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规划]
- · 基于城市本质认识的城市规划模式探讨 [高军波 张润朋]
城市本质上可看作是人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建筑物。基于此认识构建城市规划模式,以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从城市居住功能、就业功能、交通功能和游憩功能四个方面构建宜居城市空间环境,在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保证公众利益诉求、延续城市文脉,打造人文城市、关注弱势群体,实现人际公平、促进城市规划体制改革,注重价值层面真理的阐述。
- · 重庆市区县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合川区实证研究 [杨玲]
在推进城乡统筹、《城乡规划法》实施、城市规划向城乡规划转变的过程中,旧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合川区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实例,为重庆市区县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他省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 · 浅析沈阳市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体系的相互关系 [刘威 张玉一]
文章首先总结了沈阳市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布局的历史演变历程,进而分析了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体系之间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协调城市空间形态与道路网体系的若干建议,以期支撑城市空间的集聚拓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城市设计]
- · 基于历史文脉的滨水旧工业区改造和利用--新加坡河区域的更新策略研究 [邓艳]
本文从历史文脉的角度出发,研究新加坡河区域在新加坡历史发展中的演变, 着重从总体规划结构、分区规划策略、建筑形态控制等方面分析新加坡河旧工业区改造和利用中的设计手法。针对其改造成果和后续影响,总结滨水旧工业区改造的经验。
- · 苏南地区村庄空间特色初探 [李正仑 汪晓春 季成源]
从苏南地区村庄传统空间特色入手,研究其基本空间特征,并探讨在新的发展条件下基本空间特征的继承和发扬,从而打造具有苏南地区传统空间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城市交通]
- · 上虞市交通供需矛盾的状况与对策研究 [张浩然 任刚]
研究上虞市交通供需矛盾的状况,为缓解城市日益严峻的供需矛盾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在上虞市开展居民出行调查和交叉口流量调查,制定路网改善的可靠方案。通过分析发现:整体路网级配结构不合理,居民出行的交通结构不合理。通过研究,制定的缓解交通供需矛盾的有效策略为:合理控制和引导交通需求,调控交通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分布,扩大有效的交通供给,实施规划、建设与管理一体化战略,注重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 · 对杭州市快速公交(BRT)系统规划与建设的一些思考 [朱小康 吴寻]
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是我国近两年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的热点,本文结合杭州市快速公交线网规划与B R T 一号线建设的实例,对杭州市B R T 系统规划与建设的一些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对BRT 功能定位、客流预测、路权的选择、技术标准选取、信号优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 [城市研究]
- · 城市机动性与反社会排斥——国外城市无障碍交通规划对策的启示 [欧阳鹏]
首先分析城市机动性如何导致社会排斥问题,然后描述当代中国城市(生理性)弱势群体的庞大规模和城市无障碍交通设施供给的薄弱性局面形成的鲜明反差,揭示中国城市无障碍交通规划对策的紧迫性;总结法国、日本和韩国应对城市机动性带来的社会排斥问题的特征,以及在无障碍设计等交通规划方面的经验和对策,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城市反社会排斥的交通规划对策四个方面(交通理念、政策、技术和规划运营管理)的借鉴意义。
- · 新时期南平市空间布局调整和制度设计 [邓剑伟]
空间布局调整是南平市在新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通过产业布局和人口布局调整,南平市将能够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福建省的经济推动区。空间布局的调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一系列的激励机制,需要社会各界参与其中。
- · “宜居型城市”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刘兴政]
当前学术界和实践中对“宜居型城市”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但其与密切相关的产业结构相互关系和影响的研究没有得到相应关注。本文在梳理“宜居型城市”概念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宜居型城市”与产业结构两者之间的必然要素、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居民就业和发展契机等内在复杂关系,并尝试建立 “宜居型城市”建设下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性评判的五类一级指标,最后提出在“宜居型城市”建设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政策建议。
- · 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城市转型——国际经验与启示 [张贤 张志伟]
我国城市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加速期,积极有效、稳定的城市转型是现实需要。分析了美国纽约和匹兹堡的产业调整过程,一些经验如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生产服务业、注重市场与政府协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关联、关心教育科技及其与产业联系、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等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