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视角下的城市建设]
- · 健康视角下广州老年人步行距离阈值及影响因素 [林琳 范艺馨 杨莹 严程棋 曾娟 钟志平]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通过干预措施提升步行距离阈值,是促进身体活动并提高健康水平的可行路径。基于日志数据,运用行为序列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可得:30min 是健康视角下老年人步行距离极限阈值,5min、15min 为步行距离拐点,依此将老年人划分为短距离、中距离和长距离3 组;活动目的地数量、个体特征、健康状况、建成环境感知和社会关系存在组别差异;心理健康、朋友关系、休闲性步行活动空间满意度是影响步行距离阈值的主要因素。
- · 基于儿童友好理念视角下的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以英国SuDS 建设实践为例 [朱凯 汤辉]
将雨水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相结合的方法正日益受到我国的重视,但其所依据的原则和理念并没有将雨水管理视为一个综合的社会政治因素予以考虑。英国可持续排水系统(SuDS)通过与城市规划体系的结合,将环境与社会因素纳入其中,综合考虑水质、水量、回收再利用、社区参与、自然教育以及生态价值,通过综合措施来管理雨水。文章首先从英国相关政策层面论述了可持续排水系统与儿童友好理念耦合关系的形成,其次通过对怀特市布里奇特·乔伊斯广场和伦敦“萨顿学校计划”两个案例的解读,分析其应用儿童友好理念在社区、校园中进行SuDS 建设的实践经验。该实践经验亦可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三点启示:选址经验有助于儿童友好城市空间网络的形成;最大化从城市绿地获得生态系统服务效益;协同建设过程促进开放型社区民主建设。
- · 社区环境安全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 ——以北京为例 [李经纬 田莉 欧阳伟]
社区是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社区环境安全是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福祉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2015 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水平回归模型,对北京市老年人样本进行分析,界定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社区环境安全因素。研究发现:北京市老年人7.03% 的自评健康、6.35% 的孤独感水平差异由老年人所处社区决定;主观社区环境安全感中,社会凝聚力好的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更好,较少感到孤独;客观社区环境安全特征因素中,社区的道路状况良好,老年人自评健康更好,孤独感更低,而社区无障碍设施水平越好,老年人孤独感也会更低。此外,个体特征上,老年人的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和家庭年收入对其健康水平也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提升老龄健康的社区环境营造有着积极意义。
- · 外适内和,体宁心恬:中国传统园林养生与健康人居环境 [张蕊 余洋]
养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功能,以园居生活为核心,中国传统园林通过山水木石营建了健康的人居环境。“体宁心恬”是园居生活在身体和精神维度上的健康范式,通过“体”“心”两个层面在各种类型的中国传统园林中体现为不同的养生实践策略。这些实践策略可为现代城市景观提供设计启示,风景园林不仅要营造健康的自然生态环境,更要充分关注人文生态环境,营造丰富而健康的社会生活:在个体体力活动与社会生活、群体价值标准与社会公德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善。
- · 拉萨宗角禄康公园健身空间满意度 的非线性分析 [彭莎 周波]
研究针对拉萨市宗角禄康公园健身空间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梯度提升决策树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拉萨健身空间满意度的因子与内地存在差异性,其中绿化环境、宗教活动、健身器材设施是对满意度影响较大的因素。结合奖惩对比法和影响非对称分析法,探讨了相关属性对健身空间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餐饮服务设施、健身器材设施、无障碍设施、遮阳避雨设施是需要优先改进的,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绿化环境、休息设施是可以进一步优化的。
- [规划与建设]
- · 杭州市居住用地出让时空动态演进及区位选择模式研究 [韩昊英 陈宇 张小东]
文章利用2008—2019 年中国土地市场网的杭州市土地出让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杭州市居住用地出让的规模、均价和开发强度等要素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杭州市居住用地出让的时空演变特征,梳理出杭州市的居住用地出让的区位选择模式以及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①总体上,居住用地出让的区位选择上表现出凝聚性空间分布的状态,区域分布的均衡度偏低。其中主城区较为密集、外围区县较为稀疏;县域中心较为密集、一般乡镇较为分散,且随着主要交通轴线呈带状分布。②居住用地出让规模空间上呈现出“点状集聚—线状串联—面状围合”空间集聚的发展趋势,其集聚核心呈现出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的趋势。③居住用地出让平均收益逐年升高,呈现出较强的增长趋势,在主城区产生高值集聚现象。④开发强度的演变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由原先较为分散、平均的低强度开发演变为如今的高强度开发集聚的空间特征,尤其是主城区的开发强度增长显著。根据研究结果归纳推导出杭州市居住用地出让的发展阶段和区位选择模式:整体上呈现出“成长—起飞—成熟—击穿”4 个阶段;对应4 个阶段居住用地的区位选择演变呈现出以主城区为核心逐渐集聚并扩张,局部地区形成多个次核心地区。
