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工业旅游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4)08-0016-04
  •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E
  • 作者简介:刘会远,深圳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 李蕾蕾,深圳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 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八)
  • The Multifaceted Industrial Tourism in Germany Ⅷ
  • 浏览量:
  • 刘会远 李蕾蕾
  • LIU Hui-yuan LI Lei-lei
  • 关键词:
  •       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中世纪古城杜伊斯堡位于莱茵河与鲁尔河交汇处,是个典型的内河港口城市。它内港的古老仓库和港口装卸设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利用(见图1、2),成为港口城市的重要景观,而它的外港至今还保持着繁忙的装卸、储藏等业务(见图3)。   从国际化的角度来说,杜伊斯堡无疑是独占鳌头的,它是新欧洲最大的莱茵-鲁尔工业都市群地区的商业和交通(物流)中心。在围绕杜伊斯堡150km范围内的地区,拥有3000万人口和30万家企业。水路、铁路和高速公路将杜伊斯堡与中、东欧大部分地区联系在一起,并成为包括鹿特丹、安特卫普等在内的北海港口的内陆中心。目前杜伊斯堡共有200个公司主要从事交通和物流业务,有4个联运终端和35万m2的仓库区,是国际水准的物流中心。   杜伊斯堡这个古城的兴盛与德国运河的发展密不可分。   公元793年查理大帝就致力于开凿把多瑙河与莱茵河连接起来的运河,像我国秦代开凿的连接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兴安运河(又称灵渠、湘桂运河)一样,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但后来却显示了重要的经济意义。   到了公元13~14世纪,易北河与伊尔门瑙河之间,尼斯河与莱茵河之间,多瑙河与易北河之间也都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密集的内河交通网络。德国一年四季降雨量比较平均,河流水量充沛,常年通航所使用的运输工具有划船、木排船(既用于木材运输,又用于装载粮食与建筑材料等)、马拉船(马在沿岸牵拉,船逆流而上)。1391~1398年开挖完成的施笃尼兹运河把吕贝克与易北河连接起来,达94km,可以航行载重量约7.5吨的15m长的船只,每年平均仅运盐量就达到1.2万吨。该运河中有一段地势比较高,当时已成功地采取通过蓄水以抬高水位的办法,在集合了24~30艘船时打开水闸,让它们顺流而下驶往目的地。前文提到我国兴安运河(灵渠),其中的数十处斗门是近现代船闸的先导。当时的德国已掌握了类似技术。   杜伊斯堡的港口早期是一个转运港,主要将鲁尔区的煤炭通过小船等将货物运送到港口,再换成大船通过莱茵河运出去。1716年,港区面积有7000m2。18世纪,鲁尔河被改造为运河。1899年,多特蒙德到埃姆歇河的运河将北海的港口与鲁尔工业区联系起来。1914年的Rhine-Herne运河和1931年的Wesel-Datteln运河等建立了与莱茵河的联系。这些运河的建成以及古老运河网络的进一步完善,使该地区走向高度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从本刊上期《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七)》介绍的北杜伊斯堡旧钢铁厂景观公园可见当时工业发展之一斑),杜伊斯堡港口成为这个发展时期的中心。   杜伊斯堡的港区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位于鲁尔河部分的内港即老港区,另一个是位于莱茵河部分的外港。19世纪上半叶,内港和外港在当地商人的促动下,在临近老城的地方兴盛起来。内港区临近市政中心和中世纪古城墙(图1)。在1900年左右从一个谷物市场发展起来,因此内港两岸点缀着各种面粉厂和粮仓。从图3可以看出,这些100年前的粮仓是用一种在我们看来很独特的装置来从船上“卸”粮的,那是一个巨大的吸管,直接伸到船舱,把小麦等吸入仓库。后来这里成为工业和船运中心,以驳船、仓库和大型的起重机为景观特色。二战后,内港迅速衰落,并面临着被拆毁的威胁。但后来作为IBA计划[1]的一部分而被改造为城市滨水区(图5)。在建筑师、艺术家和城市规划工作者的共同合作下,现在的内港已经变成一个居住、工作和休闲的地方。设有当代艺术博物馆(图6)、各种各样的餐厅、酒吧、城市博物馆,我们从图7、图8中可以看到这些餐厅、酒吧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保留着粮仓的特色,过去港区的水道两边盖起的高档住宅楼很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图9)。另外这个世界最大内河港也成为游船旅行的起航点,设在此处的游艇码头可提供许多停泊位(图10),还附设了一些乘船游、驾船、摩托艇等娱乐休闲项目。面粉厂和仓库区等被改造为新的混合功能的水边公园以及散步区,不但为周围兴建的部分高档住宅区、高档商务楼提供良好的环境,其本身亦成为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路线的一部分。按苏迪德教授的话来说,这里正逐渐成为一个“快乐港”,成为今天仍有吸引力的后现代地区。           河水悠悠,叙述着杜伊斯堡沧海桑田的历史,德国密布的运河网托浮起这座欧洲最大也许是世界最大的内河航运枢纽港。   中国现在热衷于修筑高速公路,而对便宜的水运重视不够,对有重要经济意义也有重大工程文物价值的古老的京杭大运河北段至今连个恢复计划都没有(天长日久古运河河道将被占用破坏殆尽)。德国航运业能够做到几乎把每一条小河都加以利用的程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值得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华东、华南地区借鉴。   离开杜伊斯堡,一条条来不及在地图上核对名字的运河从车窗上闪过(图12)。我们发现德国的运河两岸大都保留天然的植被(不像我们把许多本没有很大洪水威胁的河流两岸都用混泥土砌筑护坡,以为这才是“美”),给亲水的植物、动物保留了生存空间,也保留了地上水与地下水的联系,这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在所经过的德国所有的河流中都没有见到过我国农民使用的那种小船。笔者曾在大运河苏南段进行过调查,国营的千吨轮的船员们抱怨那些老乡们的小船占用航道资源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特别是一种超载的违规运营的水泥船运的是些不值钱的沙石等,撞了大船他们就弃船逃跑,这些水泥沉船对航道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德国人对航道的科学管理应使我们的领导人受到启发,不能在所有的地方都对“人民”让步,而应加以引导和科学的管理。   沿路我们还看到水道边有一些古老的船闸至今还在运作,在两条水面落差悬殊的运河衔接的地方,将满载货物和游客的船轻轻托起或慢慢放下,这一升一降之间也能让人感受到人世甚至世界格局的浮沉(图15、16)。   我们在一处船闸前停了下来,这个船闸的部分设施还在正常运转,而有一处设备过于老旧的梯级船闸停运了,草地和人行道被铺进了船槽里(图18),人们可以深入这个槽探究船闸的奥秘。   站在高高的船闸上向远处眺望,可以看到远处依托运河发展起的几个大企业的烟囱,而这些大企业之间依然保留着大片美丽的田野。   了解这些运河才能真正对杜伊斯堡,对整个德国加深认识。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