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观点
  • 媒体: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的繁华与寂寞
  • 2012-04-18

    时间:2012-04-17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脉络,脉络通,则发展畅。然而,交通拥堵作为城市脉络的一个瘀结,给人们的日常出行造成了诸多不便,已然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症结之一。为缓解城市拥堵,社会各界正在积极探索治堵方案。政府有关部门集思广益,接连出台多项治堵措施,有的政策不可谓不强硬,但最终收效并不明显。城市规划部门深刻反思城市布局的弊端,但短时间内要改善现状的可能性不大。交通领域的专家们群策群力,通过分析国内交通现状,提出了国际公认治堵方案——“城市智能交通”,此方案旨在通过信息化升级传统交通行业,以期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现状。这从技术层面为治理城市拥堵提供了一个可行性方案。

    一树繁华

    科技改变生活。城市智能交通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发了人们的热切关注,一时间“城市智能交通”尽显繁华之态势,成为炙手可热的事物,并且数年来经久不衰。

    日前,2011智能运输大会在天津落下帷幕。作为主题分会之一的“城市智能交通分论坛”也是备受瞩目。从会议现场,记者感受到了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及高校专家、学者对这一概念的高度关注以及对相关技术问题的探讨热情。尽管我国城市智能交通起步较晚,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但面对智能交通的未来,大多与会者对其改变城市拥堵现状仍持有乐观态度。

    这种乐观是有根据的,因为智能交通已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成绩,或其相关核心科技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研究试验阶段,可企及的巨大发展潜力正在等待发掘。比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ATIS)可破解道路资源使用不均问题,交通管理系统(ATMS)可提高管理者效率,公共交通系统(APTS)可填补出行需求,车辆控制系统(AVCS)可降低事故几率,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能够提高通行能力,还有现在备受关注的车联网技术更是将智能交通的技术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毫不夸张地说,城市智能交通是一轮翻天覆地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或将引发交通运输行业的一场革命。

    每一种新事物的产生,是顺应社会发展的结果。每一种新事物的发展壮大,尤其是一种新科技的推广应用,更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科技部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专项中安排了“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以中心城市和高速公路相关应用项目为龙头,在城市智能化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系统、交通信息服务、跨省市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产业化和基础性工作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和应用示范。

    今年,交通运输部公布了《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中国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推进交通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

    从中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智能交通是支持与鼓励的,从管理角度为智能交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引导,对促进城市交通智能化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

    一袭寂寞

    政策的支持、技术的推进、媒体的积极报道使得城市智能交通出尽风头的同时,也强调了其担负的使命,即有效地提高现有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同时提高交通便捷水平和安全性。

    在繁华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用审慎的态度去看待城市智能交通的现状,毕竟智能交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相对不成熟,难免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相较于国外智能化和动态化的交通系统,我国智能交通目前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

    我国智能交通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发展瓶颈,就是“信息孤岛”的问题。如何有效利用智能交通系统收集到的信息,从而真正扭转各大城市交通堵塞的现状,仍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除了“信息孤岛”的问题外,还存在严重的“应用孤岛”问题。有专家指出,商业运行模式的缺失,导致了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投资主要来自于政府。因此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更多集中于资金充裕的一些大城市,而中小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则相对较差。各种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还没有实现跨区域联网联动。

    另外就是核心技术问题。核心技术问题是影响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关键核心技术的缺乏,不仅使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付出昂贵的技术使用成本,同时产业的命脉也会被国外企业所扼制。

    此外,技术的统一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仍处于滞后状态。据了解,在缺乏标准的条件下,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智能交通系统自成体系,缺乏应有的衔接和配合,标准互不统一。

    这些制约因素无疑束缚了智能交通在实际中的发展。智能交通在热闹的概念炒作之下,隐藏的是寂寞的应用之冷。

    一番努力

    令人欣慰的是,有关部门、企业正在积极努力寻找城市智能交通发展的出路,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经采取了行动。

    今年4月份,中关村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成立。成立后的联盟将创新体制机制,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利用3年至5年时间,推动实施一批北京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工程。

    同样也是在4月份,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与全国智能运输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京正式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将携手共同开展智能交通标准研究,共同促进国内标准的协调统一,联合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并向ISO、ITU等国际和地区性标准化组合提交文稿,标志着我国的智能交通通信标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

    这些举动均致力于智能交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为其发展扫除障碍、解禁盲点,反映出人们对智能交通发展的支持态度,毕竟智能交通改善城市拥堵现状还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情。

    一种期待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城市智能交通也不例外。幸运的是,城市智能交通已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的认同。我们既要抓住这个机遇,也要正视其面对的挑战。

    企业资本逐利的本质,决定了其进行的技术研发、创新一定是迎合市场需求的。市场竞争择优而取,企业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经过市场磨合定会为城市智能交通发展锦上添花。

    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与公众执行力之间的矛盾。众所周知,为缓解交通拥堵,部分地方政府出台了诸如限牌、限购、限行等强硬政策,这种做法实属无奈之举。但随着社会得发展,公众的出行需求是不可抑制的,也是抑制不了的,这就造成了某种程度上部分民众对政策认识的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有学者指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让公众参与进来,充分参考各个群体的意见,摒弃简单的行政控制行为。这种做法凸显了政策的“公共性”特点,更有利于政策的执行。

    记者认为,作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技术手段,智能交通是目前为止最令人期待的选择,是我国交通业投资潜力巨大的领域,是实现城市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更是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技术只是治堵的辅助手段,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拥堵问题,还需要城市规划部门在城市布局上的远见卓识、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的继续支持和引导、公众在行动上的积极配合以及企业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等,多管齐下,才能在城市交通治堵这个大课题上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有理由期待城市交通的未来将是一种新的景象。

    来源:《中国交通信息化》杂志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