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8
2012-05-17
近年来,不管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新一轮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大吹“复古风”,越来越多的明清老街、唐宫宋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仿古街、仿古建筑层出不穷,愈演愈烈。究竟是为了追求历史沧桑感,凸显城市的历史文化符号,还是为了商业开发等功利意图,通过改头换面把城市推向影视化、布景化的虚拟氛围之中?
外观很“古”感 内在欠丰满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文化立市风潮渐起,以及政府财政调控能力的增强等,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仿古建设和规划项目。
“假古董比真古董好看、便宜、省钱,制造一个假古董还不会被求全责备,仿古建筑也是如此。”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张松如此评析时下建筑的仿古之风,“与其大费周折地保护旧有文物古迹,又无法随心所欲地利用,使其带来明显的效益,不如拆除那些不完美、有些破旧、年代不很久远的历史建筑,本着适宜现代生活或旅游开发的原则建造各类赏心悦目的‘假古街’或‘仿古城’等。”
眼下的仿古街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杰介绍,仿古建筑分很多种,好的一种是按照传统工艺精心建设的仿古建筑,“活儿很细,可视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大多数仿古则只有外在的模样,工艺上却不花工夫,粗制滥造;“最要不得的一种是把真的拆了,再做个假的,旧有建筑的历史信息、文化符号被清除得一干二净。”张杰指出。
据悉,目前国内的仿古建筑基本仍停留在具象的模仿上,简单地将古建筑元素附加于现代建筑形式之上。无奈的是,很多仿古建筑都是以牺牲原生态历史文化为代价的。
张松认为,“复古”、“创古”不仅混淆了文物真迹与文化赝品间的界线,而且多数的仿古建筑、人造景观都是以模仿或杜撰传统建筑形式建设的,加之建造周期有限、工艺技术失传等原因,“假古董”建筑远没有真文物古迹所具备的品质、细节。
据了解,最能代表首都建筑风格的北京四合院在旧时没有任意两个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一个四合院的生成都有其独特性,承载了包括家庭习惯、工匠意图、人文传统等多重历史信息。“而现在的四合院几乎一模一样,仿佛一条生产线上下来,与建筑传统背道而驰。”
“曲阜孔庙13座碑亭,由历朝皇帝修建而成,各有特色,没有一个是模仿而来;历史上黄鹤楼数次重修,也绝无模仿前朝的先例。”著名建筑学家阮仪再三痛批时下建筑仿古之风,“不要以为按照历史原样重建一座古城或一条古街就是传承了历史,保护古建筑不是要臆造历史。”他表示,如果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样式、原环境”的原则精雕细琢建设仿古建筑,为的是恢复城市的文化记忆,为文化发展提供借鉴也无可厚非,而很多地方却本末倒置――把真正有内涵的历史古迹推掉,通过拙劣的、廉价的仿古来骗取公众眼球,造成仿古建筑泛滥。据统计,从1989年起,全国建了2000多处人工景点、主题公园,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目前已经垮掉了。
“仿古可以,但底线是不能把真的拆了,再建一个新的、假的景观。这样的悲剧在国内上演得太多了。”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认为古迹太旧,无法保存和利用。“旧的是可以修的,以现在的工艺水平根本不成问题。”
建筑或已荒废 文化不应离席
在城市建设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彰显文化名城特色――这已经成为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中被标榜最多的口号。然而千篇一律粉墙黛瓦的建筑、飞翘的檐角、高悬的大红灯笼……城市正在仿古的滚滚洪流中失去自身的个性,走向千城一面。
“如果城市规划意在通过仿古建筑提供具有传统意向的休闲、旅游、购物场所也未尝不可,但这与文化无关。历史文化不是以舞台背景搭建出来的,它需要原汁原味的留存,而不是热衷作假。”在伍江看来,现在一些城市管理者既要通过各种手段发展经济,又要显得很有品位,要与文化挂钩,觉得这是件一举两得的事。“利用文化、传统的元素发展经济没错,但如果发展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那就走进了发展误区,是本末倒置。”
