着中国低碳经济模式的推进,节能和减排是今后汽车发展的主导方向,电动汽车是解决这两个技术难点的最佳途径。但目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成项目很少,此类研究更是空白,而我国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和面大量广的充电设施的建设需求,必将会对城乡环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在此背景下,论文初步探讨了我国当前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空间规划和土建设计研究的意义、内容和要点,提出尽早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空间规划和设计层面进行统筹考虑和系统研究已刻不容缓。
- [城市更新]
- · 上海近郊老镇改造模式的初步探讨——以宝山区为例 [荣耀 姚存卓]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提速明显,近郊老镇改造已迫在眉睫。通过对台湾、香港地区、深圳市案例研究以及本地化的实践经验,拟提出供老镇改造参考的工作思路。
- · 城中村改造的政策及实施评价研究——以广州为例 [廖远涛 代欣召]
城中村形成、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过程,是一种“城—乡”相互融合的渐进式演进过程。文章以回顾的视角,分析了广州城中村形成、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重新审视广州城中村的演进历程及基本类型,以此作为理解城中村改造政策的基础;之后,系统梳理了广州城中村改造政策,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最后,对城中村改造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 城中村改造开发模式对比研究 [陈清鋆]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镇化、社会转型时期特有的二元体制下出现的空间地域实体,城中村的存在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但同时在流动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中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城中村改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从城中村改造中直接涉及的四个利益群体入手,通过不同的组合及关系对比,分析各种已有的改造模式优劣、特点及可行性,以期对将要进行大量城中村开发改造的城市起到一定借鉴、启示作用。
- [土地与房地产]
- · 政府主导走向多方参与:日韩国土规划的新动向 [魏筱 刘云中]
日本和韩国一直非常重视国土规划,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两国的国土开发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当今全球化和东亚经济急速发展的背景下,两国都适时调整本国的国土规划以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形势。本文首先总结了两国历次国土规划的特点和经验,并结合他们国土规划的新动向,得出对我国的启示:国土规划应重视国际化,充分发挥城市群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中央适当向地方分权以提高效率,以及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 · 城镇建设用地投入非协调性及其规划思考 [孙平军 丁四保 冯章献]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位处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现实背景,使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据此本文从非协调性的视角构建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合理性、效益性分析的理论框架——认为“发展”与“吃饭”问题、“人口—经济—空间”城镇化的时空一致性及制度安排的合理性问题是其研究的主要内容;自然资源条件、城镇人口、G D P、地方财政税收、产业就业非农化及社会非农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区位商和关联系数是其可行的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出对城市规模、城镇化质量及制度安排的规划思考。
- · 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新思路——“五年租制” [林忆南 侯湖平 马昌忠 邱滋璐]
1988 年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建立对于我国土地市场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耕地流失等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建立在物权基础上的土地使用长约租赁制——“五年租制”,是通过各城市组建国有土地租赁公司,由其代替政府向国有土地使用者每五年收取一次租金,其对象为国有土地使用权期满需要续期或新开发的适于出让用于经营用途的国有土地(不包括商品住宅用地)。本文从4 个方面论证实行“土地使用权长约租赁制”的必要性,提出了“五年租制”的内涵、实行的框架及租金征收标准,并提出其实施的保障措施和建议,对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有偿制度及发展我国土地市场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 · 商品住房市场土地供给政策调控的传导机制分析 [唐旭君 姚玲珍]
土地供给政策在中央及各城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文件中频繁出现,表明了其在住房市场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各土地供给政策工具将如何影响商品住房市场进行研究,希望对土地供给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文章主要通过供求均衡模型分析各土地供给政策对住房市场的作用。并得出如下结论:各土地供给政策通过影响土地市场各环节和住房市场供给弹性对商品住房市场产生影响,其影响渠道较为复杂,但主要土地供给政策工具通过各种渠道影响住房市场的方向是可以判断的。土地供应数量通过住房供给数量、土地价格水平及住房供给预期三种渠道影响住房市场,且同时从三种渠道对房价产生负向作用;我国2002 ~ 2004 年进行的土地出让方式改革则通过住房供给数量、土地价格水平和住房供给价格弹性影响住房市场,且三种渠道都会助推房价的上涨。
- · 新加坡组屋规划设计演变及启示 [陆圆圆 李朝阳 廖金元]
居住是城市的基本职能,住宅建设水平直接体现着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新加坡组屋以居者有其屋著称,50 年来,已从单纯解决房荒问题演变为提高住宅品质问题,并提升为国家精神内涵的载体。通过解析组屋规划、设计、建设的发展过程,针对我国城市住宅的发展现状和居民需求的发展趋势,从社会人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探讨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有益启示,以期为我国城市住房,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的新一轮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 [发展战略]
- · 嘉兴市中心城市首位度提升研究 [瞿嗣澄 李忠国]
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嘉兴中心城市首位度进行分析,以提出首位度提升的策略,引导嘉兴走出“强县弱市”的发展模式,遵循网络型城市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发展思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区域联动为途径,促使嘉兴成为长三角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 区域协调视角下澳门城市发展的空间响应 [滕熙 岳晓琴 黄雯 李爱城]
在城市发展中如何实现城市与区域的协调是新时期城市发展规划中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文章从区域协调基础理论和内涵出发,对区域协调视角下的规划编制思路进行了探讨,并结合澳门实际,从城市的角色定位、空间结构、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等方面出发,对城市空间对于区域协调的具体响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而为城市发展中区域协调问题的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