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聚焦:城市低碳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 · 基于社交媒体文本挖掘的居民低碳出行意向分析出行意向分析 [叶贵 李长帆 李晋鹏 牛佳晨]
城市交通运输是碳减排的重要领域,其中城市居民出行碳排放占比达到了20%,低碳出行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居民对低碳出行的意向有助于推广该行为,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文章基于新浪微博中的低碳出行博文数据,采用 BERT-BiLSTM 模型、LDA 主题模型的文本挖掘方法分析居民对低碳出行的行为意向和关注主题。结果表明:居民对低碳出行整体上持积极意向 ;地铁和公交最受欢迎 ;低碳出行意向是不同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明星效应对低碳出行意向影响显著。研究结论将有助于低碳出行政策的完善。
- · 市低碳技术建设水平诊断研究 ——基于网络爬虫数据的分析 [徐向瑞 詹鹏 申立银 蔡鑫羽 朱建华]
发展低碳技术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达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管理过程视角和Python 爬虫技术,对我国36个主要城市的低碳技术建设水平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杭州、深圳、济南和广州等城市的低碳技术建设水平较高 ;我国城市低碳技术建设水平表现最好的城市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另外,研究发现我国城市低碳技术建设水平存在环节与区域发展不协调等情况。研究旨在为指引我国城市深入认识自身在发展中的优势与短板、合理制定城市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 · 交通运输业碳排放预测与达峰路径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吴泽洲 崔翔宇 郎皓 牛永宁 陈湘生]
为加快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碳达峰目标,文章选取安徽省为研究对象,利用“自上而下”法测算2010—2021年安徽省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设置9类不同情景对2022—2035年碳排放量及达峰情况进行预测并提出了减排建议。结果表明:(1)安徽省碳排放量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2)人口、人均GDP、城镇化率、交通运输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均有促进作用;(3)适当约束人口规模、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加强能源结构与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和降低能源强度是最可能符合现阶段的碳达峰路径。
- · 浙江省县域尺度碳收支时空演变格局分析 [金艳花 梁邦利 关涛 鲍海君 叶扬]
气候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促使中国在2020年出台“双碳”战略目标。探究碳收支时空演变格局,促进低碳发展势在必行。文章以浙江省县域尺度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空间分辨率碳排放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研究2000年至2020年碳排放和碳汇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利用双变量聚类模型对各县域建设用地比例与净碳排放量进行时空耦合分析,为城镇的减排增汇绩效评价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全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2000 年的3490.96万t增长至2020年的13838.43万t,增长了约2.96倍。从空间分布上看,二氧化碳排放呈现东北高、西南低且沿海高、内陆低的格局。碳汇总量在2000年至2020 年间共下降了4.93%,年均下降速率为0.25%左右,其中碳汇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和西南部的浙西丘陵地带,碳汇低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的沿海地区。浙江省各区县土地利用效率与净碳排放的时空关联结果揭示,总体上,建设用地比例与净碳排放呈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开发强度—高排放类型的区县逐年增多,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等地。高开发强度—低排放类型的区县在2000年至2010年间逐年增加,提示在土地开发中需重视碳减排。文章的研究为浙江省积极探索低碳高效发展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
- · 基于过程管理视角的城市绿地碳汇水平诊断研究 [张佰良 鲁志华 潘冰月 鲍海君 朱建华]
中国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中的碳排放也随之增加。作为城市区域内主要的自然碳汇,城市绿地系统的固碳增汇作用日益突出。在城市高密度建设与存量发展背景下,诊断城市绿地碳汇水平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文章基于过程管理视角,结合来自政府与学术机构等官方平台的最新数据,对我国36个主要城市绿地碳汇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诊断分析,剖析城市绿地碳汇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城市绿地碳汇水平提升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绿地碳汇建设水平整体较好,沿海地区绿地碳汇水平较高,而西北部地区整体绿地碳汇水平较低。(2)城市绿地碳汇建设水平在规划—实施—检查—结果—反馈各环节中表现差异显著,由于城市人口及用地限制,结果环节远低于其他环节。文章旨在帮助城市深入认识自身在绿地系统开发中的优势与短板,有助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社区绿地建设管理等减排增汇目标的实现。
- · 碳中和目标下的城市更新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马军杰 彭琪琴 尤建新]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打造以人为本的绿色低碳生活环境是“人民城市”理念下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其中绿色低碳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与价值取向,城市更新是“双碳”目标在空间层面落实的重要场景与关键路径。文章着眼于城市更新阶段演进中绿色空间权责的合理分配与正当规制,阐述了碳中和目标下城市更新的内涵、法律主体及其权益格局,剖析了我国绿色城市更新的法律与制度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碳中和目标下城市更新法律制度完善的总体思路,并从6个方面提出了将“碳中和”作为管制性约束纳入城市更新制度范畴的具体对策,以期为完善绿色城市更新治理体系和推进高品质可持续的有机城市更新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
- 浏览本期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