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化]
- · 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四个主题 [约翰·弗里德曼 / 翻译:汤茂林]
- · 略论中国的现代化与城市化 [胡序威]
分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历史演进过程,阐明城市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重视城市自身的现代化,为此对城市现代化的内涵、衡量指标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我国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也应该是同时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的过程。
- [城市公共建设]
- · 公共建设投资计划评估的重要性——以台湾政府的错误建设为戒 [李常生 董卫]
20余年前,台湾的经济快速起飞,因此政府投资兴建了许多公共建设,由于在事前没有做可行性评估,因此很多公共建设在完成后,无法有效使用,甚至荒废闲置。本研究尝试将企业经管中投资计划评估的理念,导入到政府推动公共建设的决策过程,期望未来政府在推动公共建设时,得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
- [区域发展]
- · 苏南地区建设国际货运机场的必要性研究 [唐德才 徐斌 杜凯]
本文立足于苏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分析了当前苏南地区面临的航空货运瓶颈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外机场建设的经验,着重论述了苏南地区建设国际货运机场的必要性。
- [城市研究]
- · 关于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的思考 [李宪坡 袁开国]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这是国家在宏观调控区域发展格局中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政策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目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一种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考验,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本文就主体功能区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希望有助于对本课题的研究。
- · 中国城市新型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侯峻 胡俊成 季斌]
从现代城市新型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内涵和特点出发,分析回顾了相应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资源环境保护能力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量模型,最后对我国30个样本城市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并从发展规划、产业集群和融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 [校园规划设计]
- · 大学校园文化培育与展示——以宁波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为例 [徐进 张金荃]
本文以宁波大学校园规划为例,阐述了大学校园空间对新建大学校园文化培育的重要作用,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校园规划设计为培育校园文化应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如历史的传承、功能复合化和有机化相联系、有机开放型的交往空间等。
- · 传承历史 和谐创新——解读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大门建筑方案设计 [朱巍]
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大门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着力于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寻求创新,使大门成为校园入口的标志,从而对和谐校园环境的创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 [古城保护]
- · 把根留住——西安西羊市街保护规划与实践 [蔡辉 余侃华 井晓鹏]
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是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西羊市历史街区保护实践,深入分析研究街区的文化脉络、街巷空间、建筑特色,将各构成要素在街区这个系统中进行整合。探讨使城市的未来景观与传统文脉达到和谐一致的可行之法。
- · 保护、 疏散、 更新——以安庆为例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交通规划 [周文竹 王炜 李铁柱 司继若 高娟]
随着城市机动化的到来,保护城市传统风貌特色与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的道路建设矛盾日益突出,本文结合安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交通规划,运用“保护、疏散、更新”理念,旨在探讨如何有效疏导名城内外交通流,处理好街区保护、利用及改造的关系,通过现代交通方式激活古城的生机与活力的模式方法。
- [土地利用]
- · 近十年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祝小迁 程久苗 王娟 李渊]
在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和意义基础上,从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 · 基于集约和节约利用的土地储备研究——以重庆市都市圈为例 [刘明皓 邱道持]
土地储备有利于促进但不必然带来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和节约利用。以重庆市都市圈为例,文章探讨了在土地集约和节约利用条件下,一定时期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的(即规划储备量)预测方法。文章分析了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确立的思路与技术流程,包括预测城镇建设用地总需求、总供给;评价或评估现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潜力;在此基础上预测土地储备控制规模(含土地储备增量规模和存量规模)。据此方法和原理预测出重庆市都市圈未来15年的土地储备控制规模。基于集约利用的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的确定是土地储备规划和土地储备年度计划制定的基础。
- [城市传媒]
- · 坚持有线电视“三大竞争策略”,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 [薛留忠]
信息技术造就了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现代城市建设正处于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转变的历史方位。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速推进城市信息化进程。本文结合南京本地有线电视发展实际,阐述了在深入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如何坚持有线电视“三大竞争策略”,从而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