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财政问题探析]
- · 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改革研究 [张志宏]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以及土地出让收入的快速增长,社会上主流观点大多直接将土地出让收入等同于“土地财政”,对土地出让收入及其收益分配的关注与改革呼声日益高涨。中央政府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不断调整并出台了新的管理政策,规范了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优化了土地出让收益分配支出结构,本文通过梳理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发展演变及构成,分析近些年土地出让收支情况,总结目前土地出让收益分配中存的在问题,提出对应改革措施与建议。
-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土地出让制度的绩效分析及对策建议 [黄贤金 陈志刚 於冉 李璐璐]
文章基于土地制度对经济发展影响机理的分析,认为土地制度主要通过外部性内部化、激励与约束、资源配置等方式影响经济发展,据此,阐述了自20 世纪80 年代积极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以来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将土地出让制度变量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初步评价了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实施与改革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中国土地出让制度自实施以来所产生的制度绩效相当于2011 年当年G D P 的6.58%。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也影响了中国土地出让制度运行对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贡献,文章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财政“支柱”机制、城市重点重大项目回报机制、土地产权主体的城镇化红利分享机制等后土地经济应对策略。
- · 城市建设用地为什么会失控——基于土地制度视角的分析 [张益峰 段进]
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快成为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地方政府主导的土地财政是其主要成因。而地方政府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土地财政,主要原因:在土地产权制度上,城乡土地产权主体模糊、产权残缺、权力失衡;在土地使用制度上,政府垄断一级市场、土地增值国有;在土地征收制度上,政府征地范围过宽、征地成本低廉、行政强制力主导;在土地财税制度上,税制体系混乱、重流通、轻保有、地方政府缺乏主力税种。最终导致地方政府土地权力过大,且无法通过征收物业税来获取稳定收益,只靠一次性土地出让获益致使用地失控。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土地制度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 · 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融资运行模式 [葛扬 朱弋]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融资源于分税制改革以后的财政收支不平衡,地方政府通过直接出让、债务等方式以土地作为媒介进行融资。土地融资推进了城市基础建设,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繁荣;但由于缺乏监管,现行的土地融资模式有不可持续性的特点。因此必须规范土地融资行为,加强风险监管,同时,拓宽政府融资渠道,促进融资行为市场化。
- · 土地财政与房地产市场关系辨析 [吴翔华 徐霞 熊焱]
土地财政被视为房地产调控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重要障碍。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情况的研究,深入探讨土地财政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内在机理,进一步明确了土地财政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并通过实证方式证明理性预期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土地财政及土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 · 刍议我国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蔡龙]
土地财政是我国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重要手段, 也是举债融资的最主要支撑。随着我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也在不断累积。本文从我国土地财政的成因入手,分析寄生于土地财政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基于城市理性增长及可持续城市化的土地利用策略,提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方法。
- [土地与房地产]
- · 政府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李海波 黄蕾]
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已被业界和学术界所认可,但国内外在论述政府负责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原因时,大多是从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进行阐述,对政府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学依据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揭示。这不仅使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定位缺乏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不利于指导保障性住房实践。本文主要探讨政府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济学依据、政府失灵的原因以及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 · 针对老龄化社会的通用型老年住宅探索研究 [李洁 杨冬梅 张鑫 关湃]
