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城乡土地转型探讨]
- ·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城市新区发展及转型展望 ——基于城乡土地制度演进的视角 [吴义士 李禕]
我国城市新区的建设发展与背后的土地制度安排紧密相联。本文以城乡土地制度变迁为线索,回顾了我国城市新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传统城市新区建设与土地资本化模式的形成及其产生的城乡发展问题与矛盾。进一步地,本文提出当前方兴未艾的城乡土地制度改革将深刻影响未来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模式,从而拉开城市新区发展转型的序幕。在部分肯定城乡土地制度改革对农村发展的积极意义之后,本文也对其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了思辨。本文呼吁现有城市研究应更多关注土地制度的演进与创新,及其对城市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影响。
- · 中国工业开发区用地政策演变及改革趋势 [张琳 王柏源 赵小风 郝虑远 蔡玉]
工业开发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梳理和总结工业开发区用地政策演变规律对于工业用地政策改革创新及促进工业开发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开发区的发展历经创建探索期、高速增长期、清理整顿期、平稳发展期和转型发展期 5 个发展历程。工业用地供应政策经历了行政划拨、协议出让、招拍挂出让和租让结合 4 个阶段。工业用地利用监管政策展现了由计划配置向市场竞争转变、由外延扩张向节约集约转变、由经济绩效考核向过程标准控制转变、由生产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型的政策特点。工业开发区用地管理改革要注重“五量调节”管理、全过程管理和综合用地管理。
- · 人类发展指数与全球城市用地增长 [袁苑 宋娅娅 黄贤金]
城市功能的充分实现与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城市用地结构配置的合理性密切相关,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离不开对于更加完善的建设用地需求格局、结构等影响特征的关注。人类发展指数能够从经济发展、生命健康和社会进步多个维度较为全面地衡量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从 2015 年全球 151 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和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数据来看,人类发展指数的提高与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具有正相关关系,中国的城市建设用地仍具有一定的增长潜力。结合发达地区的城市治理政策以及城市规划理念和模式,认为中国目前需要调整用地结构、增加民生用地供给,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体现更多的宜居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 · 城乡关系视角下乡村政策的演进: 基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和法国光辉30年的解读 [汤爽爽 孙莹 冯建喜]
本文基于城乡关系的视角解读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和法国光辉 30 年间的乡村政策。通过分析,本文发现乡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伴随着城乡关系背景的变化和人们对“城”与“乡”认识的改变。其演化过程具有相似的规律性特征,延续着“城乡分离”—“城乡统筹”—“城乡互惠”的脉络。在遵循规律的同时,中国未来的乡村政策还需要考虑发展的阶段性、乡村功能的复杂性和不同地域的差异性。
- · 简评批判地域主义的乡村振兴 ——以杭州市文村为例 [赵潇欣 程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吞噬着多样化的地域建成环境,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现象,且这种现象正在向乡村蔓延。建筑与城市研究设计者们正开展着实践活动,以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本文以文村项目为例,以图片分析、社会评论以及村民反馈为资料,讨论了当代中国建筑师在乡村进行的建造实践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成效,批判了以个人风格为主导的乡村更新与建筑实践,认为在不熟悉的“非城市”区域发展应当采用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且需要循序渐进地慢发展,以应对各种变化的可能,保证乡村的多样性发展。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经济带城镇建设用地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王丹阳 纪学朋 黄贤金]
