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6
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召开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春季座谈会,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数据从之前预测的8.9%下调至8.7%,并提出应警惕今年面临的债务风险。
预测 速度将进一步回落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座谈会,中国社科院每年于春秋两季各举行一次,在模型模拟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预测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与去年10月份预测的2012年中国经济将同比增长8.9%相比,此次预测下调至8.7%。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成员、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解释说:2012年,在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难以根本好转以及国内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回落。但考虑到预调微调的作用和较大的政策空间,预计2012年我国GDP增长速度可达8.7%左右,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平稳适度增长区间。
李雪松强调,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预计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增长速度适度、民生不断改善、物价涨幅回落、国际收支更趋均衡的发展局面。
在座谈会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很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工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长速度在下滑,尤其是重工业。今年一季度,重工业同比增长11%,比去年同期低了将近4个百分点。重工业生产的主要是投资品,一季度投资增长还比较快,重工业增加值减速说明重工业企业在大量地去库存,这不利于经济增长。
其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远远低于很多人预期。主要是餐饮业、文化业、体育用品业下降得非常快。这些行业消费的主力是城镇中低收入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比较慢,对未来的信心不高。另外,家用电器行业基本是零增长,这与优惠政策的退出有关。
最后,农民工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并存。祝宝良认为,这实际上说明当前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比较缓慢。
不过,国家统计局统计司副司长王文波认为对经济走势的判断不必过分悲观。他说,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总体来说还算是适度较快的增长,预计二季度起经济就可能表现出平稳小幅回升的态势。但他也认为,“国内政策应为创造需求加大力度。”
提醒 警惕债务风险
中国社科院之所以下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是因为判断“2012年我国宏观调控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在他们看来,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这其中除了之前大家经常提到的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外,国内经济运行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加,尤其要警惕政府和企业的债务风险,以及房地产市场衍生的金融风险。
其中,最需要警惕的是政府债务风险。课题组表示:根据审计署公布的审计公告,从偿债年度看,2010年底的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在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有17.2%、11.4%和9.3%到期,2012年将迎来首轮偿债高峰。地方政府债务的信用主要靠土地收入,以及在经济良性发展情况下的各类税收来保证。但是,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萧条、各地土地频频流拍,以及经济增速回落的情况下,部分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面临较大压力。欧债危机的发生再次提醒,必须高度重视政府财政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政府债务是关系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变量。数据显示,2011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为72044.51亿元,我国外债余额为6949.97亿美元。此外,我国还有大量未公开的债务,例如地方政府债务、高等院校的债务等等。
一位财政专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加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的债务,以及政府举借的和政府担保的外债,中国政府总债务就会达到GDP的50%左右。虽然距离欧盟对成员国规定的60%的政府债务警戒线有一定距离,但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介绍说,美国、日本在战后高增长的年代里往往有财政盈余。日本1970年时的政府债务才占GDP的9.6%,1976年时也仅为21.1%。
去年以来,地方债风险就已引起了市场的深度忧虑。相当一部分地方融资平台资金链已高度紧绷,部分平台公司由于短期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债务偿还出现困难。在类似事件的扰动之下,债券市场一度出现恐慌情绪。
企业债务风险也需警惕。李雪松提醒说,银行普遍把贷款放给大中型国有企业,而拉动中国出口和就业的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其资金需求时常求助于信托贷款或者民间高息借贷。“高利贷”居高难下的融资成本,远远超出一般企业的正常盈利能力,过度负债容易使企业资金链断裂,产生企业倒闭的连锁效应。
相关的还包括房地产市场衍生的金融风险。李雪松说,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推进,目前部分城市房屋销售量已经出现下滑,房价有所回落,土地流拍或底价成交现象明显增多,开发企业资金链趋紧。在此背景下,如果房价下跌趋势持续,并且房地产某个资金链环节出现断裂,会增加银行信贷风险,而且这种风险还有可能放大并蔓延到整个金融市场。
应对 改变软预算约束
要化解债务风险问题,中国社科院给出了多重建议,其中一条是,“要改变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软预算约束问题”。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陈佳贵认为这需要具体做到三点。首先,要加快修改完善预算法。
政府预算必须覆盖政府收支的各个方面和各种项目,要由现在形式上的全覆盖预算管理尽快过渡到实质上的全覆盖预算管理;必须要有法定的赤字规模和全部债务余额规模管理目标,不经人大通过不能突破;当年的财政结余的使用必须经过人大批准,除可以用于冲减赤字、转入预算风险调节基金和弥补社保基金不足外,原则上不能用于增加预算拨款;政府和人大绝不能为任何经营单位提供债务担保。预算经人大批准后,政府和财政主管部门必须认真执行,未经批准不能调整变动;人大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加强对预算的审批和监督;要提高预决算的透明度,主动接受公民和新闻媒体对预决算的监督。
其次,国家要加强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要把国有企业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并提高利润上缴的比重;要严格控制国有企业的负债率;严禁国有企业把资金投向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非主营业务领域,特别是非实体经济领域。
“近些年来,软预算约束的问题正在向事业单位蔓延。全国高校已经借债数千亿元,不少连利息都难以支付,更不要说归还本金。”陈佳贵说。
最后,考虑到部分医院等事业单位借债时就压根儿没想过要还这部分借款,陈佳贵认为,非营利性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应该实行全额财政拨款;有收入的单位,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些单位要量入而出,不要追求规模扩张,盲目发展。
实际上,这也是当前各界共同在思考的问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时红秀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清理债务更加需要重视体制机制建设,长远之举在于继续推进政府改革。其中包括通过拨款限制、财务处罚等形式加强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财政约束等。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