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文化]
- · 专家笔谈 []
有文化的城市才有吸引力,而文化所指应该是独特的文化底蕴,如果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很高,却与其他城市没有什么区别,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地位。另外,传统与现代得到完美结合的城市才有魅力。如果尽是现代化建筑,高楼林立,传统完全被灭迹,那么,便失去了历史的厚重感,成为城市中的“暴发户”。以北京而言,现代化的高楼与四合院及其他古建筑并存,建筑本身便昭示了首都的发展脉络和悠久的历史。北京的胡同、民间小吃、牌楼、城楼、老字号、民间工艺等,成为北京城市文化的名片,也是北京城区别于全世界其他城市的文化标识。这些文化名片是内在的,为城市文化之命脉,也为北京所独有,不能被复制。
- · 图像盛宴背后的文化危机 ——中国当代城市“千景一面”现象的文化阐释 [邱冰 张帆]
通过对当前盛行的“文化打造”、“遗产克隆”和“城市移植”等 3 种城市景观图像制造模式的解读,认为当前城市“千景一面”的表层原因在于城市空间已经不再仅仅用于组织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是被制造为一种虚拟的图像空间,脱离了真正的日常实践和集体记忆。并进一步揭示了图像制造背后更深层的危机:文化取向的扭曲,即城市景观成为招商引资的工具、符号经济的商品和个人意志的体现。这一切的根源则是对经济与政治利益的过度追逐。
- · 促进文化表现多样性的城市保护 [张松]
城市作为文化多样性重要的表现形式,其空间形态和环境品质构成了我们时代生活的文化背景,塑造了大众文化的整体特征。在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需要重新认识城市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通过城市保护及其规划管理,提升城市地区的环境品质,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
- · 试论现代城市文化体系的构建 [张小迪 王大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对城市的文化建设问题也日益重视起来,因为它关系到城市发展质量的高低和是否具有可持续竞争力。要构建城市文化体系,就要抓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开展建设活动,唯有这样,城市的发展才能有“量”重“质”又“持久”
- · 基于工业遗产保护的辽宁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探讨 [韩福文 王芳]
文化城市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是人本主义城市理念的具体体现,其精髓在于文化特色。辽宁作为一个工业大省,城市均为工业城市,因而其特色文化城市建设必然与工业遗产保护具有密切关系。本文在对特色文化城市基本内涵和精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辽宁特色文化城市建设的关系,分析工业遗产保护在辽宁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提出辽宁建设工业特色文化城市的基本对策。
- · 地域景观中的城市印迹——对景观文化建设的思辨 [王泽烨 栗功]
本文对景观的文化建设问题进行探讨。对秦皇岛的景观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以海港区的景观文化建设为例,运用文化“所指”和“能指”的理论,通过提取具有地域特征的景观符号,形成具有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组织形式和景观场所。
- · 关于城市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刘士林]
城市文化概念主要是一个空间范畴,是人类以不同于乡村的城市为物质基础和现实条件创造出的一种空间文化形态及精神价值体系。城市与文化的联系最为紧密和直接,研究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文化。从世界城市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主要可划分出经济型城市文化、政治型城市文化和审美型城市文化三种基本类型。把都市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研究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核心,符合我国的现实需要与长远利益。文化城市既符合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内在逻辑,也是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必然。
- [规划与设计]
- · 转型期我国土地发展权特征与城市规划制度困境 [桑劲]
从产权的角度看,土地发展权是城市规划这一公共政策直接针对的目标,土地发展权状况与城市规划制度有着紧密的关系。转型期我国的土地发展权的特点是:土地发展的处分权为国家所有,国家还拥有强大的征购权;而土地发展的收益权则大量的位于巴泽尔所言的产权的“公共领域”。城市规划界定土地发展权基于两个目标:首先,城市规划是统治者最大化土地垄断租金的制度工具;其次,城市规划提供一种有效的产权制度以最大化统治者的税收。上述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而我国土地发展权的状况,加剧了这种矛盾,使得城市规划面临一种制度困境。
- · 当前规划编制技术制度完善的一些思考 [罗文]
当前我国城市处在快速发展建设阶段,存在一定的规划逻辑缺失和混乱,如何完善显得急迫而重要。本文指出当前规划制度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近年来一些规划实践与探索的简要概括,尝试对规划的作用、思想、形式与体系等部分内容进行逻辑解释与思考,并提出完善规划编制技术制度的若干建议。
- · 基于五觉设计理念的城市特色规划探索——以拉萨东城新区为例 [贺小飞 焦姣]
现代城市规划人文关怀的精髓一直是城市规划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规划立场,尝试从新的角度——人的“五觉感知”系统对城市特色规划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探讨 , 并结合拉萨东城新区的规划实例,提出了“五觉感知”系统与城市特色规划的结合设计 , 以作为对人本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探索。
- · 天津团泊新城(西区)规划方案设计 ——基于主导功能定位视角 [任晓军 梁林 徐志伟]
新城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整体布局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全面规划的理念,天津团泊新城西区规划方案从主导功能定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新城西区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设计了西区土地利用方案,为天津市城市统一布局和西区合理开发提供了依据。
- · 城市设计方法在校园单体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以山东大学南新校区核心组团整体设计为例 [赵斌 吴宝岭 仝晖]
本文结合山东大学南新校区核心组团总体设计案例,探讨在高校建设后期将城市设计理念引入建筑单体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梳理、缝合、嵌入等系列方法,从塑造校园空间环境和人文气息入手,将建筑单体纳入校园整体空间秩序中进行设计,塑造校园独特的文化空间特征。
- [生态与环境]
- ·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与展望 [刘伟 刘亮 陈超凡 戴睿 藏蕾]
低碳城市建设是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内低碳城市发展规划还处于孕育阶段,
