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稿]
- · “后”时代的城市与城市规划:认识与思考 [崔功豪]
- [邻避设施规划建设研究]
- · 基于多主体包容性的邻避效应全过程风险规避研究 [张飞 张翔 徐建刚]
邻避效应是城市设施各种负外部效应的总称,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重大风险,邻避效应的缓解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根据设施的影响范围、服务范围及城市全域提出基于空间区划的利益群体划分,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而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将城市设施划分为规划选址、建设、运营和废弃四个阶段,运用包容性的理念,提出各阶段邻避效应风险规避的方法途径和技术手段。
- · 由邻避公用设施扰民反思规划编制体系的改进对策 [钟勇 欧阳丽 郑卫 包存宽]
针对当前国内邻避公用设施落地难、最终实际选址结果与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成果中邻避公用设施规划布局毫无关联的状况,结合若干案例剖析了规划编制决策体系自身缺陷,提出了改进对策,包括:邻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启动、采取互动编制模式;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影响半径大的邻避公用设施及早开展全面的选址论证工作;对邻避公用设施周边防护距离的规划控制,周边用地布局考虑环境兼容性和社会风险,并对开发强度进行控制;在规划实施评估或规划环评跟踪评价中制定邻避公用设施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
- ·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公共决策和公民参与的新挑战及对策研究——以启东7.28王子造纸厂排污事件为例 [李敏]
南通市和宁波市都是在全国最早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实践的典型城市,却在同一年爆发了影响全国的环境维权群体性事件。由此,有关政府大型工程的公共决策所引发的市民群体性维权事件,越来越引起各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为了预防和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创新政府公共决策和公民参与的要求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江苏南通启东王子造纸厂排污事件,来诊断同类事件的灾源,并以小见大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 · 公众参与规划环评、源头化解社会矛盾 [包存宽]
围绕“通过公众参与规划环评化解社会矛盾”这一主题,包括什么是邻避设施和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起源)、为什么需要公众参与(公众参与的意义与理论基础)和如何在规划环评中开展公众参与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规划环评是各相关方沟通、交流、协商以达到价值共识的过程,通过公众参与规划环评,让公众对与规划相关的环境影响、环境问题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是取得公众尤其是受到不良环境影响的公众理解、支持的重要手段,也是从源头预防、化解可能因规划实施导致的不良环境影响及其进一步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的有效途径。
- · 大型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邻避冲突规避研究——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 [陈玉兴]
在城市建设日益加快的发展情形下,如何降低邻避公共设施建设所带来的邻避冲突,关乎政府威信、企业效益、公众利益各方面。本文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及运营管理所引起的各种邻避冲突,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策略,为建构科学发展的全新局面奠定基石。
- [规划与设计]
- ·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生长特征分析 [张雪原 翟国方]
山地城市由于其周围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其空间生长比之平原城市,具有较大不同,往往呈渐进式和跳跃式两种方式交替拓展。通过聚焦城市边界,并以此来构建城市模型,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山地城市形态生长的内在机理。山地城市在其生长过程中具有跨越生长、循环生长的特征,并且要经历两次大的跨越,历经三个阶段。据此,山地城市形态生长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手段来调节城市边界力量的平衡,进行有效引导,以促进其健康生长。
- · 长春市用地蔓延发展态势与调控路径研究 [孙平军 何为]
经济核心区中心城市作为经济增长和人口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呈现出明显的用地蔓延、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据此,选取长吉一体化经济核心区的中心城市——长春市为代表,进行区域层面的用地蔓延效应、蔓延态势及其蔓延调控路径的研究,以期实现我国城市蔓延研究的区域化,并为长春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长春市用地蔓延中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且蔓延态势将加剧,据此,从区际分工、职能转变、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等层面提出调控对策。
- · 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变迁视角下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析-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林柄全 王仲智 宋潇君 张洵 岳秋丽]