- · 基于手机信令与电子地图POI数据的社区生活圈测度方法 ——以武汉市为例 [彭正洪 李承聪 焦洪赞]
社区生活圈是居民完成日常生活行为的基础空间单元,如何界定社区生活圈的范围、评价社区生活圈的质量成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引导下的城市规划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社区生活圈实质上表征的是社区居民与社区物质空间的供需关系,因此,社区生活圈测度方法需要关联居民活动的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还原社区居民群体获取社区公共服务的全过程。在城市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居民日常生活调查与居住小区周边物质环境调查的生活圈测度方法。该方法基于社区居民手机信令与社区周边电子地图POI 数据,通过手机信令调查居民日常生活范围,电子地图POI 数据调查社区周边物质环境,结合两类数据推测社区居民在社区周边的实际活动范围,进一步识别与测度社区生活圈。为了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文章针对武汉市典型社区的生活圈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反映不同社区生活圈空间特性。
- · 韧性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演进与展望 [罗紫元 曾坚]
文章借助HistCite 和CiteSpace 知识图谱分析工具,从WOS 核心数据来源中分析韧性城市规划设计的文献样本,研究结果表明:韧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成果在近20 年来呈指数式增长,以时间线图谱结合文献内容展开分析,可以将韧性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演进划分为3 个时期:适应能力研究期、气候变化研究期以及城市生态研究期。研究同时比较分析了国内外研究差异,并提出了后续研究展望。
- · 城市目的地旅游者感知结构体系建构与满意度研究 ——以南京为例 [唐璐 刘培学 张建新 张金悦]
城市是旅游活动最主要的地域载体。文章选取六朝古都南京作为案例地,基于UGC 游记数据,建构目的地旅游者感知结构体系,探究各要素的满意度评价。研究发现:旅游者感知集中于文化氛围和目的地旅游资源两方面。将旅游者感知划分为4 类维度、15个感知要素,其中人们更关注于文化层面的感知要素,说明旅游者的需求层次有所上升。此外,旅游要素期望与实际感知差异较小,说明旅游者对南京市整体评价较高,并针对低满意度要素制定旅游市场的营销战略。
- · 广州市城市空间演变机制研究 ——重大规划与建设的视角 [朱红 韩文超 许永成 邹佳雯 肖菲]
文章对广州建城以来的城市空间演变历程进行梳理,根据城市空间演变动力和特征将其分为4 个阶段:受自然地理环境、传统礼制思想、对外商贸等影响,广州长期在云山珠水之间单中心发展;1949—2000 年间,工业化、开发区建设以及两次全运会配套建设推动城市沿珠江水系向东组团式发展;在2001—2010 年间,通过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新城新区建设,广州实现了多中心的战略拓展;2011 年以来,广州通过聚焦重大交通枢纽、创新平台、高品质公共空间等核心区域,促进了城市空间的优化与提升。文章认为,规划引领下的重大建设项目、新城新区开发、大型体育赛事等大事件是推动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动力,广州未来应进一步突出高品质发展与民生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 · 阜阳市新冠肺炎疫情时空演化过程与防控对策 [于悦 李钢 王皎贝 徐婷婷 金安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已在多地蔓延,给人类健康安全和全球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解析疫情传播途径和时空演化过程对于疫情的深入研究和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阜阳市官方通报的155 例确诊病例详情及相关POI数据,综合应用数理统计、文本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深入探析阜阳市确诊病例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疫情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确诊病例男性多于女性,集中分布在25~59 岁;以外地感染为主、本地感染为辅;聚集单元多为3~5 人,以亲友传播为主、邻里传播为辅。②在时间上,阜阳市疫情发展经历了“外省输入期—省内扩散期—稳定控制期”3 个阶段,确诊病例逐日数量变化呈现“四峰”波动态势;多数病例发病至就诊间隔0~3d ;累计治愈人数呈“先缓中猛后停”之势,大多病例于确诊后20d 内治愈。③在空间上,阜阳市疫情始终以西南部临泉县、阜南县最为高发;疫情小区表现为“3组团多片区”,呈西北—东南走向,且随时间逐渐向西部转移,与人群聚集地分布趋同。④ 97% 的疫情小区位于定点医疗机构30km(1h 车程)范围内,可基本满足病例就诊需求。最后,总结了阜阳市疫情的形成机制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指出了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 · 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的游憩者感知研究 ——以南京夫子庙为例 [夏雪莹 吴小根 陈婉怡 童雨茜 向东宇]
游憩者的感知与评价是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研究的基础。从传统文化、创意创新、现代符号、科技服务和负面商业5 个维度构建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比较了游憩者对于各维度商业现象的态度及差异。结合现状及访谈对南京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商业适宜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游憩者对于夫子庙商业适宜性的感知评价为“一般”水平,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与商业业态的融合不足,创意创新受到游憩者普遍青睐,部分现代符号从观感上影响游憩体验,科技服务得到合理运用,负面商业仍然存在。
