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经社资讯
  •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花落兴化 留住"垛田春色"
  • 2014-05-21

      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前不久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江苏省首个入选项目。专家们称赞,这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
      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志着它不只是属于兴化的,属于中国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份遗产成为新课题。
      垛田地貌生态悄然生变
      目前,兴化垛田面积有47万亩,其中核心区6万亩,分布在垛田、缸顾、李中、西郊、周奋、沙沟、林湖等乡镇。“原先的垛田,垛岸高低错落,因而成就了‘两厢瓜圃’的景观。这一景观被列为兴化‘昭阳十二景’。”兴化市垛田镇芦洲村76岁的村民周从海说,那时,每到夏天在河沟里行船,老远就看到两边高低错落的“小山包”上横着、躺着的瓜了。现在,这一景观由于垛岸变矮、变平,不复重现了。
      造成变化的原因,一是兴修水利,洪灾得到控制后,农民为扩大耕地、方便耕作,对原始的垛田大面积改造,使垛岸变矮,面积变大了,河沟数量和水面减少了;二是较多地依赖化学肥料,传统的罱泥、扒渣、搅水草这些积取自然肥料的方式减少了,致使垛沟逐渐淤塞,耕地环境逐渐恶化。
      此外,城郊垛田被逐渐蚕食。以垛田镇为例,该镇原有垛田面积4.8万亩,目前已被城市建设吞噬了一半。
      划红线禁建工厂和民居
      今年4月,兴化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垛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保护区总面积47万亩、核心面积6万亩。保护区垛田划红线禁止开发占用,禁止建工厂、民居。在规划中,兴化市对垛田农业生态保护明确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三个阶段。2013年至2014年为修复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保护范围,制定并实施垛田生态系统保护条例和实施细则;2015年至2016年为发展提高阶段,主要任务是完善垛田农业生态系统修复保护工作,保护农作物品种资源,对保护区的水质进行严格控制,垃圾分类回收率达60%;2017年至2020年为完善成熟阶段,将恢复垛田原始地貌特色,传承利用好这一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基本形成保护区自我维持的发展机制。
      记者了解到,该规划还明确,农业景观保护,要使区域内所有景观与建筑,达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的要求,传统的“垛田春色”得到恢复,重要古建筑得到恢复,现代建筑经过复古改造,大体量的现代建筑不进入视线,整个保护区的景观与农业文化遗产实现完全融合与协调。
      放大效应建水乡生态涵养区
      5月12日,兴化市垛田镇张庄村的一方垛岸上,村民陆道华和妻子正在给芋头壅根。每壅动一下,一股泥渣味就弥漫开来。“壅根的土,是从沟里捞上来的,虽然有点臭味,但透气、肥沃,等于上了一道肥。”陆道华嘿嘿地笑着,这种种法,长的芋头更好看,吃着更糯软、黏香。
      罱垛沟泥渣壅根,非常吃力、费工,菜农们为何愿意这样卖力?垛田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顾生尧说,捞沟里的泥渣,是垛田种芋头的传统方法。后来,随着化肥的大量使用,基本不用泥渣壅根了。“这两年又取泥渣壅根,是因为市里建立了垛田龙香芋种植基地,实行绿色标准种植,芋头上了《舌尖上的中国》,价格陡然翻了个跟头,一斤8元还要抢。”
      兴化市市长李卫国说,市里正规划打造以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为主的100万亩水乡生态涵养区。今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以上用于恢复水垛相依的垛田原貌,并实施垛田农产品与旅游产业同步开发。

    来源: 新华日报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