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规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 · 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 规土融合”发展研究 [冯健 苏黎馨]
立足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时期,规划领域亦迎来发展转型关键期,“规土融合”便是其中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理论将规土关系视为一种生产方式,进而采用政治经济学视角挖掘制度变迁在两规关系演变中发挥的历史作用与趋势指引。结果表明,行政管理体制首先构建起了两规分化的发展路径,而各阶段社会经济制度又进一步塑造出不同的利益分化格局,各阶段分化利益博弈的结果促使规土发展路径从平行走向交叉,又终将走向融合。
- · 我国“多规融合”实践中的尺度分析 [佟彪 党安荣 李健 许剑]
本文在收集整理我国“多规融合”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基础之上,借鉴生态学和地理学中的尺度理念,辨析和界定“多规融合”实践中的尺度概念,并通过实践案例的归纳整理和现象解析,从规划范围、规划深度和协调内容等这几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多规融合”实践中存在的尺度效应,进一步从融合工具选择和规划融合实践过程两方面进行了尺度分析。
- ·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发展规划探索与实践——“规土融合”思路下存量规划 [洪旗 郑金 陈华飞]
土地集约利用是国家重要的土地制度,同时也是规划革新的重要推手。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发展规划是武汉市在“规土融合”平台引领下的、针对快速城市化下土地资源稀缺地区的城市管理需求,提出的一种面向实施和策划的存量规划。本文系统介绍了武汉市开展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发展规划背景、特征、与法定规划的关系以及“评价—规划一体化”模式等,并以武汉市江岸区试点为例,探讨了“规土融合”评价下的核心技术体系。
- · 以体制创新推动“多规合一”——以佛山市顺德区为例 [袁奇峰 陈世栋 欧阳渊]
“多规合一”成为转型期协调“条块分割”下多部门规划衔接、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和东部城市应对空间资源紧约束、基尼系数扩大等问题的必然趋势,为此,规划管理领域必须进行体制创新,利用城乡规划公共政策属性加强空间主体权责约束。大部制以来,佛山市顺德区的一系列行政体制改革,对城市规划管理权限进行了多维重构,为提高城市化质量和统筹区域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本文总结了顺德规划管理特征,提出了“片区统筹”模式及城乡规划管理机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的方案。
- [规划与设计]
- · 基于公共政策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革探索 [汪坚强 郑善文]
运用公共政策学原理,探讨控规的公共政策属性;通过对现行控规公共政策属性的缺失及原因分析,提出从“工程技术”向“公共政策”转型、加强制度建设是控规改革的重要方向。为实现控规这一转型,一方面,要建立公正、公平的核心价值观和保障公共利益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要基于公共政策,从思想理念、编制主体、体系构成、运作程序四个方面进行控规的制度建设。
- ·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 [刘淑虎 任云英 马冬梅 肖轶]
自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处于剧烈转型与重组中,并呈现计划经济路径依赖下的特殊性。在此背景下,相关研究数量不断增多、内容逐步加深。为明晰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和相关问题,以便与国际相关研究接轨,文章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述评研究进展,为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文章首先从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阐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历程与理论流变;其次,以特征- 问题- 模式- 机理为技术路径,述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理论基础;最后,通过与西方相关研究的对比分析总结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趋向进行展望。
- · 基于均衡原则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合理性评价——以西安市中心城区为例 [魏东 唐楠 徐姗]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保障城市安全的一项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其空间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为市民提供应急避难服务的效果。本文以均匀度指标为基础,构建了服务重叠率等评价指标,并以西安为例,运用GIS 网络分析技术对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较为集中,服务重叠率高,应急时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相关结论可为调整与优化西安市现有应急避难场所、合理选择新建应急避难场位址提供依据。
- · 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绿道规划实践综述 [陈可石 周彦吕]
以我国近年来在区域、省(市)各层次的绿道规划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规划方案、文献汇编,对区域、省(市)绿道建设方式进行梳理和比较。地方之间的社会经济背景、规划环境、建设动机差异是各绿道规划之间存在不同之处的主要因素。同时,对珠三角、成都两地绿道和城乡统筹关系进行分析,提出:1)各层次绿道功能的规划意义不同,因而建立多层次绿道系统至关重要;2)城乡统筹背景下绿道建设需因地制宜;3)绿道部分标准需尽快建立,绿道规划亟待规范化。
