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5
时间:2012-05-24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11年底,中国城镇化水平达到51.27%,刚刚步入城市型社会。
过去30年,中国城镇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未来10年到20年,中国城镇化仍将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
在以往发展中,由于发展模式粗放,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紧缺的形势日益严峻,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重要制约因素。中国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要以紧凑、多样、低碳为核心,改革和创新城市规划,充分调动城市转型发展的活力,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引导城市实现向生态城市的发展转型。
强调紧凑,原因在于中国人多地少,宜居空间有限,建设用地稀缺。中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7.3%。同时,高速城镇化地区与优质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完全重合。必须坚持对自然和生态环境干扰最小的,综合体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目标的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强调多样,原因在于城市发展的活力来自城市的多样性。城市多样性既体现在城市建筑、街区风格、地形地貌和可利用资源等明显的物质结构之上,也蕴藏在文化习俗、创业精神、包容能力、社会网络、法规制度、政府行为等非物质的社会形态之中。包容、尊重和激励城市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和经济创新,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调低碳,原因在于中国的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中国以7%耕地、7%淡水资源、4%石油、4%天然气储量,推动全球21%人口的城市化。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还不高,粗放的能源利用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坚持低碳发展的理念,最大程度地发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生态城市,加速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能力。
只有把紧凑、多样、低碳理念在城镇化进程中贯彻落实,改变城市发展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城市发展转型。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中国城市践行生态城市的发展要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既有城市生态化改造达21个,新建生态新城、新区达17个,灾后重建改造型生态城镇2个。
来源: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