快速高效地提取城镇建设用地,并准确分析其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和重要保障。基于长时间序列 D M S P / O L S 夜间稳定灯光数据,采用阈值法分别提取1993-2013 年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的城镇建设用地,综合运用扩张速度、重心转移指数、标准差椭圆等指标或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镇建设用地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城镇建设用地时空格局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 :1993-2013 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呈显著增长态势,表现出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延伸的态势 ;城镇建设用地重心和标准差椭圆均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镇扩张趋于放缓,而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则将成为未来城镇扩展的新增长极 ;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受到人口数量、GDP、产业结构、经济活动、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同发展阶段各因子影响效力差异明显。
- [生态与环境]
- · 杭州市土地覆被变化与地表土壤渗蓄管理雨水绩效的空间分异研究 [张善峰 钱爱华 陈前虎]
本文使用 3S 技术、SCS-CN 模型、影子工程法研究杭州市地表覆被变化与地表土壤渗蓄管理雨水绩效的空间分异,结论显示 :杭州市及各城区土地覆被均呈现显著的建设用地对耕地的捕捉,土地非农利用趋势明显。杭州市地表土壤渗蓄雨水总量与总价值呈下降趋势 ;林地与耕地是土壤渗蓄雨水与管理雨水价值的作用主体。各城区地表土壤渗蓄雨水量与管理雨水价值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上城区呈现相反趋势 ;整体呈现中部城区最低,近边缘城区其次,远边缘城区最高的空间格局。各城区单位面积土壤渗蓄管理雨水效能 ( 渗蓄雨水量与管理雨水价值 ) 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上城区呈现相反趋势 ;整体呈现中部城区低、边缘城区 ( 除江干区 ) 高的空间格局 ;但是效能差异没有各城区土壤渗蓄雨水量、雨水管理价值的差异性显著。
- [态与环境]
- · 绿道景观美学质量分析模型研究 ——以北京三山五园绿道为实证对象 [李雪莹 齐童 刘传安 张国庆]
以三山五园绿道为研究案例,通过 E N V I 中的非监督分类分析,提取出天际线比例、开阔度、绿视率和道路比例 4 个评价指标,利用美景度评价法(SBE)确定景观的丰富度与层次性、标志性景观的可见性和景观的自然性 3 个指标的基础值,结合熵值赋权法对 7 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最后建立了绿道景观美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三山五园绿道景观资源缺乏管控,规划建设水平不均一,由于城市化的影响,遭受不同程度的侵蚀,景观美学质量存在明显差异,不能充分发挥其美学功能、游憩功能及生态功能等。
- [经济]
- · 基于POI的厦门城市商业空间结构与业态演变分析 [李伟 黄正东]
以 POI 多年数据的核密度和分层聚类比较,将传统零售商业与餐饮休闲等服务业结合分析,识别厦门市城市商业服务业空间结构演变和业态重组特征。研究表明 :商业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中各类业态集聚和分布变化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日常零售商业更加强调社区化、小型化、便利化和可达性,并向网络化格局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或商业区零售商业与休闲餐饮等服务业具有综合发展的趋势。并对商业网点规划的理性规划提出了考虑市场因素和城市建设、引入行动规划的概念、考虑使用者角度需求等三点建议。
- · 宁波城市商业网点定量化评估及时空特征分析 [廖威 胡颖异 杨茂印 刘鹏 严婧]
结合百度慧眼大数据、零售引力模型、荷夫模型等手段,对宁波城市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的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化的评估。分析认为,目前宁波市商业网点主要表现为 :在数量上,存在急速井喷、局部过剩的危机 ;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单中心”化的格局,大型网点扎堆分布的情况严重 ;在服务效率上,多数商业中心效率偏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发展策略,旨在为商业网点的布局调整及未来商业设施的政府引导提供参考。
- · 企业衍生、协同演化与特色小镇空间组织模式构建 ——基于杭州互联网小镇的案例分析 [孟祖凯 崔大树]
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块状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遭遇瓶颈,特色小镇应运而生。本文在传统集聚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以衍生企业和马歇尔外部性理论为切入点,并从自组织与他组织两方面构建特色小镇空间组织模式,提出“母体企业产生——衍生企业邻近集聚——多产业协同集聚——区域中心形成”的协同演化集聚机制。以杭州市梦想小镇、云栖小镇和云制造小镇三个互联网小镇为案例,解释特色小镇空间组织的基本特征和演化机制。
- [城镇化]
- · 中国典型城市新老城区协调度的测度与分析 ——以上海、广州、西安、天津为例 [周彩云 婧雯]
在对新老城区协调度内涵阐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老城区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新老城区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同时以上海、广州、西安和天津为例,定量测度并分析了2010-2014 年间这 4 个城市新老城区的发展水平、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除广州外,上海、天津、西安的新老城区协调度均表现出下降的特点,新老城区发展差距的扩大意味着如何促进新老城区的协调联动发展将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 [城市管理]
