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经社资讯
  • 面对城市交通拥堵,看看各国城市怎么做
  • 2014-04-11

     

      汽车从诞生之日起就被视为出行自由的象征,但是它的发明者应该没有料到,如今汽车却掉入了一个物极必反的逆转定律—人们几乎把时间都浪费在了堵车和等红绿灯上。

      《IBM全球交通痛苦指数报告》显示,2030年全球80亿人口中将有超过6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交通仍然是城市人的头号心病。无论在纽约时代广场,还是在北京天安门前,城市管理者都希望打造畅通、清洁、安全的交通环境,但是凭借印象、推测做出的决策往往经不起实践的检验,一味拓宽道路和盲目规划也绝对不是上策。限牌、限行往往成了治理拥堵的最后一招,却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和讨论。

      发达国家同样经历了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期,他们又是如何解决拥堵问题的?又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杭州城研中心研究人员 孙悦

     

    日本东京 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在地少人多的日本,东京都人口逾1200万,和北京差不多,机动车总量超过400万辆,家用轿车320万辆,大约不到4人拥有一辆乘用车,道路却比北京窄,他们解决交通拥堵靠的是什么呢?答案就是轨道交通网络。

      堵车在主干道路或者快速路虽然也时有发生,但是在中心城区内部却很少见到:从东京都圈外部到东京核心区域的人们都在城外停车换乘轨道交通了。有几十条城市轻轨和地铁组成的立体轨道交通每天运行的旅客数量有2000万人次,是北京的4倍,承担了全部客运量的86%,远远高于纽约的54%、巴黎的37%和伦敦的35%。

      换乘方便和准时是东京地铁的另一大特点。有99%的线路换乘在三四分钟之内完成,基本上可以实现换乘的无缝连接。东京都中心区的交通枢纽站,不管是市内地铁换乘市内电车,还是由市内电车、地铁换乘城郊电车或新干线,大都在站内就可实现,不少车站的出站口直通大型商场、大型娱乐场和公司大楼,避免了人流二次拥堵,对缓解路面交通压力非常有效。这样轨道交通系统既经济又准时,无论在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上,轨道交通均高于小汽车重逢,这是东京市民充分利用轨道交通的原因。

      在工作制度上,日本的公司也鼓励员工采用轨道交通的方式通勤上班。大部分的公司在薪酬福利中都会包括轨道交通的费用,但这个金额是按照居住点至单位的地铁费用计算出的,开车上班很可能享受不到这块补贴。同时,如果因为轨道交通运行晚点的原因,造成了上班迟到,都可以凭乘车卡到车站领取证明书,单位不会视为迟到。大多数员工只要保证按时坐上了车,不用担心交通状况造成的迟到。

      路标多是一个社会成熟的表示。在东京新宿车站走走,满眼全是路标,他们不仅仅是用来看的,而且也是用来指导你的行动,每个箭头似乎都是指路人,帮你从中减少不必要的弯路。早晚高峰的车站可以看到大量的人流像机器人一样有秩序的按照箭头行走,不会出现两个方向的人流冲突的情况。在手扶电梯上,左行的人会像受过训练的士兵一样统一站在左边,留出右边的一半空间,让有急事的人可以快速地走过去。

      日本的小学生有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就是认路标,每天清晨,通往学校的路口上都会站满轮班的老师或者志愿者,大家的手臂上戴着“通学诱导”的黄色袖标。绿灯一亮,家长先走到人行横道当中,他们会举起方块旗指挥小学生们通过,还会大喊:“注意看路标,全都直走。”

      日本的汽车驾驶员也讲究守法和礼让。在日本开车只要打出了转向灯,即使是非常拥堵的早晚高峰时期,也可以十分从容地变道,因为有信心侧后方的车辆会主动让行。作为回报,下次遇到前面侧方车辆变道的时候,你也必须减速让行,而绝没有看见前车打灯并线后车却紧踩油门的怪现象。车遇人人优先、车遇车直行优先、普通车遇公交车公交车优先等等,时时处处都体现出文明行车的理念。如此的教育,也大大提高了交通的效率。

      高昂的停车费用是东京治理交通的又一法宝。综观东京市内的政府机关和公司,能为自己员工准备停车位的单位,恐怕连百分之一都不到。东京的停车费贵到让人心痛,如果你想开车上班,得付路旁或大厦内每小时从600日元到1500日元(约合人民币40元至100元)的停车费。更重要的是,有些热门地区的车位只限停一小时或者两小时,付再多钱都不行。逾时会被贴条,随之而来的将是一张1.5万日元(约1200元人民币)的罚单。

     

    新加坡 让汽车成为奢侈品

      新加坡是世界上汽车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在2002年的时候,每公里道路就有81辆汽车,是日本的两倍,英国的三倍。然而,新加坡的交通却仍然秩序井然,汽车畅通无阻。究其原因,新加坡将全部土地规划为55个小区,他们的“小区”跟我们的住宅小区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住宅小区的主要功能是居住,他们的小区不但有居住的功能,还有办公楼、购物中心、学校、医院、餐饮、娱乐、公园等等,居民的上班与生活休闲基本上可以在一个小区内解决,市民就不需要开车去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让更少的人上路。

      同时,在新加坡拥有一辆汽车是非常奢侈的事情。首先,买车必须先购买“拥车证”,政府收钱。一个“拥车证”的使用期是十年,过期了还要重新购买,目前的价格已经涨至接近人民币20万元。然后,新加坡对私人购买汽车收取重税,根据车辆排量和级别一般在车价150%以上,价格高就自然控制了买车数量。新加坡的汽油价格因为税收很高,合人民币10多元一升,比邻居马来西亚几乎贵一倍。

     

    法国巴黎 鼓励拼车出行

      由于私家车急剧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初,巴黎的城市交通几近瘫痪。于是,法国政府开始下大力气重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且让市中心的停车场昂贵无比。巴黎市政府也提倡搭伴出行,由同事、邻居、朋友自愿组合,或者求助于搭车中心,寻找搭车伙伴,共开一辆轿车上下班或外出,以尽量避免一人开车上路的“空车”现象。同时,调整居民区与商业网点的布局,缩短人口流动的距离,减少轿车的使用。如今,居住在市区的人可以切身感受到,巴黎的中小型超市配置越来越合理,商店的营业时间错开,居民可在不同时间段就近购买必需品。

     

    英国伦敦 征收拥堵补偿费

      伦敦也用停车费抑制轿车。当地政府发出交通白皮书公告市民,为了限制轿车数量,减少堵车和空气污染,从2000年起提高停车费用,同时城市内原有的各大公司、公共场所的免费停车场一律改为收费停车场。近年,伦敦又规定进入拥挤市区必须额外收费。伦敦对进入中心城区的车辆征收“拥堵补偿费”,这一措施最终缓解了伦敦严重的交通堵塞。收费时段市中心的车流量降低了20%,而4%的汽车拥有者开始改乘公共交通。

     

    来源:青年时报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