- · 理性·有机·生态——西方城市规划发展历程中的仿生思维研究 [孔俊婷 王浩然]
仿生思维是以自然界中的有机体为基本对象,以其生长机理和功能构成为主体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思维方式。本文通过对典型理念和案例的剖析比对,分析研究了仿生思维与西方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揭示出在西方城市规划理念由理性主义为主导向有机主义和生态主义观念演变的过程中,仿生思维由最初的机械模仿逐渐上升为动态有机的城市观和生态可持续的发展观。这对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城乡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 浅谈城市空间规划中的时间流意识——以不同时段上的城市道路功能承担等为例 [李麦产]
城市规划的价值在于通过理性指导城市建设,便利、服务城市活动。然而,城市活动的具体内容多变动不居,并不是直线型的恒定流量,且往往浑然一体,无法把彼此严格区别开并置入不同的界域。这就要求改变那种静态、为特定阶段而规划的操作模式,坚持能够照顾城市活动延续性、变动性等特征的动态、历时性规划。城市规划不能只是暂时性地解决空间资源的优化组合,还要回应城市活动接替演进在时序上的要求。某些城市空间问题的产生,即与规划中缺乏此种观念自觉有关。把时间流意识引入城市规划,有助于促进城市规划由平面规划向纵深规划转变,增进规划的持续有效性。文章以不同时间节点上的城市道路功能承担等为例进行了剖析。
- [土地与房地产]
- · 基于绿色经济视角的西安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研究 [唐晓灵 张慧敏]
本文运用熵权法构造复合环境污染指数,并将其纳入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模型(D E A)中,在考虑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测度了2003 年至2012 年西安市建设用地绿色经济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建设用地利用基本有效,整体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但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成区面积出现的冗余比较高,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的状态,还需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加大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同时提高投入要素的利用效率, 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 代理经租型公租房运营模式的思考与建议——基于上海长宁、嘉定两区的公租房试点 [李海涛]
上海市在长宁、嘉定两区试点由公租房公司“代理经租”居民存量房用于公租房的运营模式。该模式虽然优势明显,但也存在诸多争议。以上海长宁、嘉定两区的公租房试点为观察点,阐述了该模式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推动该模式良性发展,政府应该在厘清公租房的公共物品属性、诠释公租房的供应战略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宣传工作以提高公众对该模式的认知度,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以发挥公租房公司的运管优势,鼓励将社会存量“小产权房”转入公租房运营以及确定合理的公租房租金定价以确保多赢等。
- [城市发展战略]
- · 智慧城市内涵、特征与发展途径研究——以北京智慧城市建设为例 [李春佳]
对智慧城市的内涵做了界定,提出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应是知识与知识资本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发展基本途径和内容应包括城市市民知识化、城市技术智能化和城市环境智慧化三方面良性互动,并结合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案例分析,给出发展智慧城市的对策建议,探讨建设与发展智慧城市的新策略与模式。
- · 基于引力模型视角下的“昌九一体化”实证分析 [周德才 谢尧 卢晓勇]
当前城市经济一体化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潮流。以“昌九一体化”为带动的江西省城市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江西中部崛起战略的核心内容。本文选择江西省11 个地级市的产业分工、城市空间结构、人口以及城市规模等反映城市经济一体化的关键指标,借助引入克鲁格曼指数的引力修正模型,从经济联系强度、经济隶属度两个方面实证测度了江西省城市一体化程度,分析发现南昌、九江和抚州在江西省城市经济一体化中处于龙头和双核地位。据此,本文提出了关于“昌九一体化”的提升建议,以引导江西省城市经济一体化发展。
- · 沈阳浑南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案例研究 [刘新竹]
合理的制度安排是高新区及所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高新区与所在行政区的融合是近年来高新区发展的新趋势。沈阳浑南高新区与东陵区南部的合并,不是简单的行政复归,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体制创新实践,进行地区政府管理机构的高度整合,本文对此案例进行了剖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 [历史保护与更新]
- · 论运河与阿姆斯特丹古城的演变与保护 [陈京京 刘晓明]
本文从阿姆斯特丹城市历史发展出发,揭示其城市历史以及城市建设发展与运河生长的关系:运河为城市演变生长带来契机,而城市的发展又进一步扩充了运河体系,最终形成阿姆斯特丹古城目前独特的“城市—运河”空间体系。此外,分析了运河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城市对运河发展的反作用,特别是阿姆斯特丹运河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最后探讨了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策略。
