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研究]
- ·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界定、特征与途径 [罗震东 韦江绿 张京祥]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是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促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是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空间规划与建设角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面和技术支撑。针对现实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缺失,试图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的界定着手,通过对当前发展特征的总结探索均等化发展的必要途径。认为分权化的制度安排导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巨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数量均等已获较大发展,质量均等程度远远不够,集中化规模化带来的空间可达性问题凸显。基于以上问题,认为健康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相辅相成,政府责权明晰是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的保证,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需要规划技术支撑。
- · 转型期城市社区资源配置的社会分异研究——基于广州的实证 [高军波 周春山]
社会经济体制综合转型以来,市场机制逐步取代行政指令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主体方式,其空间分布形态也与转型前截然不同。本文以广州为例,基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调查、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数据及问卷调查数据,对城市社区资源的空间配置进行社会生态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转型期广州城市社区资源配置呈明显向高收入地区聚集的特征,传统条件下的空间均衡分布模式被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收入地区指向的集中布局模式所取代;但受地理区位、开发时序及功能定位影响,社区地位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并非完全一致;不同阶层社会群体聚集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其可达性差异明显,社区资源配置的社会分异特征显著。
- · 公平与效率视角下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张大维]
社区服务设施是社区服务的载体和平台,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基础。社区服务设施如何既覆盖到所有住区、惠及到所有居民,又节约成本、提高配置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是新时期基层政府和社区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公平效率分析视角解决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价值取向问题,社区服务分类理论解决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操作框架问题。基于此,将社区服务设施分为了“两大类、六小类”,确定了其项目设置和功能定位,并提出了设施选址、筹资渠道、运行机制等方案。从公平的角度讲,社区服务设施要辐射到所有居民,设计科学合理的服务当量;从效率的角度讲,社区服务设施要组合配置、集中建设和综合使用,避免闲置浪费。
- · 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研究——以济南市泉城广场为例 [赵忠超 赵军]
文章以济南市泉城广场为具体研究载体,简要介绍广场基本概况,分析广场无障碍设施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提出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策略。
- [后世博]
- · 从世博场馆建设、展示看未来城市建设趋势 [吴志强 陈秋林]
2010 年上海世博会汇集了246 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对未来城市的构想,这是一次全球城市智慧的摩擦与交融。尤其是在世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世博场馆建设、场馆展示中都充分体现出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本文通过对其中192 个世博场馆的深度挖掘,提取出其运用及展示的未来城市科技,从统计分析中窥视未来城市的建设趋势。
- · 后世博时期中国城市规划改革创新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陶希东]
本文从分析世界博览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围绕上海2010 年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诠释和分析了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美好城市)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世博时代我国城市规划范式转型的主要方向及举措。
- [设计]
- · 大型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体系研究 [章蓓蓓 成虎 毛龙泉]
剖析传统设计存在的弊端,坚持建筑性能与生态性能、经济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大型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并与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以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可施工性设计、工程系统寿命匹配性设计、全寿命周期费用优化设计、可维护性设计、可扩展性设计、防灾减灾设计、环境友好型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九项目标为核心的大型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目标体系;构建大型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的集成分析路径,由战略目标集成、工程系统集成、系统环境集成三个层次构成。为推动全寿命周期设计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实施,制定了实施流程和E B S - O B S 矩阵方法,并以某办公楼为例阐述了全寿命周期设计的实施步骤。
- [规划]
- · 社会学渗透下的城市规划泛论——兼论现阶段的中国城市规划 [吴晓 魏羽力]
当前城市规划工作及其学科范畴已大大突破了其传统内涵,并在某些情境下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一种社会规划的特质。这就需要将空间问题置于更为全面的社会生产条件中加以考量,实现城市规划与社会学的双向渗透与多层面耦合。本文主要聚焦于社会学渗透下的城市规划工作,梳理其带来的多层面影响:理论层面上为城市规划架构社会学基础,运作层面上为城市规划接入社会学过程,技术层面上则为城市规划引介社会学方法;进而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现阶段中国城市规划的总体审视。
- · 资源型城市的空间模式、问题与规划对策初探 [周敏 陈浩]
本文以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资源型城市的结构转型为研究背景,从城市空间规划的角度,在国内外众多案例中概括总结了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适合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及策略,实现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与空间的高效整合。
- · 城市蔓延语境下的街道空间包容性思考 [刘蕾 朱喜钢]
对国内外城市蔓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城市蔓延对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影响。在城市蔓延语境下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建设对于延长街道生命周期、减小街道空间泛视觉化、控制“弱势心理”蔓延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最后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建设的建议:调整街道尺度、增加街景设施、提高街道柔度。
- · 从结构规划走向空间管治——非建设用地规划回顾与展望 [艾勇军 肖荣波]
通过梳理国内外非建设用地规划发展实践,将其归纳为生态空间结构型规划、分类控制型规划、城市增长边界型规划、禁限建区规划、综合空间管制型规划等5 种类型,提出非建设用地规划3 个转向:规划模式从理想蓝图转向务实操作,规划方法从单一要素转向多元综合,规划实施从注重形态转向公共政策。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研究发展方向。
- · 《城乡规划法》下控规全覆盖建设用地规模整合——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余珂 吴天谋]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使控规成为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的法定依据,控规的“权威性”和“刚性”
进一步强化,对于控规的探讨也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开展了控规全覆盖的工作,而建设用地规模是控规全覆盖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上层次的要求下,对控规建设用地进行整合,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是控规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试以广州市控规全覆盖(番禺区)建设用地规模整合为例,探讨控规全覆盖中建设用地规模整合的思路和方法。
- · 关于如何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质量的初步思考——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 [徐颖 崔昆仑]
《城乡规划法》在法律上明确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然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践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单元控规编制、加强规划前期研究、实施控规评估机制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从而提高控规编制质量。
- · 以低碳化城乡建设发展为目标的控规指标体系探析 [周银波 黄耀志]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导城乡土地开发建设的法规文件,城乡低碳化建设要求只有量化为指标并落实到地块开发导则中才能得以实施。如何使城镇低碳生态化发展的要求指标化并落实到建设实施中,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探索的重点是如何选择将低碳生态化目标分解到开发建设的各地块的指标中,并以强制性指标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完整表达,纳入地块开发的控制图则,并制定奖罚制度,以指导城镇土地开发的低碳化发展。
- · 生态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效益评估 [汤春峰 陈燕飞 王树盛 陈国伟 王磊]
本文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生态型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通过对传统型控规实施效益评估问题的剖析,创新性地提出了从交通服务效益、土地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估生态型控规的实施效益,以期准确地衡量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效性,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质量。
- [城乡统筹]
- ·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小城镇发展探索 [王林容 薛国凯]
文章从小城镇发展历程及其面临的问题着手,分析了城乡统筹给小城镇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小城镇发展要以规划为先导、经济为基础、制度为保障,发挥其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载体作用,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 · 基于CSA模式下成长型城中村的田园式改造——以兰州市崔家崖乡崔家崖村为例 [朱晓娟 李斌]
成长型城中村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留部分农田,采用C S A 模式进行积极地生态田园式改造,发展休闲农业,加强城乡联系,把“城市反哺农村”号召具体化,使本地经济、生态环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