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
- · 大型机场门户地区的空间矛盾与规划应对——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空间规划设计为例 [丁寿颐 陆君超]
大型机场门户地区是人们进出城市的窗口,扮演着城市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渡区的角色,是全球流动空间的重要节点。同时,作为城市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也承担着特定职能,是各种城市活动聚集的地方空间。因此,相较于一般的场所空间,机场门户地区流动性和地方性的空间矛盾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空港集疏运交通与地方服务性交通混杂”、“临空产业用地与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矛盾”、“空港限制性要素与舒适人居环境营造冲突”、“航空旅客与本地居民的空间分化”等特征。本文研究国内外机场类似问题的解决策略,并以昆明长水机场前区为例,着重从空间层面厘清矛盾根源,理顺发展思路,并提出规划应对策略。
- · 城市新建地区社区公共设施优化配置的思考与建议——以南京市河西地区为例 [戴翔]
文章在对南京河西地区社区中心实地调研基础上,分析河西社区层面公共设施规划建设的现状与问题,评价《南京城市新建地区配套公共设施规划指引》的实施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指引》对于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设施规模、操作性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总结河西中、北部片区社区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对《指引》中存在的问题、不足及背离实际之处予以修正和完善,并引导各地城市新建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
- · 南京市高架桥下部空间利用初探 [汪辉 刘晓伟 欧阳秋]
以南京为研究背景,对南京市15 处高架桥的自身形态、桥下绿化、交通等进行现场调研,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高架桥下部空间形态类型、高架桥下部空间设计策略以及高架桥下部空间景观营造三个方面,并初步探索了高架桥下部空间的利用面临的挑战,以对今后高架桥利用及改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 · 荷兰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影响下的可持续城市设计与建设——以“码头模式”影响下的泽伊达斯为例 [刘苗 陈可石 苏鹏海]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成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荷兰泽伊达斯地区大胆而创新的进行交通基础设施改造,给城市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这种新的交通模式被称为“码头模式”,在该模式的影响下,泽伊达斯在功能混合、传统出行环境营造以及街道计划三个方面进行了可持续性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该模式对同样广泛开展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有很大启示。
- [规划与设计]
- · 近现代南京城市规划与实践研究——基于1927-2012年南京重大城市规划与建设事件的分析 [吕陈 石永洪]
本文通过对近现代南京城市规划发展历程的回顾,从近代(1927-1949)和当代(1949-2012)两大时期出发,分析了南京城市规划与实践不同时期的不同时代特征。近代南京由于其作为国都的特殊地位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城市规划与实践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同时受到一些特殊因素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当代南京城市规划的发展则很好地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国城市规划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其向前发展的道路却是不平坦的。
- · 回归城市:一种适应气候变化的空间规划新概念 [黎兴强 田良]
气候变化是21 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中国城市正面临着向低碳转型的巨大挑战与机遇。回顾和总结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永续发展、紧凑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相关理念,提出“回归城市”概念及其发展框架,以期对中国各项空间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实施管理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新概念。回归城市强调的是永续发展、紧凑发展和绿色发展三者的包容性发展及其EDL 协同发展,前者是后两者的发展基础,紧凑发展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其根本目标是实现“职· 住· 游”协同发展极大化,也是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 · 基于供需矛盾的总部空间规划研究 ——以深圳中小企业为对象 [王吉勇]
随着融资渠道拓宽及规模扩大,深圳中小企业的研发设计、行政办公、销售营销等总部功能的分离、独立现象日益明显,对总部空间的需求也日趋强烈。作为总部空间供给中的“弱势群体”,如何解决中小企业总部空间供需矛盾并合理引导其空间布局,成为深圳总部经济和规划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以供需矛盾为切入点,在对企业需求和规划供给定量分析基础上,提出当前深圳中小企业总部空间供需矛盾主要表现为结构性和功能性矛盾,认为规划引导的合理与否是产生、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在中小企业总部空间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与识别中小企业总部适宜发展地区,建立中小企业总部空间“一张图”。并从产业链、行业分类、开发时序三个层面,提出中小企业总部空间规划指引,尝试从规划引导视角为当前供需矛盾的缓解和解决提供一种思路。
- · 跨越与耦合:滨河城市空间发展新模式探索——以六安市淠河滨水区城市设计为例 [薛松 张麒 段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滨河城市在城市空间资源渐趋饱和时,必然面临跨河发展的选择。跨河拓展的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与老城区存在显著差距,犹如城市空间发生“断裂”同时又与老城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由此,本文从生态、空间、功能三方面着手,尝试对滨水城市跨河发展的空间模式予以探索,提出跨越与耦合的思路,梳理脉络,形成相关策略,促进新老城区的优势互补与加速融合,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 历史地段地下建筑空间组织模式浅析——以静安区地铁12、13号线及连通通道地块为例 [许劼]