- · 基于博弈视角的邻避效应利益冲突分析 [朱阳光 杨洁 程媛媛 邹丽萍 乔萌]
针对我国频繁发生邻避冲突事件的现状,从博弈论视角分析邻避效应的演化机理与成因根源,并提出相应规避机制。针对不同决策主体构建了三类邻避效应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引入邻避因子 ∂mn、信息传播函数 λ( x ) 等参数,建立地方政府与邻避居民的一般化复制动态方程,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封闭决策期、协商谈判期以及设施兴建运营期时的邻避效应演化机理。分析得出 :邻避居民由于信息匮乏,导致风险损失预期值 K 增高,从而增强冲突演化进度与强度 ;规避邻避效应的关键节点在于避免邻避效应的利益冲突,其根源在于不同主体对邻避设施风险成本感知的巨大差异,以及由差异导致的应对策略和行为 ;邻避因子 ∂mn 值大大降低,驱使邻避居民风险偏好抗争收益大于风险抗议成本,形成冲突演化。最后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分析提出规避机制,只有博弈双方共同签订具有特定约束力行为的协议,才能充分避免邻避居民的利益受损,邻避效应才能得以最终规避。
- · 治理导向的同城化战略实施研究 [聂晶鑫 黄亚平]
治理能力的提升是区域发展战略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同城化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目标。在梳理同城化发展地区的现阶段实施成果基础上,发现由于缺乏有效的实施组织,战略发挥的作用有限,认为治理能力提升的重点在于明晰管理权限、确定实施任务、规范政策管理并加强实施评估。提出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多层治理结构、多阶段衔接、多领域落实的实施体系;面向“执行——监控——评估——调整”的实施过程由统一的治理主体协调领导,以项目库为推动载体、以空间管制为主要治理工具在多个治理领域展开同城化建设,过程中利用规范化政策法规与实施监督评估作为治理保障 ;并对可能出现的实践误区进行讨论。
- · 基于有序logistic模型的居民对援疆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南疆三地州数据为例 [苏来曼·斯拉木 奥斯曼·玉散]
本文以五年来对口援疆建设项目作为主要背景,以援疆建设实施效果的满意度作为主要考察内容,以对口援疆比较集中、力度较大的南疆三地州作为重点调查区域,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利用 L o g i s t i c 模型分析不同特征的群体对援疆建设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通过研究发现居民就业单位性质、行业空间分布、文化程度等对援疆建设效果满意度表现出明显差异,但是性别、族别和居住空间等因素对满意度没有产生明显差异。本文认为出现上述差异具有一定的客观依据,援疆建设实施以后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以及不同岗位,城乡人群的感受有所不一,对援疆建设所持有的态度也不一致。如果这一现象加以持续,将会出现新的社会异化现象,并不利于新疆经济和谐发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援疆建设的经济目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城市居民通勤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扬州市为例 [崔继昌 方斌 任亚]
通勤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调查分析影响居民通勤满意度的因素能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可借鉴路径。本研究以扬州市城市居民通勤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居民通勤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扬州市城市居民通勤满意度影响因素可分为个人属性、工作特征感知、环境感知三个维度,而其中工作特征感知、环境感知对通勤满意度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提高工作稳定性、工资水平,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保护良好环境是提高通勤满意度的重要路径。
- [土地与房地产]
- · 住宅郊区化进程中居住福利及其差异测度 ——以武汉市为例 [黄烈佳 代琳 宋彦]
为了避免发达国家与地区在其住宅郊区化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后果,构建良好的居住环境,文章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福利的视角,探讨武汉市住宅郊区化进程中居住福利的组成要素,测度住宅郊区化发展过程中居民的居住福利,明确居民福利的差异,为政府进行住宅区域发展规划提供理论借鉴。研究得出 :(1)基础设施、自然环境、住宅品质与住宅价格是郊区化进程中居住福利的四大组成要素。其中商业配套的满意程度对基础设施贡献最大,空气质量的满意程度对自然环境的贡献最大,购房的首付款承受范围的满意程度对住宅价格的贡献最大,而居住的小区物业管理的满意程度对住宅品质影响最大 ;(2)基础设施、自然环境、住宅品质与住宅价格是郊区化进程中居住福利的四大主要组成。其中,自然环境的解释作用最强,其标准解释系数为 0.377,其次是住宅品质(0.343)和基础设施(0.264);住宅价格(0.255)的解释作用最弱 ;(3)在居民福利变化方面,郊区和城市中心区居住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住宅价格以及居住环境这三个方面 ;(4)郊区较低的住宅价格,减轻了一部分中低收入人群的购房压力,增加了他们选择住宅区位的可行能力,即有利于增加居民的居住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