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布局及优化]
- · 城市知识创新型服务业空间布局特征与模式研究 ——以南京市城区为例 [谈力 史北祥 王红扬]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成为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带来的城市服务业布局变化将成为城市业态调整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南京为例,利用业态分布的 POI 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区位熵等方法,从等级与结构的视角探究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在南京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并进一步归纳衍生空间布局结构模型,探索产业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
- ·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空间流动特征识别及规划思考 ——以南京都市区为例 [张逸群 黄春晓 张京祥]
城市研究的基础方法面临转型,传统研究中将社会看作固化的事物进行研究,而忽略其流动的本质属性,在新流动范式理论视角的构建上存在盲区,推动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是顺应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本次研究选取南京都市区为实证对象,将基于手机信令、共享单车等多源时空数据的流空间分析方法应用于城市内部空间研究。研究发现,在城市层面,城市节点间的连接性取代物理距离,成为制约要素流动的关键因素 ;在社区层面,网络嵌入性不足是“边缘化”社区产生的原因。研究的政策意义是,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应重视对流动要素的管控,通过对约束的解除和优化,增加流动网络的网络密度,提高关键节点接入网络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流动空间秩序。
- · 共享汽车影响下的城市空间治理应对研究 ——以南京为例 [张洁 于涛]
伴随着“互联网 +”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共享经济逐步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国内目前共有 30 多个专业共享汽车平台,已进驻到大小 40 多个城市中,共计布局 10 万多辆共享汽车,预测至 2025 年国内共享汽车规模将达到 600 万辆,但共享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诸多城市空间问题,囿于城市中各治理主体间的关系松散、治理机制的传统滞后,城市空间治理陷入困境。因此,在综述国内外共享汽车城市空间治理应对的基础上,以南京为实证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和结构化访谈等手段,系统梳理共享汽车影响下的城市空间问题,继而从城市空间治理的视角进行溯源,并提出应对建议,从而为共享汽车时代我国城市空间的治理应对提供借鉴。
- · 基于服务设施聚集的杭州市多中心空间形态研究 [武前波 刘星]
基于城市各类服务设施的热点(POI)数据,通过 GIS 空间分析方法对杭州市多中心体系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当前杭州市多中心城市体系已经逐步成型,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三个副城和六大组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三个副城发育程度较高,各类服务设施聚集能力较强,并呈现出相异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之相比,外围组团发育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仅部分组团的相关服务设施及商品房住宅聚集程度较高。最后,从政府行为、经济转型及社会变迁三个方面分析了服务设施布局形态的形成机制,并对杭州多中心空间体系构建提出相应的策略与建议。
- · 基于街区尺度的城市金融区识别及其空间布局特征 ——以上海为例 [倪前宽]
利用上海金融产业兴趣点 (POI) 数据和城市路网数据构建一套基于街区尺度的城市金融活动区空间识别及等级划分的方法,即通过基本空间单元划分、金融活动量评估和自然断裂点划分功能等级三个基本步骤完成金融服务街区的空间识别和等级划分。以上海市绕城高速公路以内为研究区域,共识别出 274 个城市金融集聚街区,平均面积为 0.214km2。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金融活动等级进行划分并探讨不同等级和功能类型下金融街区空间格局特征,从分析结果来看 :①上海金融活动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呈现核心集聚由内而外逐级递减的趋势,其中内环内浦江两岸是金融活动的高值热点区 ;②金融街区等级数量由高到低呈金字塔型分布,高等级街区呈向心型分布,中等级金融街区广泛分布于外环以内的中心城区,低等级金融街区分布较为分散 ;③不同类型金融街区分布差异显著,有各自不同的分布特征。
- · 江苏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王馨 管卫华]
本文运用 EDSA、社会网络分析和 QAP 分析,研究江苏省 13 个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并对空间结构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 :①江苏各城市旅游业发展程度各异,但空间分布越趋均衡。②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经历了“地区三角形—全省多核金字塔形”的演变。③城市旅游知名度差异、交通便捷度、城市经济发展差异是驱动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因素。