不同阶段的老年人对住宅的需求有所不同,因此开发一套具有发展性的通用型老年住宅将为解决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通用型老年住宅与其他住宅相比的优势在于:根据老年人生理心理状况和自我护理能力对老年住宅进行无障碍设施改善和空间调整,帮助老年人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安享幸福晚年。
- · 城市公共基础投入与商品住宅价格的关系——以西安各区为例 [唐晓灵 刘赟]
城市的公共投入对城市的空间结构有着极大的影响,这将导致消费者对于商品住宅偏好的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商品住宅价格趋势的变化。本文从城市公共基础投入这一角度,采用了对区域居民生活便利性影响的重要投入指标,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教育支出、城市居民医疗卫生支出为指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城市公共基础投入与商品住宅价格之间的关系。以西安各区域为例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共基础投入与商品住宅价格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并且郊区的公共基础投入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比市区要显著,由此得出政府在郊区基础设施等的重点投入会使得消费者对于商品住宅选择的区位偏好发生了改变,从而会影响西安郊区商品住宅价格的变化。
- · 关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的讨论 [侯纲]
社会主义的土地公有制决定了不能够变相买卖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金具有地租的性质,是权利人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对价,因此应该采取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续期的方式。无偿续期实际是补贴富有人群,加剧贫富不均。明确住宅房地产价值的时限性可以有效降低房地产投机行为,稳定房价。国家应该尽早从法律角度细化住宅用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的办法,减少商品房价值的不确定性。
- [城市发展战略]
- ·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政策工具研究 [赵连荣 葛建平]
本文在分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现实障碍的基础上,运用豪利特(M.Howlett)和拉米什(M.Ramesh)的政策工具分析框架,系统研究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政策工具的运用状况。研究发现,政策工具运用在纵向上逐渐完善和丰富,但对于转型问题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政策工具的运用呈现强制性工具占主导地位、混合性工具为辅、以信息传播和补贴为主、自愿性工具种类单一且力量薄弱等特点。针对现有政策工具选择和运用的不足,本研究从强制性、混合性和自愿性政策工具角度分别提出了政策建议。
- · 石嘴山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因子时空变迁及未来趋势预测 [冯斌 陈晓健]
本文立足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的自然基质和转型发展要求,既着眼于全市域,又突破行政界限范围,研究处于复杂发展变动态势下的石嘴山城市用地空间扩展。论文通过对1951-2010 年间城市空间扩展影响因子的时空动态模拟以及石嘴山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进程判定分析,预测得出适宜于未来2015 年和2020 年的影响因子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工具以及成本加权距离等数学方法,对回归预测模型和空间扩散模型进行运算,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城市空间扩展的规模与方向,从城市自身层面提出石嘴山城市空间扩展的趋势导向,并从宁蒙边界区域层面提出构建两个同城化片区发展的趋势。
- · 游牧民定居视角下的村庄整合与发展战略研究——以甘南州合作市为例 [李巍 王录仓 王生荣 李得发]
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推进少数民族游牧民人口聚居区的城镇化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藏区游牧民定居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牧民定居工程,是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牧民生活质量、结束牧民游牧历史、减轻政府管理成本、推进牧区走向小康的重要途径。论文在回溯合作市游牧牧民定居基础上,选择经济发展条件、社会发展条件、区位条件14 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合作市41 个行政村(37 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管辖的2 个村民小组)的综合实力进行测算,按照实力大小将全部村庄划分为四级。对比发现,其中城郊村庄实力明显优于周边乡镇,牧区优于半农半牧区;游牧民定居点选择往往选择发展实力和条件较好的村庄;根据合作市游牧民定居的方式和途径,可以将其村庄的发展类型总结为村改居、发展村、控制村、撤并村四种,并提出了各类村庄发展引导的路径。
- · 云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对策研究——基于新型工业化视角 [李瑞光 段万春 许成磊]
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工业化这两种进程的协调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基础和重要动力。通过进行云南省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测度,研究发现云南省各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质量不高,两种进程发展不协调,部分评价方面呈现出增大趋势,进而从完善发展规划、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本制度建设、提升大中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这四个方面,提出了云南省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对策。
