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9
时间:2012-05-09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进入了稳定、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1年,中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
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快速老龄化的趋势,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
随着我国城市化深入发展与老龄化的不期而遇,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开始出现了“城市空心化”的端倪。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指出,根据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的城市化必然也将走入“空心化”的阶段。届时,我国将面临“未富先老”与“城市空心”的双重困境。城市中留守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将面临自身收入低下和物价持续上涨的夹击,成为“购物难民”。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出现城市中心土地昂贵、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城市中的居民逐渐迁移出城区,到城市的近郊或远郊居住,原先位于城市中心的服务企业也随人口迁移而转移到郊区,从而出现住宅郊区化和城市空心化的现象。
迁出中心城区的人群,以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因负担不起城市中心的高房价和生活成本而去郊区避难的年轻打工族。而老年人由于身体不能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或一些情感上的因素,不愿离开原有的生活区域,大多仍然居住在城市中心。
另外,城市中的土著居民,世代居住城中的旧房,他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新房搬去郊区,也被迫留在城中。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核心商圈的地价、房租越来越高,商圈中分布的百货店、大卖场受此影响,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不断走高的物价令收入本就低微的老年人和城市土著购买力更弱。
规划之失
我国的商业布局一贯强调中心商业区的发展,而忽略了社区商业建设。中心商业区主要针对年轻时尚的消费群体,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远离生活区。老年人由于行动不便,活动空间有限,本就存在远处去不了,近处买不到的困难,再加上物价飞涨,老年人购物更加困难。
北京大学柴颜威、李昌霞对老年人的购物空间和行为做了调查,在《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文章中指出:84%的老人选择步行作为日常购物活动的主要出行方式。中国城市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都是紧密围绕在社区周边或社区内的商业服务设施展开的,老年人60%以上的购物行为集中在距家0.5公里的范围内。其中小区内及周边的便利店、连锁超市及菜场是老年人最为主要的日常购物场所, 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购买食品还是购买日用品,城市老年人的日常购物活动都基本服从以自家为中心的距离衰减规律,即随着离家距离的增加,老年人购物活动的人次数比重逐渐降低。因此,老年购物者不能经常到位于城市的外围地区或郊区的大型购物中心去购物。
来源:《中国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