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城市再聚焦——问题与措施]
- · 城市建设与碳排放的若干重要关系 [戴星翼]
在中国,城市化会是今后20 ~ 30 年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但过度建设拉动“两高一资”产业,从而使我国碳排放扶摇直上,乃是我国低碳经济最大的问题。遏制城市建设中无谓的碳排放,是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由此产生三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其一,如何做到合理而不是过度估算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规模;其二,怎样避免因城市规划和决策的不当而导致高碳的生活方式;最后,如何在采用城市建设中的低碳技术时避免在生命周期视野中事实上的高碳的选择。
- · 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模型和上海市的实证研究 [诸大建 陈静]
作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长同时又要提高13 亿人社会福利的发展中大国,中国需要对城市低碳竞争力的理论框架、评价系统与管理思路进行深入研究。而如何评价城市低碳竞争力水平,目前尚没有完善的理论与方法。本研究基于数据可获性原则、动态性与可比性等基本原则,将城市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大类,即低碳环境竞争力、低碳生产竞争力和低碳社会竞争力。针对城市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引入灰色理论建立灰熵分析评价模型,并采用上海市2002 ~ 2007 年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 · 基于产业能耗与产业空间分析视角下的上海低碳城市发展 [陈蔚镇 韩青]
气候变化背景下上海表现出高度依赖能源的城市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区域与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上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依靠“效率份额”而非“结构份额”促进城市产业能耗的降低;上海产业空间重构下,由于新兴产业空间与生态脆弱空间的高度重叠,面临海岸带空间产业集聚下潜在生态安全的巨大风险。
- · 国外城市区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启示 [叶祖达]
城乡规划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平台,城市规划决策者需要有能力明确指出相关的基本排放数据:包括不同规划方案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规划范围的主要排放源头、排放结构等,编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指标,作为行动计划实施的依据。要科学地建设低碳城市,以城乡规划建设政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规划要求。但目前我国以地方城市区域为空间单元进行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的工作都还不够,影响了城乡规划和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体系的发展和推进。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城市或地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回顾,以英国的莱斯特市和伦敦市、美国的纽约州和纽约市、及加拿大温哥华市5 个尺度规模不同的地方区域近年编制的温室气体清单为例,总结其对我国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的参考作用。最后指出对我国城乡规划建设领域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的启示,并提出三个基本方法和原则:(1)城乡规划建设政策职能匹配;(2)明确解释城乡空间边界的影响;(3)减排目标与进度成果数据公开。
- · 低碳技术推广促进过程中的公众认知模型构建 [戴亦欣]
随着低碳发展进程的逐步加快,各国政府开始加大力度推进低碳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公众对于特定低碳技术的认知和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技术是否能够在地方广为推广和顺利应用。有哪些因素影响到公众对低碳技术的认知?哪些因素能够改变公众认知?这些都是政府在进行低碳治理和决策中必须了解和考虑的元素。本研究建立在对当前低碳技术公众认知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类,梳理了影响低碳技术公众认知形成的关键因子,并通过在某城市的公众低碳认知测试,展示了当前我国公众对低碳发电技术的认知程度和关键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影响低碳技术公众认知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中应该关注的方向,不仅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政府的低碳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 [规划]
- · 基于区域视角的南京城市定位与空间布局 [程茂吉]
区域分析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职能和指导空间布局的重要方法。本文从不同区域角度分析了南京现状和未来可以承担的职能,提出了南京在不同区域层面的功能定位,为形成南京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提供分析基础;根据南京承接区域辐射和服务周边区域的要求,构筑了面向长三角、辐射都市圈的都市区空间布局,为构筑合理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提供重要支撑。
