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化背景下的小城镇建设]
- · 小城镇建设的空间集聚:与大城市的比较 [吴宇哲]
本文在对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历程横向比较和纵向节点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空间集聚是城镇化的核心理论;进一步引入集聚指数的概念,该指数不仅可以用来测度城镇化水平,还可以作为衡量小城镇建设是否达到空间聚集的基准。本研究对我国小城镇建设空间集聚的宏观面进行了探讨,并通过重庆市小城镇建设的案例剖析,指出小城镇建设中应该注重集聚效应。最后,对我国未来小城镇建设在城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 小城镇人口集聚的比较研究及其合理规模浅析 [刘玉亭 姚龙 刘欢芳]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之一,合理的人口规模聚集是促进小城镇良性发展的关键。国内外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大多以人口规模作为参照。在现行的设镇标准下,我国小城镇的特征表现为数量众多、人口规模偏小,而且小城镇的人口集聚性受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本文结合小城镇的设置标准、国内外小城镇人口规模的比较研究以及小城镇人口集聚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方法,对我国小城镇的人口集聚及其合理规模做了初步探讨。
- · 我国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调控对策分析 [张小力 夏显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小城镇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其它地区。具体表现为:宏观分布不均衡、微观布局不合理,数量偏多、规模偏小,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发育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功能不全,发展定位模糊、个性与特色缺乏。这些现状出现的原因除了自然地理的约束之外,还有城市倾向理念的偏差、体制机制的束缚、生态环境的制约。针对上述情况,提出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调控对策,包括重视小城镇规划引导、转变小城镇发展思路、创新小城镇政策体制、健全小城镇支撑体系。
- · 新型城镇化理念下西北地区小城镇规划研究 [陈怀录 贾睿 唐永伟]
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小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北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对小城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在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建设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西北地区发展建设特征,通过对近年来西北小城镇规划的反思,探析西北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规划路径。
- · 城乡统筹视角下大城市郊区小城镇发展模式探索——以天津市“三区联动”为例 [王宇宁 运迎霞]
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由于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天津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的“三区联动”模式,认为其核心在于通过城镇发展要素的集中建设联动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即通过“三化”并举统筹破解“三农”问题。而要想实现该模式的成功推广则需要规划先行、产业集聚、土地流转以及制度创新作为保障机制。
- · 提升中小城市人口聚集功能的战略思考 [辜胜阻 郑超]
发展中小城市,提升中小城市人口聚集功能是我国均衡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讨论发展中小城市的战略意义与对策,认为发展中小城市能有效拉动内需,避免人口过分集中城市而导致的“大城市病”与过度分散的乡村工业化及小城镇所造成的“农村病”,有助于实现农民工的就地城镇化与举家迁移。当前发展中小城市,要把中小城市建立在坚实的产业基础上,通过深化政府财税体制改革与扩大民间投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中的资金瓶颈,以户籍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住房改革为重点实现农民工就地市民化,以完善创业扶持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提高农民工融入城市能力。
- · 我国小城市垃圾问题对策研究——试论政府责任及城市垃圾综合管理体系 [周林洁]
在对我国小城市垃圾处理服务供给现状不足及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小城市垃圾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制度创新——构建城市垃圾综合管理体系,其核心是健全的法规规范、“一主多元协作型”体制、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
- [规划与设计]
- · 标志性空间:概念及其在城市品质提升规划中的运用——《杭州市上城区标志性空间规划》解析 [邹府 王红扬]
针对传统规划手段对城市品质的提升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空间规划应以“人的需求”为本回归其朴素而客观的复杂性。把握城市空间的结构性元素与基于空间内涵的对可干预表象的认知这两点是标志性空间规划方法的基本逻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标志性空间的概念是指一个地方的代表性空间(作为地方标志的空间),它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水准,并结合《杭州市上城区标志性空间规划》实例对其规划方法进行深入探讨。
- · 资源型城市转型期老城区规划研究——以平顶山市新华区为例 [陈强 高峰 李丁]
平顶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处于兴盛期,应该谋划转型,可持续发展。老城区新华区面临着第三产业需要加强、环境污染严重和空间问题突出的现实问题。通过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老城区作用的认识,总结了老城区的两大功能,一是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承载区,二是合理利用采煤塌陷区重点区。探讨了新华区在平顶山市转型过程中的担当,即新华区产业发展要对应平顶山市接续产业要求,空间布局要承载平顶山市第三产业发展。
- · 秦岭北麓沿线建筑风格探析——以西安院子为例 [肖哲涛 郝丽君 和红星]