采用城镇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和金字塔模型分析宿迁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发现“市带县”体制下“中心城区—县城”规模结构趋于分散,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特征。市域城镇规模分布存在集中的特征,但总体水平偏低,同时市区和各县的城镇规模结构及演化呈现差异性。进而分析了“省管县”体制对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预期影响,进而基于体制变迁的背景分别从市区、县、镇不同角度对宿迁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提出优化建议。
- · 福州市传统中轴线的空间特征解析及更新策略 [祁丽艳 刘克刚]
本文以福州传统中轴线为研究对象,详细解析了其功能结构特征、空间特色及其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等。在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转移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规划定位和更新策略,以及规划思路。
- · 基于多因子评价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大尺度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高源]
伴随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地理信息系统成为解决大尺度城市设计项目在技术层面操作的重要回应。通过近十年相关应用的梳理,论文提出在多因子评价的视角,进行多元化与动态化的尝试,其发展趋势包括:因子建构方面形成覆盖经济、生态、社会三种类别的共性特征;因子量化中坚持设置权重的思路;系统运算方面,基于传统GIS 静态单一的处理模式。
- · 旋转的吉祥——郎木寺镇中心区规划与设计 [李巍 李得发 常晓舟]
本文在遵从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从民族精神哲学的视角对郎木寺镇中心区的功能、街巷、建筑、景观做了有关研究,通过对建筑与环境的规划设计起到继承和发展当地历史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力求探索一个和谐的具有民族特色景观的城镇街巷空间。
- [区域]
- · 同城化地区的跨界管治研究——以广州-佛山同城化地区为例 [吴蕊彤 李郇]
随着我国区域化战略的全面启动,各类同城化现象不断涌现,并成为我国区域协调的一种新模式。由于同城化并不是简单的城市合并, 而是要让要素和资源在城市间自由流动及进行优化配置,因此同城化的核心问题是跨界的城市管治。本文引介西方国家的跨界管治理论,以广佛同城化地区为例探讨了中国同城化跨界地区的管治建构模式和特点,以及其与欧洲跨境区域管治的异同,期望能为我国其他区域化地区跨界合作的建立提供启示。
- [生态与环境]
- · 我国资源型城市“高碳锁定”的内在机制及解锁路径——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 [张庆彩 阮文玲]
从“高碳锁定”效应在资源型城市中的表现及其影响切入,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从技术层面、产业层面、制度层面及其综合层面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高碳锁定”的内在机制,进而结合淮北实际,探讨了资源型城市“高碳锁定”的解锁路径与策略。
- · 城市家庭碳排放的影响模式及对低碳居住社区规划设计的启示——以广州为例 [江海燕 肖荣波 吴婕]
城市居住社区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尺度的碳减排研究对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广州33 个小区2045 个家庭的调查数据定量研究城市家庭碳排放的影响模式,结果表明:(1)家庭碳排放结构为能源:物质:交通近似于6:2:2;(2)住房面积、家庭人口数、区位、小区规模(容积率)、空调功率、小汽车数是各项碳排放量的最主要影响因子;(3)除了家庭平均年龄、房屋朝向、空调设置温度与碳排放量呈负相关之外,其他因子均呈正相关。期望通过规划设计手段,改进直接可控变量、引导间接可控变量,综合城市规划和管理多种手段、多个尺度的合力,塑造低碳社区。
- · 意大利费拉拉市实施生态预算的经验借鉴 [郝韦霞]
从目标实现的角度探讨了意大利费拉拉市生态预算流程中的费用- 效益分析、指标账目和年度平衡表的作用。我国城市环境管理中尚存在环境目标的制定缺乏可靠依据,并与政绩考核脱离的问题。通过借鉴费拉拉市的生态预算实施经验,提出设定清晰的环境管理目标,以及用实物量指标表征的费用- 效益分析来评价政府绩效的框架。
- · 重低碳园林技术 容外延学科内涵——从第十三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会看行业发展趋势 [么贵鹏 夏韬]
在第13 届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交流研讨会中,与会代表交流了风景园林专业的最新实践和专题研究,体现了以“低碳园林”和“地域创新”为导向的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对具有代表性交流项目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得到相关的启示,并对有待解决的新问题进行展望和思考。
- [城市发展战略]
- · 城市形象塑造的概念、尝试、问题及对策——以宁波为例 [朱占峰 王发曾 赵永杰 张晓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形象塑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首先对城市形象塑造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然后以宁波为例,理性总结了城市形象塑造的尝试,深入分析了城市形象塑造中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城市形象塑造的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