理论与方法都亟待充实和完善。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及低碳城市发展规划重点,对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对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进行了展望,从碳源—碳流—碳汇角度提出了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碳汇等重点领域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思路。研究结果可以为城市发展规划、政府决策等提供科学依据,引导低碳城市科学发展。
- · 西部地区生态城镇建设的理论、构想和路径 [赵国锋 段禄峰]
城镇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生态城镇建设是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西部地区建设生态城镇既是区域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又是破解生态约束下区域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生态城镇建设的经典理论的梳理和回顾,提出了西部地区生态城镇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建设构想和路径。
- · 日本垃圾分类和焚烧发电对我国的启示 [张嫄]
日本人均 GDP 超过 5 万美元,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之一。由于普遍推广 3R 和垃圾分类等减量化措施,日本生活垃圾直接焚烧率近 10 年来一直保持在 77%以上。本文分析了日本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处理的现状特点,重点论述了在垃圾分类、监督管理、技术标准等方面对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一些启示。
- [旅游]
- · 城市型绿色旅游度假区规划探索 ——以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规划为例 [周立 王承华]
新兴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长三角地区旅游度假区的密集建设,也带来了各度假区产业
定位不明、发展同质化、建设缺乏指导等相关问题。结合度假区自身区位类型特点,探索合理的发展模式,准确把握度假区自身特色,选择合适的旅游核心吸引产品,显得尤为重要。以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为例,针对“城市型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策略、总体定位、发展构架、特色塑造等重点问题提出了规划建议,重点强化了生态保护以及绿色发展等转型策略,为该类型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做了有益探索。
- [城市化]
- · 中国省区城市化发展差异的成因分析 [张妍]
本文利用 2000 年和 2010 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以及相关经济社会统计资料,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省区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比较和分析。2000 ~ 2010 年间,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东中西部差异格局更加明显,省区间和东中西三大区域内部的城市化水平差异均呈缩小趋势。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城市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社会发展水平对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显著增强。
- · 基于E SDA的中原经济区城镇化空间关联研究 [李波 张吉献]
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ESDA) 方法,在工具型软件 ArcGIS 9.3 与空间统计分析软件 GeoDa 的支持下,对中原经济区 28 个地级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空间相关性与空间差异分析。通过计算局部空间自相关,揭示了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水平空间异质性,及各地级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区域差异中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 [经济]
- · 区域经济政策对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李宏武 袁培]
文章运用 1994 ~ 1996 年和 2004 ~ 2006 年两个考察期的数据分析了发展经济开发区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两种区域经济政策的环境效应。分析表明:发展开发区所带来的环境影响要大于基础设施建设。从短期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导致环境污染,但在长期却能有效抑制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
- · 从城市的边缘到经济的中心:临空经济演进的动力机制与圈层结构 [李国政]
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临空经济的形成与演进有基本动力和支撑条件两种因素。其中基本动力又可以分为内外因两种作用。内因是指以枢纽机场为中心的临空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外因是指机场所在城市的推动与支持;支撑条件可以分为政策支持、发展战略、产业布局、生产要素、市场条件等方面。临空经济在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圈层,产业布局应按照不同圈层的特点来进行。临空经济的形成使以机场为中心的临空经济区从城市的地理边缘演化为城市经济的中心之一。
- · 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曹贤忠 张化文]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能有效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选取中小城市芜湖市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将芜湖市与国内外大都市发展进行了比较,得出芜湖市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且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势头较猛,然后运用区位商、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地理集中度指数 (EG)、赫芬达尔指数 (H)3 个指标对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得出芜湖市现代物流业地理集聚度较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较低;芜湖市现代物流业、金融业行业内企业集聚度明显高于其它生产性服务业;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集聚现象显著以及芜湖市生产性服务业区域集聚度与行业企业集聚度存在不一致性等集聚特征。
- [争鸣]
- · 论科学和理性的建筑工程观 [成于思 吕赛男 成虎]
我国现代建筑工程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其根源之一是人们工程观的错乱和非理性。在分析工程观和建筑工程观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人们的工程行为有重大影响的建筑工程观的几个主要方面。分别从建筑工程的价值观、发展观、生态观、社会观、行为观等方面探讨科学和理性的建筑工程观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