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域发展]
- · 区域内政府合作公共管理视角缺失的审视——以环太湖区域为例 [方伟]
目前,环太湖区域政府间合作存在着广度、深度和力度弱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要求、关注环太湖一体化弱于关注长三角一体化的现象,这与两方面缺失有关:一是地方政府缺乏区域公共管理意识,公共管理职能不够到位;二是传统的区域经济理论缺乏公共管理视角。理论和实践的缺失自然弱化了政府合作的绩效。因此,考量区域政府间合作就不能缺失公共管理视角。
- [城市研究]
- · 城市公共空间的伦理意蕴 [秦红岭]
政治文化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概念与城市规划领域中讨论的物质环境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概念有一定的内在关联。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伦理价值主要体现在它作为人性场所,满足人性化需求这一精神功能。公共空间的人性化努力,在个性化与多样化、人文关怀、场所感、空间尺度宜人性与易交往性、公共艺术的成功介入等特征中获得鲜明体现。
- · 基于健康城市视角的城市管治路径选择 [毛宽 曾刚]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健康城市已成为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采取合理的城市管治路径以提高城市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城市建设,是各大城市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本文首先对健康城市问题作了一些介绍,接着介绍城市管制的内涵,最后对我国健康城市建设指导下的城市管治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
- · 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形态改变过程看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的转变 [作者:Piper Gaubatz 翻译:王晓晓 王楠 林丹丹]
城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中国城市基本的自然形态和结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折射出国家动态的经济、社会和政策条件的新的模式正逐渐取代了由浓厚的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带有鉴别性的模式。这篇论文提供了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形态转变的模式和过程的分析。对于快速变化的城市,分析主要集中在两点:城市发展中区域的变化;在发展和形式上出现共同的趋势。文章重点谈了土地使用的专业化、交通循环和建筑的高度、规划的过程、城市的更新及房地产市场的私有化等问题。
- · 国家级高新区与城市的空间效益比较研究——以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例 [刘伟奇 王兴平]
以南京市国家级高新区为例,通过建立一套空间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高新区和城市空间效益的现状进行一系列相关的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家级高新区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高新区拉动城市空间效益的对策,为正确评价国家级高新区的历史功绩以及对城市的贡献作用和现实价值提供依据和参考。
- [城市规划]
- · 南京湖南路与夫子庙商业街的商业模式比较及对策研究 [王珉]
商业街是中心城市蓬勃发展的商业模式。南京的商业街建设,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其中最著名的湖南路和夫子庙商业街,二者的商业模式各有不同。本文就两大商业街的顾客客流量、年龄、职业、学历、月收入等因素的调研数据进行比较,初步探讨二者商业模式的异同,对二者的交通设施、布局功能、发展管理三方面提出改善对策,以及提出错位经营打造生态商业街观点,为今后提升商业街的竞争力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 · 高密度城区点状绿地研究——以南京老城为例 [王佳成]
针对目前我国高密度城区点状绿地规划和建设中所面临的种种矛盾,对南京老城内的点状绿地进行了实地调研,以期获得典型的高密度城区点状绿地现状,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此为基础,对高密度城区点状绿地的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 [城市交通]
- · 广州城市社区交通特征空间分异研究 [林强 曹小曙]
基于对城市社区交通资源供给、社区道路与停车组织、社区交通方式与衔接换乘、社区入口模式等的分析,以广洲市6个典型社区为例表征了城市社区交通的属性特征,阐述了广州城市社区交通的空间分异现象。结果显示,随着城市空间的外移,社区的类型发生着变化,社区外部公共交通资源供给减少而内部私有交通资源增加,道路与停车组织更趋复杂,居民出行的机动性更强同时换乘的方式增加,社区的入口数量减少而口径扩大。
- [城市防灾]
- · 长汀城市建设区洪水淹没风险研究 [叶晨 徐建刚]
洪水淹没风险分析是进行城市防洪安全研究、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依据之一。本文基于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技术,结合了传统淹没分析方法,使用长汀城市建设区地形和洪水水文数据资料,对研究区在10%、5%、2%三种频率下的洪水淹没风险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原则,为城市规划中协调城市防洪安全与城市建设用地布局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洪水淹没风险总体上较高,城市已建设区洪水淹没风险高于其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