- [规划与设计]
- · 基于“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的新城区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模型研究 [马涛]
本研究根据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功能,即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为导向,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特色城市理论、系统学理论、城市开发策略理论等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构造满足生态功能的生态安全格局、营造满足社会功能的宜人特色场所、布置满足经济功能的过渡提升空间,并由此构建出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基础上,自下而上满足耦合功能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模型。并以宜兴环科新城绿地系统规划设计为实践案例,探讨了新城区园林绿地系统的建设运营,以期进一步完善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为新城区园林绿地系统健康良好地建设运营提供借鉴和指导。
- · 公共安全导向的化工园区规划研究——以常州滨江化工园为例 [刘伟奇 黄伟 陈翀 许景]
针对当前我国化工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给居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常州滨江化工园为例,从化工企业的卫生防护距离、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化工园区产居格局的隔离方式,最后从公共安全角度,重点从产居格局的调整、生态修复体系的构建、工艺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对常州滨江化工园进行规划引导,合理布局产业,以减少生产对生活的影响,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 [城市建设]
- · 中国城市公共设施选址研究进展与趋势 [谭善勇]
近年来,中国城市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少是公共设施在不同地区的不均衡分布造成的。如何对城市公共设施合理选址,意义重大。目前,中国对于城市公共设施选址的研究,涉及的专业面比较宽,也有不同的单位参与其中,总体上研究呈现多个特点,并有其突出贡献。但是,研究的局限也很明显。未来对模型在不同城市的具体应用上,或者如何更好地考虑城市本身的特色,将成为公共设施选址研究的趋势。
- · 探索“社区休憩空间”的适居模式——珠三角高密度住区研究的人本视野 [杜宏武]
本文以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社会剥夺”和“空间正义”理念及原理为工具,以可持续性住区和绿色建筑的理论为背景,分析了高密度居住条件下社区休憩空间研究的进展,认为社区休憩空间的“体系配置”是提高珠三角住区生活空间质量的根本途径。论文从宏观尺度与政策层面、中观尺度与操作层面、实质空间生产的微观实施层面做分析,提出了珠三角高密度社区休憩空间的可持续布局模式。从建筑学视角分析了研究实质空间的方法与内容,倡导运用“整体思维”建立完整的研究框架。
- [旅游]
- · 我国黑色旅游业的发展路径 [石英]
黑色旅游是近年来国外特别是北美地区旅游学界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研究领域。作为一个崭新概念,黑色旅游在汶川地震后逐渐被人们注意,但国内学者研究甚少。黑色旅游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是一种情感性的旅游,是大众对旅游客体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已成为广义休闲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黑色旅游作为新的一种旅游发展方式,主要是以精神为主的体验。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黑色旅游本质与特点,分析了我国黑色旅游资源的现状、分类、问题,以可持续为理念提出了我国黑色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 · 乌镇文化旅游发展之路——木心故乡探秘 [仇向洋 周晓梅]
提起木心,许多人会问“木心是谁?”——这可是一位真正的世界级艺术家。木心生于浙江乌镇,出版了16 本小说、散文和诗集,被国际上视为深解中西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木心的画作曾被大英博物馆收藏,是画家陈丹青的导师。木心15 岁离家求学,之后便越走越远,后来在美国纽约居住了24 年,2006 年这位“文学鲁宾逊”回归故里直到2011 年去世。乌镇靠什么唤回了漂泊海外多年的游子?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访了木心故乡,探寻了乌镇的文化旅游发展之路。
- [经济]
- · 新形势下山东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王歆]
伴随着服务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服务外包日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形式,在国家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中,以济南、青岛为主要力量的山东省服务外包产业异军突起,取得骄人的成绩。然而欧债危机持续蔓延,我国外贸增速放缓,服务外包产业竞争激烈,山东省的服务外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充满变数的国际、国内市场中把服务外包产业培育成山东省新的经济增长点,顺利实现山东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区域]
- · 欧盟“去一体化”及其对国内区域一体化的醒示 [郭旭 李广斌 施雯 王勇]
尽管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成绩斐然,但“去一体化”的声音和活动此起彼伏,始终伴随着一体化的进程。文章从不同主体、不同领域两个角度阐述了欧盟“去一体化”的现实表现,分析了“去一体化”的深层动因,从空间规划视角提出欧盟应对之策。最后从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创新、地方多元共治合作框架建构以及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三个方面为国内区域一体化提出相关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