- · 数据导引下的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方法研究 ——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 [彭正洪 马啸宇 焦洪赞 陈伟]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土地资源紧缺的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域,生态用地与生产用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微型公共空间由于面积小、选址灵活,既能缓解因加快城市化进程而导致大型公园绿地不足的影响,也能促进对城市中心区域街头空地资源甚至是边角废地的合理利用。针对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中缺乏足够科学性的缺陷,本文提出数据导引下的城市微型公共空间规划。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对手机位置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人口分布的时空特征,采用两步移动搜寻法得到该区域居民对微型公共空间的需求情况,作为其选址的宏观依据,再通过“众规武汉”微信数据,作为公众需求意愿的修正,最后利用 CFD 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具体选址点进行适宜性分析,以之作为城市微型公共空间布局的科学依据。
- [区域]
- · 陷入困境的跨界区域主义——对江阴靖江跨界合作的重新认识 [蒋成钢 罗小龙 王绍博]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过程中,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界限开始消失,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量的跨界城市合作实践。本文在跨界区域主义的理论视角下,以江阴—靖江工业园区作为跨界城市合作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跨界园区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绩效,本文认为江阴和靖江的跨界城市合作实践并不理想。合作失败的直接原因在于园区相互交织的管理体系、从合作到竞争的城市关系转换和缺乏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等三个方面,而根本原因在于城市是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跨界城市合作的基础会在地方政府单方面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不断被削弱,并导致城市合作最终破裂。江阴市和靖江市跨界合作的经验和问题也将为我国其他城市的跨界发展提供借鉴。
- [规划与设计]
- · 基于评价模型的城市天际线景观美学解析 [史宜 曹俊 朱骁]
以城市天际线形态的景观美学内涵为研究对象,在总结了城市天际线对于城市审美感知和城市风貌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之后,尝试从边际轮廓、空间形体和视觉感受三个方面构建城市天际线形态的景观美学构成。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出城市天际线形态的美学评价模型,并以典型城市为案例阐述评价指标的选择和分析方法。本文所阐述的城市天际线形态的美学构成和评价框架,不仅有助于城市空间美学内涵的理解和辨析,而且对于城市设计中面向城市空间美学形象的优化引导具有积极意义。
- · 以史为鉴——类型形态学视角下的街区尺度演变研究 [汪睿 张彧]
中国城市经历了高速建设发展阶段,街区尺度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带来众多社会问题。本文借鉴类型形态学的研究方法,归纳和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城市街区形态的成因以及影响因素,总结出其演变特点和规律,为探索中国街区的适宜尺度和规模提供借鉴。
- [交通]
- ·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南京城市居民通勤距离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研究 [邹佳雯 何仲禹 翟国方 胡洋]
以南京为例,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居民通勤距离的影响因素及这些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 :住房区位尤其是住房到市中心的距离对通勤距离影响最大 ;其次是住房价格,但是影响力有限 ;住房质量对通勤距离的直接影响虽然不显著,但是能通过作用于其他变量间接影响通勤距离 ;研究进一步发现居民的年龄和家庭收入也与通勤距离间接成正向因果关系。基于此,最后对改善城市居民通勤和解决职住平衡问题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 [防灾减灾]
- · 基于淹水潜势分析的滞洪公园设计与滞洪效益评估 ——以台北市大沟溪亲水公园为例 [侯庆贺 董翟 徐炜 董建文 林开泰]