本文以秦岭北麓沿线为研究区位,以建筑风格为研究角度。在对秦岭北麓区位特殊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自然环境和建筑风格的关系,并从气候特征、地貌水系、文化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了秦岭北麓自然环境对其沿线建筑风格的影响,最后以西安院子作为案例,加以分析说明。希望在对秦岭北麓特殊区位下的建筑风格探讨的同时,达到建筑风格与环境和谐发展下的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目的。
- · 西安透水硬化表面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与实践 [于东飞 乔征]
现代城市地表逐渐被阻水材料所覆盖,不断加重着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生态学意义上的“人造沙漠”效应。本文以西安为例,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城市雨水景观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西安季节性暴雨特征明显,以城市硬化表面的生态透水设计为切入点,将有助于由点及面逐步恢复城市作为生态节点的基本“新陈代谢功能”;以达到合理调整城市环境气候、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彰显“长安八水”的城市格局和文脉特征的目的。
- [城市发展战略]
- · 基于城市吸引力的市域总人口预测方法的完善 [李嘉靖 刘玉亭]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市域总人口规模的预测结果常偏差过大,主要由于现有预测方法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在总结国内现有预测方法的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城市吸引力的预测方法,以补充现有方法。通过解读城市吸引力的内涵,选取相关指标,再结合国内统计资料情况确定相关变量。为验证预测方法的可行性,本研究以国内三大城市群中的城市为案例,确定各指标与市域总人口规模的相关性,并提出该预测方法的适用性及尚待改进的地方。
- · 创新型城市形成的条件及其内在关系研究——基于对国际公认的创新型城市的分析 [李焱 喻金田]
目前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构成要素、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以及评价指标等方面,对于创新型城市的形成条件尚未有比较成熟的理论;而且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城市还没有建成,缺乏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国际公认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实践,总结得出创新型城市的形成条件,进而揭示创新型城市形成条件的内在逻辑。
- ·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西为例 [殷耀宁 曾光 尹佳]
在我国,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萍乡、景德镇、新余市是江西省三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三市坚持生态立市,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人文与社会]
- · 南通基本现代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谢虔]
针对南通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实现基本现代化提出的严峻挑战,并从政府、社会和个人三个角度分别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践行举措。
- · 台湾的社区规划研究与实践及其启示 [王雨 张京祥]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置身于社会变迁脉络的台湾社区规划发展进行梳理,截取快速城市化时期、地方分权时代、网络社会时期为台湾社区发展的几个重要时代背景,对其紧扣时代的发展轨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针对大陆的社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现状,结合台湾社区规划师制度、参与式规划的模式借鉴,给大陆未来的社区发展研究方向提供一些参考。
- [历史保护与更新]
- · 中山市孙文西路历史商业街区的演变及其启示 [丁绍莲]
选择中山市的孙文西路历史商业街区为案例展开研究,以物质形态结构和商业形态结构为切入点,综合使用了历史地理研究、观察、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对商业街区的演变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商业街区的兴衰演变过程,其实就是其商业形态和物质形态的相互促进和制约的辩证的动态发展过程。只有在物质形态和商业形态之间达成新的平衡时,商业街区才能获得繁荣和发展,否则,商业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共同衰败将无法避免。
- · 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功能定位的影响因素研究 [邓清华 千庆兰 黄婷薇 周涛]
目前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功能定位主要存在功能单一、效益低下和功利性较强的问题,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缺乏对工业遗产再利用功能定位的影响因素的准确把握。本文认为工业遗产再利用功能定位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可以归结为三个层面的因素:宏观因素、中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主要包括区域产业因素、城市规划限制、区位条件、生态环境、公众意愿、本体条件、企业与开发商行为七个方面,再利用功能定位时应该综合分析这些因素。
- [生态与环境]
- · 浅析城市保障性住区的低碳规划——基于智慧低碳城市的研究 [王玉芬 赵弘野]
低碳发展是世界经济社会的潮流和趋势。“十二五”期间,我国制定了3600 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关键时期,我们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赢?本文就此进行思考,探索保障性住区的生态建设在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生态规划以及居民自身等各方面的低碳策略,希冀对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 [经济]
- · 零售业态演变视角下的城市消费空间发展趋势 [武前波 黄杉 崔万珍]
城市综合体是当前国内大城市的一种新兴商业形态。通过回顾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零售业态及空间形式的演变历程,总结出不同发展时期的重要表现特征,认为每一种新兴业态的产生与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密切相关,城市综合体崛起于城市郊区化与多中心大都市区形成的重要时期。由此基于零售业生命周期、消费群体变化、信息网络技术兴起的视角,提出信息化时代城市消费空间的动力机制框架。最后,尝试性探索由人类不同层次需求所衍伸的各种类型城市生活设施,城市生活综合体则可以成为未来消费空间的理想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