在城市化进程中,历史地段的更新改造是城市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现有的地下建筑空间组织理论为基础,应用到静安区地铁12、13 号线及连通通道地块的案例中,将实际设计与理论模式进行对比和分析,并总结出实际空间组织模式的类型,一方面对现有理论做出了补充与修正,另一方面试图寻找历史地段这一特定条件对地下空间组织的影响。
- [历史保护与更新]
- · 历史文化景观廊道构建——以佛山禅城古镇为例 [崔翀 周庆 杨敏行]
佛山禅城古镇历史文化遗存集中,但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多重危机。以禅城古镇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将廊道概念从遗产保护等宏观尺度引入中微观的城市设计:通过分析空间结构演变、评价历史文化价值并对重要遗产进行梳理,从而构建历史文化景观廊道;把以往古迹标本和分散碎片转变成具有整体连续性的景观体验,注重时间、空间和感官维度对典型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进行系统保护和展示再现,从文化景观的适应、传承、创新等方面探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更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拓展旧城保护研究的视野。
- · 百年唏嘘——以1912建筑群和南京总统府为例浅谈建筑保护模式 [江禾芝]
南京民国建筑无疑是散落世间的璀璨明珠,她记录了南京的历史,凝结了旧时期的记忆。然而土瓦结构的辉煌经不住时光的冲刷,民国建筑正在被人们以种种借口加以改造和破坏。典型的两个个例是总统府和1912 建筑群。前者以其过往政治军事中枢的招牌得以实体性保护,后者则以精神文化上的意义被用以商业开发。前者的保护模式称之为文物型保护,后者称之为利用型保护。本文旨在以两者为个例,具体分析、探讨两者保护模式的定义、联系、区别、利弊。
- · 历史文化街区创建文化产业园区的思路与路径——以镇江西津渡为例 [陆江]
近年来,国内各地都不断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投入,同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也在向纵深发展。本文以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提出以客栈、博物馆、商埠、会所、艺文空间、秀场为主要业态,采取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创建具有特色魅力的文化产业园区。
- ·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场所意象转达与延续机制探讨——以长沙历史城区为例 [鲁政 过伟敏]
由物质遗产保护向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并重发展,使我们更加重视保护传统生活的场所内涵。本文从描述场所的可意象性表达入手,借助空间句法理论和认知地图的主观评价方法,从句法“深度”和“可理解度”两方面解析了长沙历史城区场所的空间组构机制。具体对场所结构的描述语言、场所的“分类器”机制,以及场所的可理解度这三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句法分析与基于主观意象上的评价存在较高的相似性,这对于辨别场所意象强弱,并提出场所延续的自组织调适机制,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 [城市管理]
- · 地方政府的善治之路:回归理性的拆迁政策 [邬登悦 罗小龙 殷洁]
伴随住房改革,我国城市住房拆迁与补偿政策在近20 年经历多次政策演变。通过对历年来国务院颁布的城市住房拆迁与补偿条例相关法规的解读,以及一些影响政策方向的重大事件的研究,分析地方政府在拆迁中角色的变化,并对城市规划提出新要求。研究认为地方政府在城市住房拆迁中经历了从毫无约束到相对弱势,再回归理性的角色变化。地方政府不断调整政策、转变角色是走向善治之路的积极践行。
- · 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杭州实践和善治特性 [房立洲 李楠]
在杭州城管领域,近年来,相继出现了民间改善办、犬类自治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城市管理的宣传、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体现了政府善治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和有效等特点,急需在后续的城市管理发展中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战略加以推进。
- · 基于新用地分类标准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探讨——以浙江安吉为例 [王利光 吴晔 吴效军]
公共服务设施的缺位已成为城市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从公共服务设施的新内涵入手,明确研究对象,然后提出规划理念,最后以浙江安吉为例,从配置标准、服务规模、控制体系、控制模式四大方面对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研究重点进行阐述。
- [旅游]
- · 国内外旅游偏好研究综述 [王晓庆]
本文在回顾了近30 年国内外旅游偏好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旅游偏好的概念内涵、研究视角、研究历程和研究特征进行了综述。国外关于旅游偏好的研究具有: 起步早,领域广泛;重定量,方法多样; 多实证,研究深入等特点。国内关于旅游偏好的研究则具有: 起步虽较国外晚,但相关研究成果快速增长;以心理学角度理解为主,缺乏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的尝试;研究成果以单一的定量分析方法为主,缺少复杂深入的研究方法探索与应用等特点。同时本文对显示性偏好和陈述性偏好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一些关于旅游偏好尚需深入研究和推进的问题,如旅游偏好、旅游需求、旅游态度、 旅游感知、旅游动机和旅游决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 [土地与房地产]
- · 新疆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杨忠娜]
针对目前新疆房地产投资REI 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协整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定量分析了1991 年至2010 年新疆房地产投资R E I 对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新疆房地产投资REI 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新疆房地产投资REI 与新疆GDP 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新疆房地产投资REI 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短期影响。因此,必须审慎处理新疆房地产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控制投资规模,多元化投资主体,优化房地产投资资本结构,从而使新疆房地产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