- · 日常城市体系下社区阶层耦合资源结构的公正性配置与控制性规划 [张中华 王兴中]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已开始进入了后工业化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西方城市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日常城市体系下的空间社会文化转向”,以社区为单位的城市日常生活空间呈现出典型的阶层化特征,代表了后现代西方城市社会阶层的生活行为规律,建构了(日常生活)城市体系下城市居民生活场所( 或社区资源) 的时空对应模式。探讨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是当代城市问题和空间规划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认为,城市发展阶段的不同必将对应不同的社会阶层化空间特征;通过解构日常城市体系下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社区阶层耦合资源结构(社会公正)配置规划和控制。从而为当代中国城市社区规划提供崭新思维。
- · 广州小城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卢道典 黄金川 王俊]
经过改革开放30 余年的快速发展,发达地区小城镇在经历了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张后,目前进入了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新一轮体制改革和发展对策,以促进小城镇进一步成长和持续发展。本文选取广州小城镇作为研究对象,概括了其总体发展现状,总结了小城镇在广州大都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影响广州小城镇进一步成长和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后从体制改革、发展模式、科学规划以及保障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广州小城镇发展的对策。
- [土地]
- · 再思土地利用的相容性——新形势下土地利用模式的思考 [林莉 王英行]
本文对土地利用相容性的概念、特性、原则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从主体思维层面阐述了研究土地利用相容性的“双向思维”,从客体特质层面阐述了土地利用相容性的“二象性”。尝试完善并倡导一种适合于我国当下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
- · 机场镇土地再利用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马鞍镇为例 [肖林橙 葛幼松]
本文从机场对城镇的影响方面,讨论了机场的建设和运营影响城镇土地利用的因素,具体包括产业导向的改变,环境上对城镇建设的影响和约束以及区域交通对城镇的影响,从以上3 个方面对机场镇的土地利用做了理论和实践上的研究,提出了机场所在城镇土地利用开发应注意的事项。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市六合机场所在镇——马鞍镇的土地利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影响其土地利用的外在和内在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马鞍镇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建议和设想,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今后机场镇的土地利用规划及发展建设作出一些贡献。
- [发展战略]
- · 世界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思考 [祝尔娟 吴常春 李妍君]
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所在都市圈存在着共生互动的内在关系。世界城市必然崛起于世界增长重心地区最具实力的城市群之中;世界城市的形成发展需要所在城市区域的强大支撑;世界城市是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相互作用的产物。北京依托首都圈建设世界城市,有利于疏解人口资源环境交通等压力,有利于增强其经济整体实力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世界增长重心向中国转移,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了历史机遇;京津人均G D P 均超过1 万美元,为京津同城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京津冀三地发展阶段的不同步性,为重构区域产业分工新格局提供了重要契机。推进首都圈建设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
- · 都市圈边缘城市发展定位研究——以新疆呼图壁为例 [黄明华 邵健容]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科学的城市定位不仅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且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从现实依据出发,根据城市发展定位理论探讨了乌鲁木齐都市圈边缘城市呼图壁的发展定位及实现定位的思路与对策,也为都市圈边缘城市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 [城市群]
- · 中国城市群空间分布及其梯队发展研究 [翟义波]
城市群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逐渐成为全球新的空间竞争主体单元。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也涌现出了众多规模不等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核心区。本文根据我国城市群发展实际,提出了划分城市群的新标准,并以此对国内城市群进行重新划分。同时以空间视角,对当前国内城市群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城市群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城市群具有明显的梯队结构。发展国内城市群,需要重视其内在固有的梯队特性,采用逐步推进、梯度发展的思路。
- [特稿]
- · 我国城市化道路回顾与前瞻 [宋启林]
中国城市化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它虽具有世界城市化的共有规律性,但更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关注城乡矛盾关系,长期受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困扰,一直在探寻城乡协调统筹之路。在经过前30 年的反复折腾后,终于在改革开放的后30 年中摸索到农民比较认可、城市政府支持的城市化之路。特别是包产地和宅基地的农民家庭拥有和城市政府的土地财政。城市化突飞猛进。未来30 年将可基本实现城市化。但要居安思危。继续调整进城农民工合理权益。利用城中村宅基地及村集体土地,解决农民工租住的保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