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2
李克强总理在作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三个1亿人”的问题,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国家住建部专家委员会委员盛承懋认为,“三个1亿人”的提法非常符合中国当下的国情,其重点直指农民工的安置问题。
把城镇化落实到户籍上
依据苏州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公布的数据,苏州2013年流动人口达到了650万之多,超过了户籍人口。在外来人口中,一部分是为了学习、就学,主要是大学生,另一部分为劳动力转移,主要是农民工。其中,第一部分较好的融入了城市生活,但农民工更多的从事着服务、小贩家政等工作,子女也很难享受到和城市家庭同样的教育,有不少就读于民工子弟学校。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出要“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要解决的其实就是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的问题,要解决的就是农民变市民的现实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人口户籍的城镇化,和以往钢筋水泥的城镇化相比有了巨大的进步,区别于造城运动。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它不仅可以带动巨大的消费和投资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其直接作用还是富裕农民、造福人民。现在每年有1000多万农民转移到城镇,这是必然的趋势。
城镇化应避免“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区”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以国家规划为指导,做好相关规划的统筹衔接。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加强小城镇和村庄规划管理。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等机制。
盛承懋认为,目前不少城市或多或少的存在落后区建成区反差过大的问题,环境脏乱差、交通拥堵在大片的棚户村、城中村普遍存在。没有人想要在城市中分划富人区和穷人区,最理想的状态是让一个城市的发展在区域上趋于均衡。今后一个时期给予棚户区、城中村一定的政策倾斜,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给予更多的资金分配,这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