淹水潜势分析作为城市雨洪管理非工程措施的一种,结合 GIS 可准确分析因河川水位上涨或暴雨宣泄不及时所造成淹水影响的空间分布,以指导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和场地规划与设计。通过不同层面的规划与管理途径,减小淹水潜势地区的土地开发强度,可避免因土地开发引起的径流量的增加以及下游地区洪峰的提前。以台北市大沟溪亲水公园为例,基于淹水潜势分析推估研究区域淹水空间分布及设计所需的滞洪量,探讨兼具滞洪沉沙及休闲游憩功能的滞洪公园设计要点,并评估其滞洪效益。结果表明 :大沟溪亲水公园经分析和整地排水设计后,可承载 25 年一遇、约 13.39 万 m3 上游洪水,可减少下游都市区淹水面积 7.28hm2。在极端降雨条件下,公园配合抽水机、溢流明渠等蓄滞洪设施可进一步减轻下游都市区及大湖公园防洪排涝的压力。
- [历史保护与更新]
- · 基于“自主更新”模式的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的保护策略 ——以广西鼓鸣寨为例 [朱梦源]
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在更新保护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产权复杂和经济、规划政策、产权制度的限制等诸多问题,如果照搬已有经验将可能对其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以广西壮寨——鼓鸣寨为例,把旅游型传统聚落定为研究对象,引入“自主更新”的概念,从设计的角度探讨该模式运用于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的保护策略和更新过程,提出了一种既适应聚落发展要求又有利于村落保护的更新模式。
- · 淮盐文化背景下传统乡村空间形态演化及其文脉传承 ——以南通乡村地区为例 [刘廉 唐燕]
文章以南通为例,追溯了西汉以来,受“盐业兴盛、运河开凿;农业兴起、盐田改造;方便生活、沿河建房”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影响,“条带状”传统乡村空间形态在南通的形成与演进,并从“自然”与“人本”两个视角探究了其间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进而结合案例阐述了新世纪以来南通条带状乡村空间形态的不同演化方式,对传统淮南盐区乡村空间的文脉传承与特色延续提出建议。
- [经济]
- · 收入、住房对城市居民休闲消费的影响研究 ——基于 2004-2014 年城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 析 [刘震 楼嘉军]
城市居民休闲消费受多种因素影响。文章基于 2004-2014 年的面板数据,以 35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针对收入、住房对城市居民休闲消费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对休闲消费的影响效果显著,且具有区域差异特点。第二,人均住房面积对居民休闲消费有影响作用,但是在规模较大和规模较小的城市中,影响效应有所不同。第三,不同城市的个体效应对居民休闲消费的作用机制也存在差异。
- · 文化创意产业的地方嵌入性形成机制探析 ——以西安纺织城艺术区为例 [孙鹏 王坚莺]
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产业作为集经济、文化、科技与创新于一体的新经济业态,在旧城复兴和城市更新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 Hess 的文化、地域和网络三维嵌入性理论,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地方嵌入性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西安纺织城旧工厂改造形成的创意园区的本地嵌入路径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 :纺织城地方特有文化资源,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源泉 ;艺术家们基于学缘所形成的当地特有社会关系,是纺织城走上可持续再生发展的基石。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纺织城的后期发展需要特别注意培养和嵌入创意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更深层的嵌入,创造出更有品质的创意作品,跨入全球轨道,从而实现其经济引擎作用。
- · 城市跨江下重大交通设施对住宅价格影响的异质性 ——以南昌市滨江新城为例 [王楠 吴巍 胡细英 陈江龙 赵晓杰]
交通设施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是人文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经典领域。由于江河的天然阻隔,重大交通设施对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影响在滨江新城中更为凸显,分析其对住宅价格影响的空间异质性,可为优化滨江新城交通资源配置和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有益借鉴。以南昌市滨江新城为例,通过收集研究区各住宅小区均价数据,基于全局和局域回归模型,定量测度与分析跨江大桥、高铁站区、地铁站点对滨江新城住宅价格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 :①局域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相对于全局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更优,模型拟合优度提高 18.3%,综合两类模型结果,研究区住宅价格影响因素边际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房龄、跨江大桥、高铁站区、容积率、地铁站点、绿化率 ;②跨江大桥在重大交通设施因素中对滨江新城住宅价格起主导作用,桥梁交通流量愈大增值效应愈强 ;③高铁站区对距离较远的滨江新城片区影响显著,而在高铁核心区影响力弱 ;④地铁站点密集对住宅价格溢价梯度大,反映购房者对地铁有较强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