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慢行系统建设]
- · 机动化背景下的城市自行车交通复兴发展策略研究——以哥本哈根为例 [姜洋 陈宇琳 张元龄 谢佳]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自行车交通环境日益恶化,出行比例持续下滑。本文在文献、访谈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哥本哈根半个世纪以来机动化挑战下城市自行车交通复兴发展策略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出积极制定自行车交通政策、坚持城市 TOD 紧凑开发与有机更新、限制小汽车交通发展、完善自行车系统自身建设和养护、开展自行车交通评估与反馈,重视自行车形象提升与特色宣传 6 个方面的措施。以期为当前中国城市的自行车交通复兴之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 · 西雅图步行交通规划经验及启示 [邓一凌 过秀成 叶茂 过利超 龚小林]
西雅图是美国公认的适宜步行的城市,并于 2011 年被评为全美步行友好社区项目铂金奖。步行交通规划在西雅图建设步行城市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剖析了西雅图步行交通规划,包括规划任务、目的、目标的制定,规划内容的组成,规划中应用的分析技术,以及规划的实施计划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分析规划成功的原因和对国内步行交通规划发展有益的经验,即规划的综合性、理性的技术、资金统筹与实施计划、评估机制、公众参与等。
- · 多模式平衡交通体系的构建——自行车与轨道交通间的换乘 [潘海啸 薛松 赵婷]
本文首先分析了随着我国城市轨道建设所出现的问题 , 指出建立多模式平衡交通体系的重要性。论文结合我们在上海的多年调查,探讨了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范围,指出这一影响范围要大于传统 TOD 所确定的范围。通过出行者的货币和时间成本分析,得出自行车是在汇流段最有效的交通工具的结论。通过对站点地区交通方式选择与工作地点关系的分析,指出在城市中心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可以减少分流段的时间成本达 25% 以上。所以在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系统中,必须全面鼓励自行车的发展。自行车是多模式平衡绿色交通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平衡因子。
- · 南京六合生活片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研究 [龚小林 过秀成 陈玥 朱光远]
基于南京六合生活片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分析生活片区慢行交通现状问题,提出系统规划的技术路线;确定城市内部慢行出行的主要脉络,进行慢行系统结构性布局;遵循城市功能、慢行出行特征差异,进行慢行分区划分与慢行交通设施分类分级;结合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合理配置慢行交通设施。最后强调在“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理念下,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引导居民公交 + 慢行方式出行,将成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 ·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避难空间整合建设初探 [戴慎志 刘婷婷]
慢行交通是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交通模式,也是连接城市公共避难空间的主要通道。本文针对当前城市灾害频发、公共避难空间资源有限、可达性较差等问题,提出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避难空间整合建设的思路。为实现慢行交通空间的安全性和安全避难空间的系统性,文章从规划设计和交通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 [土地与房地产]
- · 中国城市绿色建筑地理分布 [叶祖达]
论文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我国绿色建筑在不同城市由于市场认受程度不同而造成的地理分布差异性,指出虽然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是全国性的,但由于不同城市的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条件差异,导致绿色建筑项目在不同城市的地理分布明显不一样,这种差异表现为“空间非均匀性”。研究绿色建筑项目的地理分布重要性在于: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房地产行业提供有效进入绿色建筑市场的战略信息,推动绿色建筑市场化发展;也可以为未来深化绿色建筑标准与激励政策提供参考。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其空间分布差异的 6 个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因素,包括:国民生产总值、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房竣工面积、商品房平均售价、商品房造价。这些因素对不同星级绿色建筑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指出了绿色建筑的政策实施效率和地方经济条件是分不开的 , 必须对绿色建筑在地方实施的成本效益进行研究。
