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1
时间:2012-05-21 来源:科学时报
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德国著名思想家斯宾格勒曾说:“把一个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
从一般意义上说,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城市灵魂,是对该城市整体特点和价值追求的高度概括。像纽约、伦敦、巴黎与东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都有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纽约精神可归纳为:高度的融合力、卓越的创造力、强大的竞争力、非凡的应变力。伦敦精神被概括为:现实和历史的和谐统一、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永不屈服的坚强精神。关于巴黎的城市精神,谈得最多的是:时尚之都、浪漫之都、文化之都、服饰之都。关于东京精神,有位东京的学者曾写过一本《东京学》,专门研究东京的城市精神,包括东京人的气质、东京的人际关系、东京的女性、东京的风俗,书中将东京精神概括为干练、优雅、合作。
城市精神的提出,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突出城市精神至少有两方面的作用:对内具有凝聚、激励与导向作用;对外具有树立城市形象功能,即通常讲的软实力。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作为七朝古都和中华文明古都,怎么可能没有城市精神呢?没提炼北京精神之前,北京精神照样存在,那是一种自发的状态,现在我们要把它提炼出来成为一种自觉的状态。
北京精神的提炼除了具有一般城市精神的共性外,也有其特殊的个性。它是北京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城市共性和北京个性的统一、城市特征和市民气质的统一、北京特点和首都性质的统一、丰富内涵和简洁形式的统一。
靠软实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权力有三种:第一种是以威胁的方式,也就是挥舞大棒来显示权力;第二种是以收买的方式,即采取“胡萝卜引诱”的方式来行使权力;第三种就是“软实力”,展示和利用自身的吸引力。在他看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程度提高与全球化进程加快,第三种权力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约瑟夫·奈所谓软实力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作用,而文化的内核是核心价值观。尽管他是一个美国学者,在许多国际政治问题的分析上带有明显的西方中心论色彩,但他提出的软实力却是一个中性概念。软实力实际上就是通过文化价值观体现出来的说服力与吸引力,它有着“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魅力。
根据相关国际理论,一个国家人均GDP收入在1000~3000美元之间,这个国家处于矛盾凸显期,而一个国家人均GDP收入超过4000美元,这个国家人民对文化需要程度就会加强。也就是说当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时,人们消费需求与消费方式就会相应发生变化。
根据有关数据,去年我国人均GDP收入已达4700美元,北京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这时,人们对文化需求程度就已经不断增强,如若不能满足他们这方面需求,各种西方消费文化与消费产品自然就会乘虚而入,最终影响北京乃至全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与价值观念。因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实是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准确判断后作出的正确决定。作为全国首都,北京自然要带头加强文化建设,提炼城市核心精神。
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管子曰:“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顺应时代发展,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的,它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它是对我国当前思想道德领域存在问题的深刻洞察与合理解决;其二,它是对文化经济实力的准确把握;其三,它是对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地位的科学认识与合理预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的主要原则、价值取向与基本路径,但缺少具体鲜明的内涵式表达与简洁的表述语言。另外,它也存在不好理解、不利记忆和不便践行问题。这样,就必然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涉及到精神领域的价值观问题,也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以及个人生活方式等领域价值观问题,因而它的提炼更是一个艰难复杂过程,既要考虑到思想文化的先进性,又要考虑到思想文化的普适性;既要有一定的广度,又要有一定的深度;既要有切实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又要有引领未来发展的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积累。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所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这里的实践既包括国家实践,也包括省市实践。所以说,提炼北京精神是落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要求。
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
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近些年,北京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按GDP含金量在国内名列前茅,高校云集,人才荟萃,是全国的科技信息中心,科研成果居全国领先地位,高技术产业生产总量位居全国前列,高技术园区发展迅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已成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过,我们离世界城市与先进文化之都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虽然北京有大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但它们并没有形成强大的经济力与竞争力,跟许多国际大都市同行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所说:“我国所有出版社的年销售额加起来还不及一家贝塔斯曼,我国海外商演的年收入总和还比不上国外一个著名的马戏团。”这就决定北京必须提炼精神并以此为指导,充分挖掘、加强和利用自身科技、文化资源与优势,并以此为价值目标与内驱力,最终将它们转化为生产力。
可见,以“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表率的北京精神,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对北京城市特质与市民品质的高度概括与科学凝练,体现了城市精神与时代精神、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以及北京特性与首都性质的辩证统一,是城市灵魂,市民追求,是指导北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城市和未来又好又快发展、树立良好城市形象与培育优良市民品质的核心价值观。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中国科学报》 (2012-05-21 B3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