- · 山西治所城市历史格局演化及其保 护研究 [王振宇 刘宇舒 何依]
治所城市历史格局作为营建制度、地缘政治、空间变迁的固化形态,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原点”。研究侧重于“时空转换”视角,认知农耕文明与礼制思想、军事防御与九边制度、商贸流通与开中制度如何影响山西治所城市的形成与演化规律,并以“边界—轴线—中心—标志”的组织形式投射于治所城市历史格局中,厘清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晋北、晋中、晋东南、晋南的古今空间演化规律,尝试突破重点保护逻辑下的“名城—街区—文保单位”法定框架,纳入以“历史格局”为保护线索,契合“整体性”和“原真性”的治所城市遗产保护策略与技术体系,为治所城市“保护”与“发展”的价值取向与空间逻辑提供新思路。
- [产业与经济]
- · 城市开通地铁的经济效益研究 [徐海东]
城市开通地铁不仅会提升交通便利度、改善城市结构,而且会给城市产业和经济带来质的影响。但是各个城市开通地铁究竟对城市GDP 的影响方向如何,大小如何,还没有统一认识。因此文章把城市开通地铁作为一个自然实验,以中国284 个2003—2015 年地级市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合成控制法分别研究了12 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对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南京、成都、重庆、苏州、昆明、宁波、武汉、杭州、西安和哈尔滨等10 个城市开通地铁对人均GDP 造成正向影响,沈阳和佛山开通地铁对人均GDP 造成负向影响,并且南京的正向影响最大,佛山的负向影响最大。有效性和敏感性检验均表明文章结果的稳健性。
- · 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聚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高晨宇 汤爽爽]
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发展先进制造业有利于培育江苏省在产业中
的竞争力。采用区位熵和修正的EG 指数对江苏省先进制造业整体及其13 个小类产业
的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并使用地理探测器对其集聚的影响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表明:(1)
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在区域间的集聚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态势。(2)13 个小类产业的集
聚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物联网业、集成电路业和新型显示业是集聚程度最高的小类
产业。(3)江苏省先进制造业集聚受多种因子共同驱动影响,随着产业的发展,地区政
策因素成为最核心的影响因素;且任意两个因子的交互探测的影响力均为非线性增强和
双因子增强,地方财政支出与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交互影响力水平最高。
- · 城市更新项目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 [洪竞科 苏妍 傅晏]
城市更新作为当今各大城市发展核心战略之一,能够提升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而其对区域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亟待深入讨论。论文以深圳市为例,基于2019 年6—7月深圳市城市更新项目周边1002 个住宅二手房挂牌单价数据,在传统特征价格模型的框架下,将城市更新特征引入模型进行拟合,并结合回归结果与边际价格分析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对周边住宅价格的总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住宅周边的城市更新项目对其价格具有显著增值作用,且该增值作用随项目数量、项目容积率、公司注册资本递增,而随项目距离递减;从影响程度来看,商业项目>居住项目>工业项目,不同类型项目对周边住宅价格影响的途径也各不相同。
- [交通]
- ·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武汉市轨道交 通站点客流影响因素多级效应研究 [郭瑞利 黄正东]
轨道站点客流及影响因素的互动关系是轨道交通规划的关键问题。论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基于多模式接驳方式划定轨道站点多级影响区,从建成环境、外部连通性和多模式交通3 个方面探索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影响因素的多级效应。结果表明:人口数量、岗位数量、办公建筑面积、土地利用混合度、学校数量、公交线路数量、站点到市中心的距离是轨道客流的显著影响因素;多级影响区内轨道客流的决定性影响因素不同,且作用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 ·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新城地块机动车出入口管控研究 ——以南京南部新城为例 [殷凤军 彭佳 吴爱民]
地块出入口设置的合理性关系到新城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用地开发效益,在倡导精细化城市治理和新城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加强新城地块出入口管控十分必要。结合地块出入口设置的理论基础,文章探讨了新城地块出入口设置要求,基于全要素、全过程和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思路,提出了新城地块出入口管控目标与策略。构建了出入口管控体系与流程,并从交通系统整合设计、道路沿线机动车出入口布局模式与要求、不同类型地块出入口宽度设置标准、与其他交通市政设施融合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管控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