- ·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古村落”保护与复兴的困境及对策探讨——以南京市江宁区窦村古村为例 [吴晓庆 张京祥 罗震东]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根脉,也是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空间组织单元。1980 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提出“古村落保护”的概念,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和遗产旅游如火如荼进行,但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普遍集中于那些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典型村落,而忽略了大量介于传统村落与普通乡村之间、位于城市边缘区、具有相对历史文化价值的“非典型古村落”。此类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通常处于UNESCO 确定的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之下,而处于城市边缘区的特征又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具有服务于城乡功能、优化城乡关系的特殊潜质,且由于受到城市外溢发展的直接影响,正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选择。因此,本文着重对此类城市边缘区“非典型古村落”面临的困境进行梳理,在借鉴国外村落复兴的基础上,探讨其区别于那些经典历史文化名村的独特保护与复兴对策。
- [旅游]
- · 乌鲁木齐旅游业对不同重大事件的响应程度研究 [温江 熊黑钢 何瑛]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首府,也是新疆最大的旅游客源地和中转地,在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近年来频发的大事件对乌鲁木齐旅游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研究重大事件对于乌鲁木齐旅游业的影响规律,有利于其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系统搜集了1995-2011的乌鲁木齐旅游业的数据,利用SPSS、MatLab 等统计学软件,建立了乌鲁木齐国内和国际旅游业的本底趋势线方程,并测量出重大事件对乌鲁木齐国内和国际旅游收入、人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事件对于乌鲁木齐旅游业的影响各不相同,总的来看影响最大的是“S A R S”事件“7.5”事件;同一事件对于乌鲁木齐入境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尤其是上海世博会,其对于入境旅游的贡献为正,而对于国内旅游的贡献却为负;重大事件对于乌鲁木齐旅游业的影响主要是负面,但乌鲁木齐国内旅游业对于重大事件的防御能力明显强于入境旅游业;而入境旅游人数对于重大事件的防御能力明显强于入境旅游收入。
- · 基于居民感知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云南大理古城周边地区为例 [周智 黄英 黄娟]
旅游城镇化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环境造成的冲击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测度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这三方面的感知意向对推进旅游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研究基于微观视角对少数民族地区居民进行了旅游城镇化影响感知的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检验。实证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支持意愿较明显;居民旅游支持的三个感知层面显著正相关,起主要作用的是环境影响感知测度。建议该地区从分层次加强环保理念宣传、健全居民参与和利益分配机制、内外双向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机制建设等方面推进旅游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 [交通]
- · 美国辅助公交发展政策初探 [胡学文 何保红 何民 冯俊 徐康明]
国内大城市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多样化与其服务模式单一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对美国发展辅助公交的政策和历程展开了探讨,同时也对美国现阶段所采用的辅助公交形式的服务模式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文章指出,发展辅助公交的核心是合理定位,在不同的土地开发和交通环境下,为出行特征、收入水平以及服务需求相似的群体提供量身定制的公交服务。国内辅助公交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希望通过总结美国辅助公交发展经验和教训,对国内辅助公交发展有所启发。
- · 控规层面交通影响评价必要性及发展策略 [苏跃江 戈春珍 钟志新]
近年来,随着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展开,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建设项目周边的交通环境,缓解项目周边交通压力,但同时显露了其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回顾我国交通影响评价发展历程和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传统交通影响评价的不足,分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政府部门提前介入交评工作能实现单体项目与区域交评的有效衔接、基于交通容量反控开发强度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