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31
此次研讨会主要是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完成的“中国城镇化战略选择政策研究”课题进行陈述与研讨。这项课题是国家发改委与亚洲开发银行的招标课题,由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持,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同济大学有关单位的专家共同完成。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斯蒂芬·格罗夫致辞。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副司长陈亚军主持研讨会。
徐宪平指出,中国城镇化已进入质量与速度并重发展的新阶段,其基本态势是城镇化仍将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城镇化发展模式亟待转型;城镇化转型发展条件日趋成熟。未来应该走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城镇化道路,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格罗夫祝贺课题组完成了这个课题。他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50%,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未来城镇化道路的政策选择问题关系重大,需要认真研究对待。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研讨会上就“中国城镇化战略选择政策研究”课题进行报告陈述。他回顾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中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机会不均等、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突出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户籍制度改革缓慢;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滞后;等级化行政管理体制下公共资源过度向行政等级高的城市集中;现行财政体制与城镇化发展不相适应等。
李铁在报告陈述中建议:要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完善其它相关配套改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就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区域布局和影响因素、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就中国城镇化战略选择和预测、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邱爱军就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性制度研究做分报告。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原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局长刘太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级规划司副司长张勤、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唐子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展规划与信息司副司长许长旺、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王一鸣、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刘国洪等专家对李铁主任的主报告及三个分报告分别进行点评。专家们积极评价该报告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同时也提出相关建议。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地区经济司、固定资产投资司、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地区经济司、基础产业司、社会发展司、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外事司;亚洲开发银行总部及其代表处;欧盟、世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国省级发改委有关部门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链接:发言摘录(来自:@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斯蒂芬•格罗夫发言:
去年中国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区域发展格局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实现区域平衡,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经济增长享受均等公共服务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挑战。通过政策设置,学术研究和发展实践有效结合,实现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李铁:
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政府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民工实现全覆盖和均等化,有计划地扩大农民工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公共服务的项目和范围,使农民工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改善。
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点评:
1)人口城镇化慢,仅是一只脚进了城,过度强调快速发展而忽略了质量;2)城市化的形态不清楚,过去限制大城市,现在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但实际重点不突出;3)城市化的布局问题,全部同步发展几乎不可能因此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毛其智:
人口社会文化结构呈现巨大的区域性差异:近年来,我国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主要向东部沿海等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快速集聚迁移,而除北部和西北部等个别省份因受民族和边疆政策影响外,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数量增长普遍较为缓慢。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与空间布局结构:1)人口增长率继续快速下降;2)城镇化水平继续快速提升;3)流动人口继续大幅度增加;4)人口年龄结构进一步加快老化。
原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局长刘太格点评:
城市人口的增加有如洪水,是阻挡不住的,在作城市规划的时候,不是要怎样去阻止洪水,而是如何引导洪水到我们要洪水去的地方。一个城市是人类最大的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有机器部分,有造型部分,有使用者的友善部分,一个城市的机器里零件有哪些,比如住宅是零件,交通是零件,基础设施是零件。一个城市有多少零件,大小是多少,他们的关系怎样,怎样做才是较宜居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作报告:
今后15-20年,中国城镇化率下降到平均每年增长0.7-0.8左右就可以了。每年城市居民大约达到1000万到1500万左右。不然中国资源环境承受不了这样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如果太快的发展,就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还要继续做好城镇化,特别是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治彦作报告:
今后15年我们的总人口达到一个峰值。同时城市化率每年还要以一个点左右的速度推进,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前15年城镇化人口的结构有很大不同,这期间是更多进城安置下来的务工人员的家属,他们会成为城市化人口重要部分。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发展规划与信息司副司长许长旺点评:
关于城镇化人口的流向问题,中西部人口向东部流动,大量流到东部的城镇,目前的流向可能更加多元化,更多表现为在中部,甚至是西部。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副主任邱爱军:
不断探索农民工社会保险的供给机制:1)城镇工伤保险首先要惠及农民工;2)城镇医疗保险政策逐步惠及农民工;3)城镇养老和失业保险政策开始惠及农民工。
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服务还存在障碍:1)农民工入读公办学校难;2)择校借读费用较高;3)农民工子女异地高考无门;4)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较差。
城镇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影响城镇整体功能发挥:工业用地比例较高,公共设施用地偏低,土地利用不合理。我国城市工业用地比例占城市建筑用地20%以上,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我国城市工业用地比例偏高5个百分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点评:
去年,我国城市化率突破了50%,与上一年提高1.32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是放缓的。但城市化率的提高加快的,表明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城镇化率加快阶段。
国务院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守英:
城市化的阶段变化背后是要有制度支撑的,城市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到底是城市在"吃"农村,还是农村在纳入城市的过程中一起共同发展了。这些制度的安排设计还需要在理念上重新考虑。
亚洲开发银行东亚局城市和社会发展处处长Diwesh Sharan作总结发言:
在城市及基础设施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改善环境。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还需要更加精确化。经济发展需要城镇化,同时城镇化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两者是互相促进的。
来源:城市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