仿古街都说要“修旧如旧,仿古像古”,但不伦不类的仿古街却并不罕见。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故里,前些年提出要修建“汉代一条街”。而事实上汉朝根本没有街道,街道直到宋朝才出现,结果闹出不少笑话。开封市中心最大的一条仿古街开封御街,是北宋时城内中心大道,如今街口伫立着两名骑象武士,许多过往游客不解:“他们为什么骑大象,这里不是中原吗?”――历史不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那些蹩脚创意下的仿古俨然自欺欺人。
“对历史、对建筑可以进行工艺的创新演绎,但要尊重历史,对历史古迹不能随意修改,不能拿仿古欺骗老百姓。”张杰指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说,现在仿古街兴建的思路无外乎三点,一是城市发展了;二是设计得漂亮;三是能赚钱。“短期来看能赚一点钱,但长远看把民族的历史记忆都破坏了。”
更可悲的是,耗资巨大的仿古街建了又拆的景况也并不稀奇。2008年建成的成都大慈寺历史文化街区中近万平方米的仿古建筑,在伫立3年后被拆除,而这期间几乎没有被使用过。广东佛山古镇松风路仿古商业街建成8年后被拆除,原因是要重建岭南特色的“古镇”,说到底还是一次“仿古”。
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城市建设俨然是主政者的事情,地方领导的经验好恶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城市的生态。“关键问题是要让公众参与进来。城区建设重在公众参与,要不要重建,建成什么样,仿古建筑传承的文化是不是老百姓需要的?把上百亿的资金投入其中是不是值得?这些问题都要倾听所在地区公众的声音。”在张杰看来,城市建设终归是个社会行为,不应是某一个专家、某一个领导就能决定的。
弘扬时代精神切莫一味仿古
建筑之于城市艺术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鲜明的时代性。过去的古迹之所以成为文化遗产,就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城市建筑要体现时代精神和历史进步,如果一味仿古、沉湎于过去的东西,那就如同生活在布景之中,是一种缺乏时代自信感的体现。”伍江表示,现在社会上的仿古建筑绝大多数粗制滥造,反而使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打了折扣。
张松也认为,大量兴建假古董,重塑所谓传统风貌的做法,会直接阻碍新建筑的创新和建筑文化的发展。国际建筑协会通过的《雅典宪章》就明确指出,“以艺术审美为借口,在历史地区采用过去的建筑风格建造新建筑是灾难性的做法。”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今年“两会”期间明确表示,仿宋一条街、仿唐一条街等仿古建筑不是今天文化建设的方向。他强调,“要让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有尊严地存在,让它成为城市最值得骄傲、最美丽、最有尊严的地方。”
“在当下充斥着浮夸、造假的社会风气中,不可能要求所有建筑都一律求真,对于仿古建筑不能一棒子打死,但建筑本身要以严谨务实的态度,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体现出历史的传承价值。”张杰指出。
操刀仿古街建设的往往是建筑师。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文化久远的大国里面,唯一一个没有文物建筑保护专业的国家。在欧洲,建筑界不被容许做与文物保护沾边的工作。文物保护有专门的学科,由相关专业人员负责与文物有关的建设工作,没有相关资格的人不允许在文物上“动手动脚”。
即便在专家的眼中,城市究竟要建成什么样也令他们迷茫。
“仿古街盛行本身就反映出当代建筑的困惑,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现代建筑中几乎找不到一条以现代工艺、现代理念设计的街道称得上繁华而独特的。即便在日本、意大利等地一些近代建筑也遵循古典风格。从这个角度上说,既然现代建筑不能为城市提供更好的,路只能往回走,仿古作品也难免成为一种选择。”张杰说,“现在学界也在反思,是否人们对居住的要求是有自然规律可循的,并不会因为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