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4
城市建设价值观混乱,“奢靡崇洋”之风愈演愈烈的背后,是城市“一把手”决策权力过大
“目前请西方建筑师做设计之风,已经从一、二线城市蔓延至三、四线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大师程泰宁担心,“如果这种文化失语、建筑失根的现状不能尽快得到改变,再过三五十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基本结束”,到那时,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建筑和城市形象来向后代展示21世纪中国崛起的这段历史?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公共建筑求高、求大、求洋、求怪、求气派的不良风气也日益突出,各种怪异奢华、舶来主义的建筑不断出现,大量传统、本土、历史建筑快速灭失,其传递出的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背离。
由程泰宁院士主持的“中国当代建筑现状与未来”课题组建议,在新型城镇化铺开之际,从建筑设计、招投标、领导决策等源头环节抓起,旗帜鲜明地反对“不讲科学、不计成本、不顾质量、不问民意,一味追求外观、速度和规模”的城建观,尽快遏制城市建设中“贪大求奢”及“泛西方化”倾向。
“奢靡崇洋”愈演愈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建筑设计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精品建筑就没有特色城市。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好大喜功思想的作用下,城市建设中出现了价值观的混乱,‘奢靡崇洋’之风愈演愈烈,各种照搬照抄、低劣模仿、挑战传统以及西方实验性建筑大量出现,引发不少公众的不满和嘲讽,亟待引起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恺说。
“在一些城市领导和开发商眼里,不管美丑、适用与否,只要标新立异、能吸引眼球,就是成功的建筑设计。”程泰宁说,中国正成为西方各种建筑理念的试验场,很多在西方国家根本不可能“落地”的畸形建筑,在中国却可以一路绿灯、变为现实。各个城市的领导“远学迪拜,近学新加坡,普遍模仿拉斯维加斯”,自觉不自觉地充当西方文化的“义务推销员”。而大量模仿性建筑的出现,又导致“千城一面”,使我国城市普遍陷入特色危机。
过分追求建筑的外观、规模和速度,往往导致建筑设计的一些基本原理如适用、安全、生态节能、技术经济合理等被忽视,造成土地、资金和能源的巨大浪费。中国工程院课题组调查发现,仅以高铁站为例,国内号称亚洲最大的就有北京南、虹桥、杭州东等十余个。巨大空间带来的是高额的运营和维护费用,冗长的交通线则令旅客疲惫不堪。
“伴随着大批国外建筑师的引入,西方建筑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渗入中国百姓的日常生活。”程泰宁说,“如果这种文化失语、建筑失根的现状不能尽快得到改变,再过三五十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基本结束,到那时,我们将以什么样的建筑和城市形象来圆‘美丽中国’之梦?建筑作为‘石头书写的史书’,又怎样向我们的后代展示21世纪中国崛起的这段历史?”
“不洋不怪,领导不爱”
“不洋不怪,领导不爱。”这句中国建筑师的口头禅,道破了大量“雷人”建筑何以能够在各地频繁上马的天机。程泰宁认为,招投标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城市“一把手”决策权力过大,往往导致很多城市的公共建筑设计方案仅凭领导个人好恶来决定。与此同时,各地普遍给予国外设计机构“超国民待遇”,也助长了城市建设的“泛西方化”之风。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违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精神的‘权力决策’是造成当前建设领域中种种乱象的根源。”程泰宁说,贪大、求洋、超高标准的建筑怎么会出笼?其实这些建筑设计的最初创意和最后的决策往往都出自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在许多地方,规划设计意图的改变,乃至项目的存废,全都在主要领导的一念之间。如浙江某会展中心已经结束投标评选,但后来有某外国建筑师补送方案且效果图受到领导青睐,遂决定原评选作废,直接选用该方案。
在“权力决策”体制下,在很多地方,招投标制度形同虚设,甚至业主想要什么样的建筑就会设置什么样的招投标程序。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朱光亚说,在建筑设计招投标中,围标、串标、领导内定、暗箱操作等已是公开的秘密,很多评选请专家参与不过是掩人耳目,专家意见很难对最终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中国工程院课题组对国内700多名职业建筑师、建筑学者以及2400名公众和网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1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的招投标制度“基本公正”。
不少城市将招投标中邀请外国建筑师参加作为显示国际水准的标志,导致中国建筑师日益被边缘化。比如,国内建筑师要招标,国外建筑师可以不招标,或者是国内招标完了以后,国外建筑师还可以单独参加。一些重大工程可以直接委托国外建筑师,而国内建筑师参与招投标就一定要采取与国外设计机构捆绑的方式。中国工程院课题组对北、上、广城市核心区1平方公里的样本分析发现,超过3/4的建筑是外国建筑师的作品。
程泰宁说:“我与法国建筑师安德鲁有过交流,他也觉得国内外建筑师已处于可以平等对话的状态了,但是我们有些领导反而看不到这一点,迷信洋人,贬低自己。”
加快城建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程泰宁认为,建筑领域的问题很多、很复杂,关键是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作为,以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积极遏制“奢靡崇洋”之风。中国工程院课题组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通过媒体曝光、个案查处等方式,旗帜鲜明地反对城市建设中大拆大建、贪大求奢、追求气派、以西为贵、强制献礼等倾向,对群众反响强烈、投资严重冒支、造成极大浪费、存在安全隐患的,追究决策者责任。
第二,以公开促公正,根除暗箱操作。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招投标管理办法,在方案征集和竞赛任务书中,要公开评审人员名单,评选人实行署名投票,阐释投票的原因,并通过网络向媒体和公众公布,承担相应的责任。地方主要领导如果否决评选结果,要有充分理由并进行公开说明。
第三,建立公平的招投标市场。政府采购规划设计方案要对国内外投标者一视同仁,在同等条件、同样质量下优先采购本国设计机构的产品。
第四,加强对建筑设计市场的科学管理,并严格执法。例如,科学合理的设计周期是提高建筑设计质量的基本保障,但在很多地方,按业主要求、一个星期拿出三四个大型公建方案或者一个二三十万平方米住宅小区施工图的“赶工现象”极为常见,这是导致我国建筑设计质量不高、建筑平均寿命过短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五,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专业培训。在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开设关于项目决策、城市规划、建筑招投标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建筑文化等方面的课程,提高各级领导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