- [城市建设]
- · 基于话语权的历史街区更新公众参与研究——以福建长汀店头街为例 [居阳 张翔 徐建刚]
公众参与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理念与组成部分。而参与群体的界定模糊和权限的分配不当则是引起当前规划公众参与失序的重要原因。文章尝试从公众参与制度构建的角度,引入话语权的基本思想,构建一个基于话语权的公众参与制度;划定包含三大类五种要素不同等级的话语权空间,建立基于 GIS 空间定量分析的区划方法,确定不同公众参与人群所处的空间范围和类别;制定话语权分配落实机制,明确处于不同话语权空间内相应人群的话语权。构建这一基于话语权的公众参与制度,以实现有序的公众参与,从而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参与性与可操作性。
- · 浅析局部改造型城中村规划的特点、问题及实施对策 [徐茵茵 邢海峰]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各地政府在处理城中村时,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改造模式多样。其中,局部改造模式是当前城中村改造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如何科学规划并有序推进这类城中村的改造对于城市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村为例,分析局部改造型城中村的特点及问题,并结合规划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有机更新的建议措施。
- · 广东“三旧”改造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创新研究 [李小军 吕嘉欣]
改革开放以来高速推进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广东陷入了土地供需失衡的困境。广东寄希望通过“三旧”改造,实现城市产业升级和空间重构的双重目标。但在具体的改造中,却面临着因改造规划滞后、地权界定模糊、筹资渠道狭窄、公众缺乏有序参与等导致的公平缺失的现实挑战。实现组织者角色、利益协调者角色、投融资者角色、监管者角色的政策创新,则是破解这些挑战的必由之路。
- [经济]
- · 区域一体化视角下跨境经济走廊形成机制与规划实践——以南崇经济带发展规划为例 [王磊 黄晓燕 曹小曙]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在此背景下,加强边境地区的跨境合作,建设以边境口岸城市和跨境交通为依托的跨境经济走廊,已成为国家推动沿边开放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经济走廊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明确跨境经济走廊的内涵、特征及要素构成,厘清影响跨境经济走廊形成演化的内在机制,并以南新经济走廊南崇经济带发展规划为例,探讨跨境经济走廊发展规划的方法,旨在为区域一体化视角下跨境经济走廊的发展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依据。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新区开发的演变历程、特征及机制研究 [朱孟珏 周春山]
城市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展已成为当今城市空间增长的两大重要形式。其中,以各类综合性新区、新型产业空间为代表的城市新区在城市空间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逐渐成为大城市郊区化的重要空间载体。论文通过选取 951 个城市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区开发的演变进程,并从空间扩展方式、产业功能更新、空间关系演进、管理机制更替 4个方面论述了新区的演变特征。同时,论文还对新区开发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 · 转型期创意园区与城镇要素的联动发展机制探讨——以上海M50·半岛11创意园为例 [宋婷]
本文在总结上海创意园区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讨论了创意园区与所在城镇区域发展的关系,以M50 ?半岛 1919 创意园的工业遗产保护和概念发展规划为例,分析园区所在城镇的各发展要素,提出创意园的核心园区、拓展轴带和外围城镇区三个发展层次的空间、文化、经济和政策要素相对接的思路,并通过整合具体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创意园的发展作出发展定位、产业策略和空间布局建议,藉此构建园区和城区的联动发展机制。
- [城市发展战略]
- · 南通港口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研究 [王宇]
本文从南通港口与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入手,分析了南通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南通港城发展策略。
- [城市管理]
- · 理性作为:城市管理伦理困境的制度纾解——关于消解“城管妖魔化”的杭州实证研究 [房立洲]
近年来,“城管妖魔化”有日益加剧的趋势。在内部职能增多、外部舆论误解的时代语境下,城管人面临巨大压力,在面对有可能引起冲突、引发负面新闻事件的管理事件时,容易产生“管还是不管”、“少管还是多管”、“管还是严管”等伦理困境。本文着眼于从城管人“理性作为”的视角,探讨破解城管伦理困境和消解“城管妖魔化”的制度体系的建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