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18
2012年06月18日
当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已形成了23个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领先优势突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等一些新增长极也令人关注。
这是16日至17日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的2012年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年会上传出的信息。
中国科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方创琳说,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由城市到都市区、都市圈再到城市群的阶段。根据中科院拟定的标准,城市群具有“以1个特大城市为核心、都市数量不少于3个”“人口规模不低于2000万人”“城市化率高于50%”“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经济外向度超过30%”等特征。
根据以上标准,目前我国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海峡西岸、长株潭、武汉、成渝、中原和环鄱阳湖等15个达标城市群,还有南北钦防、晋中、银川平原和呼包鄂等8个接近标准的城市群。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正在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说,近年来东部的城市群正在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竞争力上升速度相对放缓。如上海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本世纪初是全国水平的4.31倍,目前已降至3倍左右。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和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表示,从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等指标看,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等正在成为新的增长极。一些中西部地区积极争取国家级新区,像陕西的西咸新区、四川的天府新区正在等待机会。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提醒,区域差距的缩小态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三点不稳定因素值得关注:一是由于基数不同,东中西部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绝对值不在一个档次上。二是东部的转型升级一旦完成,又将进入一个快车道。三是部分西部地区依赖投资和重化工的发展方式,越来越不可持续。他表示,我国仍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在产业导向和节能减排方面实行差别化的政策。
来源:经济参考报